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7-24 00:13山成忠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

山成忠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委办公室,青海 格尔木 816000)

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山成忠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委办公室,青海 格尔木 816000)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抓手。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给党员干部造成了严重思想干扰,严重侵蚀了党的思想基础,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既要四面出击,也要精准发力,找准着力点,力求实效,稳扎稳打,逐步解决,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政治生活;领导干部;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的基础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当前全党的重大任务。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我们党之所以如此重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其必然性。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一个个辉煌和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党内政治生活,才保证了党在各种复杂条件和局面下的团结统一,保证了党及时有效地克服各种自身的错误和内部消极因素,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状态。[1](P12)

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提出“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并强调党内的批评要把握度,既要防止主观武断,又要防止批评庸俗化。后来,由于中央的“左”倾错误,党内政治生活逐渐被扭曲。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恢复了民主集中制,重新确立了集体讨论、集体决策、集体领导的良好党内政治生活。正是在这种氛围下,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延安整风后,党内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批判从严、处理从宽”原则,使党内政治生活有了合理价值取向和具体实践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57年,党内政治生活还是正常健康的,我们党也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1957年之后,党内政治生活逐步遭到破坏,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党内政治生活一度跌入谷底。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采用“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党的十二大党章中也明确强调,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党内政治生活又得以恢复和建立,并趋于正常化。纵观党的历史,我们党也曾有过低谷、犯过错误,但是我们党总是能够从挫折中成熟、成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注重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因此,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党不可丢弃的优良传统。

(二)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各种问题的重要平台

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处于熄火或者“弱火”的状态,自然也就炼不出精钢。目前,我们党有8800多万党员,436万个党的基层组织,党员人数比德国总人口还多。组织、管理好这么庞大的政党,使其始终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在党内形成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组织,也就会有什么样作风的党员;严格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和政治局面,而气氛一旦形成“大气候”,就会影响每一个党员。从反面来看,一些地方发生重大腐败窝案串案,无不与当地的党内政治生活出问题有关。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具有教育、改造、管理和监督作用,对党的组织具有凝聚作用,对领导班子具有民主决策功能和权威维系功能,对全党具有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的作用。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而非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则会使党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使领导班子失去正确决策的能力和威信,使整个党失去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失去群众信任。可以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锻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2]

二、党内政治生活现状及问题

党内政治生活并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变量;过去严肃规范并不意味着现在严肃规范;整体上严肃规范并不意味着局部范围内也严肃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

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当前,理想信念动摇、不坚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缺乏信仰。一些党员、干部疏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其结果就是,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寄托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甚至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问计于神”。

二是共产主义信念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够坚定,缺乏信心,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难以实现的;或者错误地认为,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这代人根本无法建设成功,因此也就不需要努力。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自然也就滑入了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泥潭。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缺乏信心。有的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价值和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不清,加之在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这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是在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四是宗旨意识淡薄。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心中只装着自己的“小九九”,擅长打自己的小算盘,在事关个人利益问题上,争三抢四,而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上,推三阻四;有的党员干部对服务人民的事不热心、不上心,却热衷于“架天线”、走上层路线,满脑子升官发财梦。

(二)纪律松弛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时期,在纪律方面,我们党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看,主要有:

一是政治纪律问题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在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立场模糊,做“骑墙派”;“有的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3](P133);有的地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时以部门利益为导向,打折扣、做选择;还有的阳奉阴违,表面上坚决维护中央,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根本没当回事,甚至违背中央大政方针;有的地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非常严重。

二是把党章看成一纸空文,不按党章办事。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党章意识,忽视对党章的学习;有的只是停留在抄写学习笔记方面,并没有在工作中做到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有的领导用自己的意志代替党章的规定,有的将上级组织的指示奉为圭臬,不按党章办事。

三是组织纪律松弛。有的地方落实民主集中制不到位,或者发扬民主不够,或者正确集中不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屡屡发生;有的领导干部在事关重大问题方面,“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4](P765)有的则大搞家长制、“一言堂”,培植私人势力,把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搞成了人身依附关系、猫鼠关系;有的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隐瞒个人信息,言行不一;还有的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悠然自得”。

四是纪律“破窗效应”明显。党内的各项纪律长期得不到尊重和执行,党内纪律、法规就变成了“纸老虎”“稻草人”,其约束力也就被严重削弱,长此以往,就导致了纪律“破窗效应”。

民主集中制能不能切实、准确、完整地落到实处,关系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与否。当前,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对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完全理解民主集中制对于我们党的生存、发展、正常运转的价值和意义,实践中没有完全执行民主集中制。

二是没能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之间的关系,导致在实践中家长制、“一言堂”,或者党组织软弱涣散、领导力缺失,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领导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有的领导作风霸道,只讲集中,不管民主,听不得不同意见;有的则把民主集中制当作“橡皮泥”,当民主对自己有利时,就发扬民主,当集中对自己有利时,就实行集中,没有是非曲直,唯以个人利益为导向;有的地方班子成员内部相互掣肘,内耗严重。

