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网络在线培训信效度调查及建议

2017-07-21 09:11储玖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建议教师

储玖琳

【摘 要】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经费紧张,所以,网络在线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教师网络在线培训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网络在线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教师 网络在线培训 信效度调查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匮乏且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本着“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培训资源,搭建校内培训新体系,使师资培训工作方便化、网络化、信息化,是目前欠发达地区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我校借助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及国家行政学院干部网络培训学院的网校资源,积极拓展教师培训途径,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校级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为全校教师搭建起同步、共享国内优质教学培训资源的平台。引导青年教师结合院系学科建设和个人发展需求实际,选择参加在线课程培训,并已初见成效。解决了教师工作任务重、无法脱产进修学习的问题。通过在线培训足不出校,既不影响教学工作又能得到提高,对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为评价我校教师网络在线培训的信效度,本次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对网络在线培训平台资源及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统计中,笔者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进行测量,对满意度调查从期望(重要性)情况和感知(满意性)情况两个方面进行。参训教师对网络在线培训的满意度评价分项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依次设定为从5分到1分。问卷相关数据录入SPSS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笔者选取参加网络在线培训的教师131人,这些教师广泛分布于学校各二级学院。调查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收回问卷131份,并对131份问卷进行效度与信度分析。

其中,一线教学人员97人(占比74.1%),教学兼管理人员23人(占比17.5%);本科及以下学历34人(占比26%),硕、博研究生92人(占比74%);助教职称49人(占比37.4%),讲师职称55人(占比42%),副教授及以上职称24人(占比18.6%),其他系列职称3人(占比2%);35岁及以下72人(占比55%),36岁-45岁43人(占比32.8%),46岁-50岁11人(占比8.4%),50岁以上5人(占比3.8%)。

从以上数据可知,在线学习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一线教师和教学兼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初级或中级职称且在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多为升本以来学校引进的应届研究生。他们以学生的身份从一所高校毕业的同时,以教师的身份从教于另一所大学,角色转换快,教学实践经验不足。我校2006年升本,作为地方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升本时间短,教师培训工作任务繁重。目前,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饱和,不宜开展大规模的外出进修培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在现代社会,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深化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培训中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的需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尤其是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鉴于全国高校教师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培训平台的培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点,对实现我校教师在不脱岗、不调课的状态下实现教学、科研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信效度

笔者根据满意度驱动因素,从可行性、实效性、资源丰富性、平台保障性、成果应用性等5个维度的8个题目进行调查,得到测评指标体系,经过SPSS信效度分析,参训教师的可靠性统计量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3(见表1)。这表明调查问卷各维度题项间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反映出参训教师对网络在线培训的满意度。

2.参训教师满意度调查均值分析

调查问卷中最高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网络在线培训成果与收获、课程主讲教师授课水平、培训资源丰富度、对网络在线培训整体满意度、对自我促进作用、网络在线培训视频流畅度、网络在线培训互动性(见表2)。其中,网络在线培训成果与收获均值最高,为4.74,且数据标准差低于1,说明调查问卷选择离散度低,有高度的一致性。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在线培训课程主讲教师水平很高,配套资源丰富,能有效促进参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达到培训预期效果。

3.参训教师总体满意度分析

本次網络在线培训问卷调查综合均值为4.52,高于4,属于满意。这充分表明参训教师认可网络在线培训这一模式,对网络在线培训的组织、内容安排及服务上总体是满意的。各分项数据离散度低,有较高的一致性,无显著差异,也说明本调查问卷质量较高,参训教师对于题项具有较高的选择一致性。

建议

我校依托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及国家行政学院网络学院分别建成校级教师及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培训课程基本覆盖了我校所有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校级中心课程资源与教育部网培中心及国家行政学院网络学院课程资源同步更新,实现国内优质培训资源同步共享。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某一课程,从课程设计、重点内容讲解示范、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极大地提升了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课程教学的掌控,也引起了参训教师对于教学相长的深入思考。同时,网络在线培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endprint

1.拓宽专业领域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课程的覆盖面

目前,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在线课程数为656门,基本涵盖了目前高校所有的学科专业门类,但类似音乐、美术、体育、农学、食品类的专业课程偏少,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时,只能选修专业基础课程,不能通过培训得到及时有效的提升。1999年至今,全国近400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多数为综合型院校[2],升本时间短,师资薄弱,且学科专业分布各有侧重点,这就要求网络在线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实现尽可能高的覆盖度,以提高各高校网络在线培训的有效性。

2.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进一步研发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训课程

在新形势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临转型发展[3],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大力开展校地合作、产教结合、协同创新,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而目前在线课程仍以传统的理论课讲授为主,授课对象偏重于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高校青年教师,围绕校地融合选题的培训课程屈指可数,为迎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建议加大相关技能型演示培训课程研发力度。

3.强化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培训

教师有组织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接受培训、参与研究和实践教学。其中,培训是主动解决实践教学矛盾与冲突和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关键,是打破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原始平衡,引導其建立更高层次发展水平的能动因素。教师网络在线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体及组织的工作绩效,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水平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培训以适应新形式。教育部网络在线培训平台属于国家级教育培训平台,在理论课培训方面优势明显,但在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培训方面仍需集思广益、大胆创新,进一步服务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4.充分发挥网络在线培训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互联网最鲜明的特征之一。网络培训平台是师生间、学员间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充分发挥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网络在线培训平台在加强课程资源研发的同时,也要增强沟通交流作用,强化培训效果,如培训结课后,将优秀文章和作业等通过特定栏目进行展示、评价、推荐发表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沟通交流效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展示、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宋永刚:《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高等教育》 2013年第(15/16)期,第43-45页。

[2]王玉丰:《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十五年回顾与展望》,《高教探索》2013年第5期,第15-21页。

[3]曹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应势之举》,《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17(1)期,第62-66页。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 陕西安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建议教师
最美教师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
建议答复应该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