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研究

2017-07-24 15:55焦玉祥苏萍孔庆雪王振国白丽萍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针药中风康复训练

焦玉祥,苏萍,孔庆雪,王振国,白丽萍

(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 256613)

针药并用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研究

焦玉祥,苏萍,孔庆雪,王振国,白丽萍

(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 25661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配合运动疗法(PT)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1组40例和对照2组4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配合PT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PT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2、4星期后改良的Barhtel指数(MBI)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2、4星期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等级分布。结果3组治疗后MBI评分、FMA评分及ADL等级分布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MBI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FMA评分和ADL等级分布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配合PT是一种治疗脑中风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ADL。

针刺疗法;针药并用;电针;运动疗法;中风;ADL;MBI评分;FMA评分;中药

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药并用配合运动疗法(PT)治疗脑中风患者42例,并与单纯PT治疗40例和单纯针刺治疗44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6例脑中风患者均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滨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1组40例和对照2组44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3岁,平均(64±12)岁;病程最短12h,最长2个月;脑梗死30例,脑出血12例;伴有高血压19例,言语不利12例;左侧肢体瘫痪20例,右侧肢体瘫痪22例。对照1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8岁,平均(65±14)岁;病情最短1d,最长2个月;脑梗死30例,脑出血10例;伴高血压21例,伴语言不利17例;左侧肢体瘫痪21例,右侧肢体瘫痪者19例。对照2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0岁,平均(63±13)岁;病程最短12h,最长2个月;脑梗死40例,脑出血4例;伴有高血压19例,言语不利12例;左侧肢体瘫痪24例,右侧肢体瘫痪20例。3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类型、伴随症状及瘫痪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1]进行评分。①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包括两项提问,年龄和现在是几月,相差2岁或1个月属正确;两项指令(可以示范),握拳、伸掌,睁眼、闭眼;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②水平凝视功能。③面瘫。④言语。⑤上肢肌力。⑥手肌力。⑦下肢肌力。⑧步行能力。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通过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②符合诊断标准;③均属于首次脑中风偏瘫,病程在3个月以内;④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⑤自愿参加本项目治疗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②合并严重疾病或全身衰竭、恶性肿瘤及有出血倾向者。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①患者或其家属要求中止或主动放弃治疗,或治疗次数达不到4星期者;②严重不良事件,本研究无法继续者;③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对症处理原则,分别给予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和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病程稳定后给予对症治疗。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根据病情分别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3]。主穴为①水沟、内关、三阴交;②上星、百会、印堂、内关、三阴交。以上两组交替应用。配穴上肢取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秩边、阳陵泉、足三里、解溪、足临泣。语言不利加廉泉[4];面瘫加地仓、牵正、颊车、下关[5]。常规消毒后,采用0.30mm×40mm毫针进行针刺,内关直刺0.5~1寸,施以提插捻转泻法 1min[6];水沟向鼻中膈方向斜刺0.5寸,行雀啄法[7],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斜刺,进针1~1.5寸,行提插补法[8],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印堂针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9](泻法),以流泪眼球湿润为度;选用长75mm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肤至百会后,针柄旋转90°,以转速120~160次/min行手法1min[10];廉泉穴向舌根方向刺1~1.5寸。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曲池、手三里及足三里、阳陵泉连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留针30min。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4星期。

2.1.2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不同时期,院内分别制定系列方药中风1号、中风2号、中风3号在不同时期辨证使用。共治疗4星期。

2.1.3 PT

采用 Bobath[11]方法结合神经肌肉促通技术[12]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关键点的控制(近端关键点包括颈部、肩胛带、上臂、骨盆、大腿等;远端关键点包括手、前臂、足、小腿等)、促进正常姿势、肢体负重及关节挤压和转移训练、坐位平衡、上肢功能训练、下肢步行训练等,并配合使用相应器械。每日训练2次,每次1h。其中穿插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包括穿衣、进食、如厕、上下楼梯、行走、修饰等。共治疗4星期。

2.2 对照1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及疗程同治疗组针刺治疗。

2.3 对照2组

采用单纯PT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PT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改良的Barhtel指数(MBI)评分

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星期后分别采用改良的Barhtel指数(MBI)评定表[13]进行评分。

3.1.2 ADL等级评定[14]

采用MBI评分进行ADL评定等级,分为良、中、差3级,总分为0~100分。>60分为良,表现为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需要部分帮助;40~60分为中,表现为有中等程度功能障碍,需要大量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分为差,表现为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要他人帮助。

3.1.3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15]评分

3组治疗前及治疗2、4星期后分别采用FMA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MBI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4星期后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MBI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MBI评分比较 (±s,分)

表1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MB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2组比较2)P<0.05

?