三是没能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的关系。一些地方的领导班子,把集体领导简单地看成是大家讨论和大家领导,把个人分工看成是分家单干。以为集体领导就是大家一起领导,结果讨论会变成争论会,领导力缺失;还有的把个人分工看成分家单干,把分管的领域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

四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之间的关系。有的地方在议事时,搞简单多数,以票决事,而对于少数人的意见考虑甚少,有的地方甚至把不同意见或者少数意见看成是跟组织“对着干”。长此以往,每次议事时的“少数派”也就变得“顺从”“服从”了。

(四)“四风”问题依旧突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整治“四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

煤矿压风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风包、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管网、高低压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空气压缩机是主要的做功单元,可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从而为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来源的喷浆机、凿岩机等井下设备提供动力。同时,随着井下安全生产需求的提高,风动钻机的使用可大幅降低由电钻电气故障导致的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率,同时风动扳手等工具的使用也可有效降低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尤其近年来,广泛用于井下人员安全自救的“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使得压缩空气的应用环境更为广泛,因此压风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1-3]。

一是形式主义方面,有的地方依然“文件来文件去”,以文件落实政策;有些为官不为,敷衍了事;有的地方擅长造数字、造材料、造典型;有的地方和单位许多规定就成了一纸空文,反而成了形式主义的代表。

二是官僚主义方面,一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热心于听汇报、看材料,不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的不顾地方实情,拍脑袋决策,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有的对上拍马溜须极尽卑颜,对下横眉冷对耍尽威风;有的领导干部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自己说了算,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5](P369)

三是享乐主义方面,有的党员干部沉迷于花天酒地,纵情于声色犬马,铺张浪费,骄奢淫逸;有的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人生哲学,一心追求物质享乐;有的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出力,遇事推诿扯皮、“退却千里”;有的觉得已经到了仕途“天花板”,升迁无望,就开始想退路,追求享乐安逸。

四是奢靡之风方面,虽然经过整治后,有所收敛,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的问题“由明转暗”,转入“地下活动”。一些领导干部过惯了奢靡享乐的生活,由奢入俭难,便想方设法给奢靡享乐的活动穿上隐形外套,继续享乐;有的罔顾中央规定,依然我行我素,大搞奢靡享受;有的每逢节假日、婚丧嫁娶,总是搞变通,收礼金。

(五)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

一些地方选人用人,不问德才高低,只管亲疏远近,形成了任人唯亲的风气;有的领导插手干部选拔任用,选用自己“圈子”的人;有的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形成利益集团。从一些落马贪官的忏悔录可以看出,有的地方官场风气败坏,跑官要官极为普遍;一些地方明码标价、批发官帽;有的对下属买官来者不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从查处的案件看,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还十分严重。”[6](P47)比如,河南省安阳原市委书记张笑东,大肆买官卖官、收受贿赂;山东省菏泽市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刘贞坚,受贿插手巨野县7名县级干部、10名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7个乡镇党委书记的人事安排。在任职期间,不向他行贿,几乎不可能得到提拔。

拉票贿选也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小到村“三委”班子的选举,大到党代表、人大代表和领导干部的选举。截至目前,拉票贿选案最令人震惊的就是辽宁拉票贿选案。有523名辽宁省人大代表涉及此案,被终止代表资格的人大常委会成员人数38人(原有62人),超过总数一半,导致常委会无法正常履职,在一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现这种情况,新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过。此外,此案还涉及多位辽宁高官,比如辽宁原省委书记王珉,辽宁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苏宏章等。2016年上半年,在中纪委完成立案审查的17名中管干部严重违纪的问题中,有14人存在搞拉票贿选问题。如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原副主任王阳,河南省委原常委、洛阳市委原书记陈雪枫,浙江省宁波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等。

(六)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现象滋生蔓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抓腐败、管权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目前,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现象滋生蔓延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据统计,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万件,结案17.3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2万人;2014年,立案22.6万件,结案2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2万人;2015年全国共立案33万件,处分33.6万人。2016年1至11月,共立案36万件,处分33.7万人。

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于2016年10月刊发的文章介绍,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覆盖了31个省区市。据统计,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副部级以上高官人数达到124人,仅2016年落马的副部级以上官员达36人。被查处的高官不仅涉及党和国家机关、国企、金融单位,还涉及司法、环保、安监等多个领域。以时间节点来看,许多落马的高官,十八大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无视党纪党规和中央的警告。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2015年以来的72份中管干部党纪处分通报中,对46人的通报中使用了“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等表述,不少领导干部还被指“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结案、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权力滥用、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问题依然呈滋生蔓延之势。

三、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着力点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12个方面,全面强调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措施,但是针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需要全面发力,也要选好着力点,增强针对性,才能形成有效突破。

