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也要讲道理

2017-07-24 15:43老猫
喜剧世界 2017年13期
关键词:老猫讲道理颜回

★文/老猫

吃饭也要讲道理

★文/老猫

中国人最爱讲道理了,在微博上讲道理的人就特多。道理有两种,正的和歪的。正道理叫人变深沉,歪道理惹人笑。正的歪的,都是道理。

杨贵妃宠信的高力士,就写过一首特有道理的诗,说荠菜的。有一年他在湖南五溪看见荠菜没人要,大发感慨,写了首《荠菜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贵贱虽不同,气味故常在。”这诗流传下来,黄庭坚大为赞赏。一样的东西,时也运也,在不同的地方,境遇就会不同。荠菜在长安洛阳可以出售,在五溪就是路边野草。人也一样,想想你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有的比你有钱,有的没啥出息,可大家不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么?谁比谁又强多少?机会不一样而已。

宋朝散文名家石介,字守道,读书的时候非常穷,人穷就得节俭,过得抠抠索索。有位官员看他可怜,请吃饭的时候,特意把好菜打了包,让他带回去。石介死活不要。他说:“我也爱吃好吃的。但美食这东西,天天能享用可以,您让我就吃这一天,我明天吃不下粗茶淡饭怎么办?朝享膏粱,暮厌粗粝,是人之常情。所以,这菜不能要。”

想想还真是,人都喜欢往高处走,坐惯了卧铺就不爱坐硬座,坐惯了飞机就不爱坐火车,坐惯了头等舱,经济舱就受不了了。当了大官,重新当回老百姓很不适应,好不容易开车上班了,你一限行,停车一涨价,大家坐回公交车,还那么挤,痛苦就会被放大很多倍,谈啥宜居啊幸福指数啊,都是扯。

明朝《分甘余话》里讲到一个段子,说是乡下年轻人说起某地有五色牡丹,非常漂亮,跟家长商量,能不能移植过来,种在家中。老爷子问:“牡丹这么漂亮啊?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结出馒头来。”这样的思维,现在的人也有,比如有的小伙子喜欢上漂亮的姑娘,家长就会说:“姑娘漂亮,但会过日子吗?能生孩子吗?”意思就是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来完美姑娘必须得秀外慧中,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一株能结出馒头的五色牡丹才行。小伙子也一样,要壮要帅要多金还要忠诚,真难啊。

正经道理,分析起来太过沉重,和吃饭的氛围是不般配的,把道理讲歪,才能和饭局相得益彰,饭才吃得有意思。这方面的高手是苏东坡。有一天,苏东坡突然琢磨起颜回的饭量来了。颜回是孔子的门徒,每天吃饭就是“一箪食一瓢饮”,很节俭,受到了孔子的称赞。可惜,39岁就死了。苏东坡说,这样吃饭,的确节省资源,但难免夭折。要是颜回能两箪食再加半瓢饮,岂不是能再活39岁吗?他甚至想到,要是将盗跖两天的消耗给颜回,够他吃70年的,但“恐回不要耳”。

苏东坡的意思,大概是太节俭也不一定是好事,就算是美德,也不能过分。但不过分不是不彻底。行为上要适可而止,心灵一定要纯得无瑕。

颜蠋是齐宣王手下臣子。他和齐宣王一起,吃饭就是牛肉,出门坐车,老婆孩子都穿最好的衣服,可他不干了,辞职,理由是:“美玉出自深山,朴实才漂亮,雕琢成玉器,实际上是一种损坏。人也一样,当了官就有压力,神形受损。我还是想回家,开饭晚些就当吃肉了,溜达着就当坐车了,没什么罪错就当富贵了……”对此,苏东坡分析:说来说去,颜蠋还是在意肉,在意车啊。晚食为美,安步自适,图的是个自在,何必拿肉和车说事呢。苏东坡这么一说,倒让人想起现在很多素菜馆,菜品都是素的,却起些鱼香肉丝、素鸡素鹅之类的名字,这不还是奔着肉去的吗?

荀子有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出于水而寒于水。这话到现在也是名言,意思是后人胜前人,徒弟强过师傅。苏东坡却批驳道:这是梦话。青和蓝、冰和水,就是一种东西,有什么强不强的?你拿米酿成酒,能说酒比米甜嘛?拿羊肉猪肉做成菜,能说菜比肉更好吃嘛?所以,荀子就是个大忽悠,就靠编貌似有理禁不起推敲的名言混事儿。

苏东坡一向不待见荀子,说他教出了个李斯,扰乱天下,觉得这人权术之心太重。不过靠名言忽悠人的“成功人士”,现在的确大有人在,是可以复制的。

要说关于饮食最歪的道理,是唐朝有个叫杜邠的说的。这位杜先生肚量大,特别能吃,吃完了就睡。有人劝他,这样对身体不好,不是养生之道,杜邠说:“你没看见过米袋子吗?里面装满了米,特别紧实,可推倒了,袋子就松快了。”

这道理讲的——还真有酒囊饭袋一说。不过话说回来,歪归歪,这道理讲的,还真有自嘲精神。

(摘自《美食》)

编辑/王文浩

▲当水成为奢侈品

猜你喜欢
老猫讲道理颜回
“讲道理”的面包
颜回偷食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讲理的八大戒律
对不起,老猫
讲道理等
颜回之乐
三八二十三
三八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