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2017-07-24 15:55余友金周小炫陈雨詹增土林志诚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夹脊针刺康复

余友金,周小炫,陈雨,詹增土,林志诚,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 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 350000)

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余友金1,周小炫1,陈雨1,詹增土1,林志诚1,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 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 350000)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虚拟平衡游戏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EO2、EC2、EOTS、EO1)和改良 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穴,夹脊;康复训练;中风后遗症;平衡功能;BBS评分;TUGT评分;MBI评分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致残率高达80%,平衡功能异常是其常见症状。姿势和平衡障碍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针刺夹脊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平衡障碍,在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上已有相关研究。而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也已在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康复领域取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新方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均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因依从性差等原因未完成试验,最终纳入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1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②存在平衡功能障碍,且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在21~40分之间,能够完成ProKin平衡评估;③病程在3个月内,年龄为50~7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如帕金森病、遗传性共济失调以及前庭病变等引起的平衡障碍者;②伴随严重的下肢关节疾病、关节炎和关节损伤或脊髓型颈椎病、腰骶椎管狭窄、下肢神经病变及严重脏器疾病影响平衡功能者;③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合并其他脏器疾病不能耐受试验或不能配合者;④伴随认知障碍及视觉、听觉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者。

1.5 剔除标准

①入组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取得随机号入组后未完成干预措施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根据先前文献的治疗经验,取夹脊穴(T4-5、L1-2为一组,T7-8、L3-4为一组,两组交替进行)。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向胸前弯曲,胸前及踝关节稍上方各放置一软枕,使患者身体处于同一水平,放松状态;俯卧困难者可采用侧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0mm×40mm毫针从上而下、左右交错进针,针尖偏向于脊中线,针体与体表呈60°夹角,得气后行提插补泻,留针20min。

2.1.2 虚拟平衡游戏训练

针刺结束后进行虚拟平衡功能训练。①雪橇滑雪游戏,要求患者按照虚拟的滑道朝目的地前进,同时在前进中躲避经过的虚拟障碍物;②企鹅跳跃游戏,要求患者在穿越虚拟的街巷,准确拐过街巷的转角,同时避开经过的虚拟障碍物;③踢球游戏,要求患者将虚拟的足球按不同角度踢到指定的虚拟球门中;④城市驾车游戏,要求患者驾驶虚拟汽车加减速,沿着不同方向的公路进行,同时避开城市里的建筑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训练成绩调整游戏难度。每个小游戏历时4min,中间休息2min,共进行24min。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虚拟平衡游戏训练,操作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星期5次,共治疗4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功能性评定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BS评价患者总体平衡能力,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评价患者动态平衡,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1.2 定量姿势图评价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康复评定部引进的 Prokin平衡测试仪评价姿势稳定性(COP偏移距离)。评价4种站立条件下患者COP的摆动程度,即睁眼双足站立(EO2),闭眼双足站立(EC2),睁眼患足在前、健足在后站立(EOTS),睁眼健足单足站立(EO1),测量4种站立姿势下COP偏移距离的标准差(cm)。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经正态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及TUGT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BBS评分及TUG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BBS评分及TUGT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及TUG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BS、TUGT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BS、TUGT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3.3.2 两组治疗前后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EO2、EC2、EOTS、EO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比较(±s,cm)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比较(±s,c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3.3.3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由表4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M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平衡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1]。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异常多由于本体感觉的减弱,过度依赖视觉信息,使其感觉信息整合障碍[2]。与此同时,躯干控制能力的减弱及偏瘫侧下肢力量的不足也是造成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因素[3]。平衡障碍导致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下降,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影响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严重制约了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如何确有其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的平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夹脊穴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明代杨上善注解:“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挟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汉代名医华佗是最早将夹脊刺法应用于临床的。中医学认为夹脊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内夹督脉,外邻膀胱经,督脉之别由督脉“别走太阳”挟脊而行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通过针刺夹脊可以同时调节两经,疏通全身气血,平衡阴阳。同时夹脊穴与诸脏腑背俞穴相邻,针刺夹脊可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夹脊穴位置恰好是脊神经所在之处,其周围广泛分布的神经末梢,脊神经后支和椎旁交感神经干是夹脊穴针灸效应的神经解剖学基础[4]。研究进一步证实针刺夹脊穴可以增加躯干肌纤维,促进线粒体、高尔基体生长,刺激躯干肌的本体感受器,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及本体感觉功能,从而提高平衡能力[5]。

