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业”同兴 领航转型升级

2017-07-24 18:32吕亚娟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我区乌兰察布内蒙古

文︱本刊记者 吕亚娟

“七业”同兴 领航转型升级

文︱本刊记者 吕亚娟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就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七网”同建,“七业”同兴,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以来,一个个重大项目纷纷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各地以高端、高质、高新、高效为标准,多维打造,多业融合,加快推进“七业”模式创新、集聚发展,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积蓄力量、引领跨越式发展。

绿色能源带来环保经济新生活

提到新能源,对于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来说,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太阳能、风能。

炎炎盛夏,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翠色无边,一个个巨大洁白的风车矗立在绵延的草原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人慕名而来,为草原、也为这壮观的童话般的“风车”之景。“风车悠悠转动,电能源源而出”。我区有占全国总量50%的风能资源,正是这数以千计的风车,将丰富的风能转化成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乌兰察布是国家重要的风电能源生产基地,被冠以“风电之都”的美名。近年来,乌兰察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推动经济转型发展。2016年5月,总投资25亿元的中节能三义泉风力发电项目正式开工;2017年5月,总投资4.8亿元的航天日泽风电项目落户察右前旗,就在同一时间,总投资4.4亿元的邓家梁风电供暖项目进入并网发电阶段……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推进,让当地居民的用电有了保障,也让居民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煤炭取暖开始被风电清洁能源供暖替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煤炭供热排放物明显减少,天更蓝了,空气更洁净了,社会效益明显。就在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对我区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建设给予明确的复函支持,到2020年底,我区将新增风电清洁供暖总面积800万平方米以上。

不仅是风能资源在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也迎来高速发展。乌兰察布抓住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和新能源替代燃煤节能政策,大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实施旗下营和益电厂、香岛光伏电站等14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27亿元。在察右前旗,投资概算为10亿元的香岛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光伏农业大棚已完成200座,40兆瓦光伏已并网发电,预计项目全部完成后,每栋光伏农业大棚将年生产绿色蔬菜2万斤,年营业额总计可达1.5亿元。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有4个村的300多户农民已安装光伏系统。榆林村的村民石翠翠看着院里的光伏系统笑容满面:“现在有了光伏发电, 烧水、取暖、家用电器这些用电再也不用花钱了。”

未来几年,光伏小镇、光伏农业园、光伏牲畜养殖园将更多地出现在农牧民生活中,太阳能光伏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我区现代化乡村建设的常态。

新材料产业发展光芒四射

在光伏系统逐渐推广的背后,是单晶硅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硅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在赛罕区金桥开发区,聚集着主要以制造多晶硅和单晶硅为主的企业,从2016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以打造“中国光伏材料之都”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全力打造赛罕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依托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半导体级芯片——光伏发电为主线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链。

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是众多企业中的佼佼者,它是目前全球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达到25%的供应商。2016年6月,投资67.2亿元的中环单晶硅四期项目正式开工,预计到2018年,中环光伏将成为单晶硅材料供应的世界第一。

我们的新材料产业不仅有硅位居世界前列,在前沿新材料中,石墨烯的开发和利用也值得我们翘首以待。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我区对于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信心满满,这样的底气来源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石墨烯在我区已探明的石墨烯储量居全国前列,占全国70%。

近年来,我区在石墨产、学、研、用方面一直发力,2013年6月,中国首个石墨烯材料综合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内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落户包头; 2016年8月,自治区石墨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2016年12月,中国石墨烯应用研讨会在乌兰察布市举行,也是大盛石墨年产30吨石墨烯的全球首发会,标志着中国已经突破了高品质石墨烯低成本量产这一限制石墨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今年2月,内蒙古矿业集团、内蒙古电力集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同签署了合作开发储能电池项目合作协议; 4月,内蒙古石墨烯应用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入驻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我区石墨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未来10年,我们将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力争打造千亿级国家石墨(烯)新材料示范基地,做好石墨资源高效利用的大文章。

“草原硅谷云之端”成就信息产业大发展

“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最佳就在内蒙古。”这是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2016年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的致辞。

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电力成本较低是内蒙古发展大数据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抓住机遇、抢先布局,为经济增速变挡、结构调整找到了源动力。

自2011 年开始,我区全面启动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业已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核心,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当前,我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已达90万台,居全国首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基地纷纷落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IBM等先后入驻我区大数据中心,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航天科工集团也将在我区建设全国企业公示大数据中心、打假大数据中心、航天科工灾备中心。

现在,我区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乳业草业等领域都开展了大数据深度应用。2016年,蒙草公司总投资2.6亿元建设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就像人体基因库的作用一般,用来解读各个地区的土壤情况、原生植物物种、畜牧业发展状况等生态“密码”,可以及时帮助牧民制定草原保护和开发的技术路线,为区域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总投资1.2亿元的 “中国乳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显示屏上,国内大型奶源分布、各地奶源日均鲜奶乳蛋白含量、各省乳制品进出口贸易量等数据清晰显示,全国乳业的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在鄂尔多斯市“智慧政务”云平台上,全市四级政务实现一体化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腿”,全新的“一网联通、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号服务、一卡通行”服务模式让百姓办事更为方便,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017年,我区计划建设亿元以上大数据重点项目124个,总投资1505.6亿元。作为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未来3到5年,内蒙古将坚定不移地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我区在节能减排、高端装备、生物科技、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2017年3月,规划总投资2.3亿元的西部环保鄂尔多斯土壤改良再生资源利用项目落户鄂尔多斯蒙西高新区; 2017年4月,总投资30亿元年产200万吨绿色环保型秸秆丝纤维板项目签约落户阿荣旗; 2017年5月,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铁建包头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开工……

“七网”同建强基础,“七业”同兴促转型,内蒙古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全区各族人民正在充分发扬真抓实干精神,不断开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本栏目责任编辑/吕亚娟)

猜你喜欢
我区乌兰察布内蒙古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之夜
爱在内蒙古
2016年乌兰察布市一次罕见寒潮天气分析
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及我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我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