3.3.2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ADL等级分布比较

3组治疗前ADL等级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具有可比性。3组治疗2星期、4星期后ADL等级分布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2星期后ADL等级分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ADL等级分布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ADL等级分布比较 [例(%)]

3.3.3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FMA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具有可比性。3组治疗2、4星期后 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2星期后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FMA评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FMA评分比较 (±s,分)

表3 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FMA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1组比较2)P<0.05;与对照2组比较3)P<0.05

?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3组治疗2星期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疗效具有优于2个对照组的趋势,提示针刺、中药和康复训练三者结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影响较大。3组治疗4星期后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3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2组(P<0.05),说明针药与康复训练同步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FMA评分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药与康复训练结合优于单纯针刺和药物治疗。而治疗组MBI评分在统计学上虽与对照1组没有显著差异,但评分绝对值高于对照1组。MBI评分与FMA评分虽有很高的相关性,但两者的变化并不完全平行。FMA评分反映的是器官水平的躯体功能,评价细致全面,对运动功能的改变敏感性强;而 MBI评分则反映个体水平的自理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的细微变化不会引起自理生活能力的提高,且自理生活能力除与躯体功能相关外,还受到患者精神心理、社会文化、物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1组在MBI评分上的差异在治疗4星期后没有达到显著性(P>0.05),但ADL有差异,亦说明针刺、中药与康复训练结合优于单纯的针刺和康复训练。

针刺和中药治疗的特点在于,针刺和中药配合主要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基础,对不同时期的中风患者以及伴随的不同症状(言语不利、吞咽困难、半身不遂等)分别施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活络的治疗[16-19],结合以Bobath方法为主进行训练的PT治疗,观察对中风患者ADL的影响,并对疾病的并发症、继发症及早给予治疗[20],能有效阻断或减少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药并用配合 PT是一种整体疗法,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及因人而异,并强调手法的规范性、灵活性,尚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能明显改善脑中风患者的 ADL,同时还能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是脑中风康复的较佳方案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 周君定,韩根利.“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115例[J].现代中医药,2009,29(2):40-41.

[4] 张艳铃,杨彤丽,贺登峰.扇形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语言不利18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0):42-43.

[5] 徐照.地仓透刺颊车治疗面瘫的解剖学基础[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4):35-37.

[6] 王茎,曾永蕾.“捻转”如何定“补泻”[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1):5-6.

[7]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N].中国中医药报,2002-9-9.

[8] 李伯宁,胡超.毫针基本术式——捻转、提插术的对比研究报告[J].四川中医,1988,7(5):18-19.

[9] 张丽丽,杜宇征,褚芹.近年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240-1243.

[10] 王西明.提插与捻转手法输入能量的比较分析[J].中国针灸,2011,31(1):71-74.

[11] 周贤丽,刘宏亮,汪琴,等.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6):354-355.

[12] 戴玲,陈旗,王彤.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27-829.

[13] 赵健乐,黄霞.Bobath观念理论假说与临床实践神经组织修复重构及功能重建的治疗依据[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341-346.

[14] 陈君,颜骅,李泽兵,等.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调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62-167.

[15] 许光旭,高晓阳,陈文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敏感性及实用性[J].中国康复,2001,16(1):18-19.

[16] 田青,姜小秋.自拟益气健脑方与针刺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6):81-84.

[17] 柯娟,王俊华,李翠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79-80.

[18] 田莉,胡蓉,楼天晓.针刺配合语言功能训练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8):717-720.

[19] 洪亮,杨言府,孙平.针刺疗法联合中风宁1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15):62-65.

[20] 刘勇.原发疾病与合并症、并发症、继发症的概念把握和意义探讨[C].全国疑难性心脑血管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及讲习班(第七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2.

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and Kinesiotherapy for Cerebral Stroke

JIAO Yu-xiang, SU Ping, KONG Qing-xue, WANG Zhen-guo, BAI Li-ping. Binzhou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Binzhou 256613,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and kinesiotherapy in treating cerebral stroke.Method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42 cases, control group 1 of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 of 44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upuncture,Chinese medication plus kinesiotherapy, control group 1 by acupuncture alone and control group 2 by kinesiotherapy alon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respectively after 2-week and 4-week treatment,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by adopting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ResultAfter the treatment, the MBI score, FMA score and ADL grading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the three groups (P<0.01). After 4-week treatment, the MBI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ontrol group 2 (P<0.05). After 4-week treatment, the FMA score and ADL grading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both control group 1 and 2 (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and kinesi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cerebral stroke and it can improve the ADL.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Kinesiotherapy; Stroke;ADL; MBI; FMA; Chinese medication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7.0769

1005-0957(2017)07-0769-04

2017-03-09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ZDZK-162)

焦玉祥(1963—),男,副主任医师,Email:jiaoyuxiang1@126.com

猜你喜欢
针药中风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