(一)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每一级和每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对严肃本地区、本单位的党内政治生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重点是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主体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紧抓“一把手”主体责任不松手。党委在事关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也负有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委(支部)书记的分内之事、职责所在,党委理应负有主体责任。要建立党内政治生活主体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形成责任倒逼机制,以压力生成动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把主体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管住领导干部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而管住领导干部需要制约权力、加强监督;只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拉票贿选、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问题才会得以遏制,甚至是消除。现实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关键还是因为“牛栏关猫”,权力没能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要建立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行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还必须畅通党内监督渠道,确立对监督者的宽容和保护机制。领导干部自身也要树立监督意识,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并鼓励大家开展正确的党内监督,带头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

通过责任追究和权力监督,一方面形成责任倒逼的压力,迫使领导干部负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责任;另一方面,通过权力制约和党内监督,确保他们能正确用权、按规定履行职责,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客观上也能形成一种示范效应。

(二)加强理论创新,注重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

理想信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没有对理论的深刻认识和把握,理想信念也就建立不起来,即便建立起来也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同样,如果理论变成僵化的教条,就难以说服人,更别提在此基础上产生理想信念。理论源于实践,随着客观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变化,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伟大的实践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理论。这就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创新。当前,急需这么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来解释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问题,以此来澄清人们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或疑惑。这是树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根本之举。如果没有理论创新,只是停留在“训诂考据”、文件解读,甚至是自说自话层面,这是难以解释和回答人们的思想疑惑,难以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的。

在注重理论创新的同时,要着力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些理论、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真理。只有深入学习、全面把握,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才能拧紧思想的“总开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时代必然性,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处理好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借业务工作之由,拒绝理论学习。

(三)全面、准确地落实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曾明确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

一是作为“领头羊”,领导干部要有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做好榜样、带好头,成为全面、认真、准确落实民主集中制的“信号塔”“标杆尺”。

二是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全委会对常委会工作定期评议制度。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避免班子内部争来夺去,相互掣肘。

三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忽视了党内民主,就会出现像邓小平同志所警醒的那样,干部、国家和社会主义都可能变质。因此,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要有民主意识,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鼓励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营造说实话、讲真话的氛围。

四是建立对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督查制度。由上级党委对所辖领导班子及成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进行评估和考核。对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或者有偏差的领导干部及班子成员应该予以追责。

总的来说,贯彻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关键还在于各级各单位领导干部。如果领导干部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民主集中制,而且在工作中带头贯彻落实,那么就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各项制度就能得到较好的落实。

(四)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的内容之一,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的运用程度。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有利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氛围。不论是哪个单位或部门,如果领导干部不能真正地带头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很难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甚至反而会使党内政治生活恶化。

二是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要有一颗“公”心,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一心为公、客观公正、有理有节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当成泄私愤的“道具”。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度。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别人肯定会提出一些自己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或缺点,而且由于性格和说话风格不同,难免会出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有时候一些意见建议可能还比较尖锐、刺耳,这对于平时听惯了顺耳话的人来说,需要一定的度量才能接受。如果没有一点度量,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会“变味”。

四是要揭短亮丑、见筋见骨,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最后达到共同进步。党内同志之间,要开诚布公,敢于揭短亮丑,不时地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有问题要及时提醒,真正做到真诚、真切、真实。

(五)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是党员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是强化党员身份和加强党员角色意识的重要载体。新时期,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一是坚持落实好传统的组织生活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将组织生活的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范围,确保传统的组织生活制度产生实效。比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

二是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领导班子定期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又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不折不扣地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一项制度,能不能落实,能不能产生预期的效力,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否完全遵守和执行这项制度,尤其是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如果制度只是针对普通党员,而领导干部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那么容易出现制度“稻草人”现象和“破窗效应”。作为领导干部,日理万机,事务缠身是常态,但这不能成为不参加组织生活会的借口。相反,如果领导干部能在百忙中定期参加组织生活会,其产生的示范效应和推动力将是非常有力度的。

三是适应形势发展,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党内生活方面,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加强,一个是创新,不创新,那形式也巩固不住。”当前,生产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党员对象的思想状况、生产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利益诉求、心理需求等要素,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同时,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方式,通过形式载体创新,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戴焰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11).

[2]王庭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在增强“四性”[N].人民日报,2016-12-27(07).

[3]习近平.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7).

[6]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责任编校:赵哲]

Analysis on the Statu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SHAN Cheng-zhong
(General Office,Hai-xi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of Qinghai Province,Golmud 816000,China)

A serious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is the foundation and strategic grasp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Under the new situation,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presents a good condition in general.Yet some emerging problems are severely disturbing the thoughts of Party members,corrupting their minds,undermining centraliz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the Party and damaging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logy as well as Party image.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we need to adopt both multi-angle and problem-oriented mea⁃sures in order to gradually strengthen and regulate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leading cadres;democratic centralism;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山成忠(1986—),男,青海西宁人,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委办公室秘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D26

A

1671-198X(2017)04-0042-07

2017-01-04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健全民主集中制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