目前夹脊穴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治疗。何希俊等[6]通过针刺夹脊穴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提示针刺夹脊可有效提高卒中患者的躯干肌力量,其 BBS平衡总分明显提高。彭慧渊等[7]则在常规平衡康复的基础上加刺腰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发现其平衡功能提高明显。齐红梅等[8]则通过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发现其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本体感觉功能和躯干控制力,从而改善了平衡功能。

临床总结出的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恢复的主要途径。目前常见的平衡训练方法包括 Bobath球下平衡训练、平衡垫及平衡杆内平衡训练等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同时还有运动想象治疗、步行平板训练、Frenkel体操法、本体感觉刺激方法等[9-12]。但传统平衡功能训练通常是医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存在浪费医疗资源、训练单调乏味,训练后患者难以结合日常环境等。VR技术是一种拥有多种感知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相互作用的3D体验界面,通过计算机产生一个类似现实的环境,具有沉浸、交互和想象三大特征[13-14]。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成像技术的发展,V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本研究设计的 VR游戏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原因为①游戏提供动静态结合姿势控制活动,可对患者躯干控制能力、重心前后左右的转移及迈步等平衡能力进行训练;②在游戏模拟环境中的声音刺激能够给患者提高练习姿势与平衡性运动的节律;③虚拟图像等视觉刺激又能够让患者在视觉跟踪的基础上获知自身在空间里的定位及运动方位,同时改善头部的位置控制。另外,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能让脑卒中患者更为有效地融入日常环境。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针刺夹脊穴结合虚拟平衡游戏简便、有效,可以成为脑卒中平衡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一种选择。

[1] Arnold CM, Sran MM, Harrison EL. Exercise for fall risk reduc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J]. Physiother Can,2008,60(4):358-372.

[2] Belgen B, Beninato M, Sullivan PE, et a1. The association of balance capacity and falls self-efficacy with history of falling in community-dwelling people with chronic stroke[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6,87(4):554-561.

[3] 陈奕雄,刘初容,曾盼坚,等.脑卒中后躯干肌活动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0):942-943.

[4] 金百仁,胡一麟.华佗夹脊穴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1987,6(1):16-18.

[5] 陈淑谕.浅谈华佗夹脊穴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关系[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7-119.

[6] 何希俊,张志强,谭吉林,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7-8.

[7] 彭慧渊,杨璀健,黄晓煌,等.加刺腰夹脊穴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8-9.

[8] 齐红梅,董红伟.醒脑开窍法结合华佗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J].四川中医,2014,32(4):153-154.[9] 闫彦宁,槐雅萍,刘翠罗,等.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55-56.

[10] 瓮长水,王军,潘小燕,等.倒退步行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35-2638.

[11] 马凤霞,陈广兰,姬红兰.Frenkel体操训练法在脑卒中后共济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24-25.

[12] Patel M, Fransson PA, Lush D, et a1. The effect of foam surface properties on postural stability assessment while standing[J]. Gait Posture,2008,28(4):649-656.

[13] 孙然,张通.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37-40.

[14] 冯绍雯,王萍,王建国,等.虚拟平衡游戏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1171-1173.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plus Virtual Balancing Game on Balance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YU You-jin1, ZHOU Xi ao-xuan1, CHEN Yu1, ZHAN Ze ng-tu1, LIN Z hi-cheng1,2. 1.Fujian Un 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 hinese Medicine Reh abilitation Hospital,Fuzhou 350001,China;2.Fujian University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plus virtual balancing game on balance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MethodsFift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balance dysfunctio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25 cases 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25 cases to the control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plus virtual balancing game-bas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virtual balancing game-bas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one.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score, the 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score, the COP offset distance indices (EO2, EC2, EOTS and EO1) and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BBS score, the TUGT score, the COP offset distance indices and the MBI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BBS score, the TUGT score, the COP offset distance indices and the MBI scor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at Huatuo jiaji points plus virtual balancing gam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poststroke balance dysfunc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Points, Huatuo jiaji;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oke sequelae; Balance function;BBS score; TUGT score; MBI score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7.0765

1005-0957(2017)07-0765-04

2017-02-26

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课题(2015Y2001);福建省卫生计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017-ZQN-68)

余友金(1986—),男,住院医师,Email:woop5538@163.com

林志诚(1983—),男,主治医师,Email:93864332@qq.com

猜你喜欢
夹脊针刺康复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