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乐学的氛围 享受学习的快乐

2017-07-24 02:26黄康金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环节教学活动

黄康金

明代哲学家王艮曾写过一首《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他把学和乐视为一体,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也能体会到“乐是学、学是乐”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爱的朋友。师生关系互尊互重、平等和谐,学生才能挣脱思想束缚、消除心理压力,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要蹲下身子看待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不要居高临下地去命令学生、压抑学生。要让学生在充满爱心的课堂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他在教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使其觉得被关注、被尊重。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會感到与教师一起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和谐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是学习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使学生不会把学习当作负担,反而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板着面孔,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压抑,精神上感到疲惫,要力求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要面带微笑,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还要注意适当的幽默,在教学中插入一些风趣的比喻。这样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感情,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厌倦,乐于学习。

三、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积极乐学。

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评,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学习的乐趣。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可在课堂上用积极的语言评价或动作手势评价;也可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进行比较性评价;还可以在班上设立“勤学奖”“善学奖”“乐学奖”等,并在家长面前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再次把快乐带给学生;抑或进行小组评价、同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同学对他的认可。当学生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积极评价,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能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四、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

斯宾塞说:“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种快乐的而不是苦恼的事情。”小学生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玩游戏。“要是数学学习就像玩游戏那样,那该多好呀!”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望。学生需要有趣的数学活动,而不是做枯燥无味的数学题。《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用有趣的教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不同环节的游戏活动。第一环节,师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利用学生游戏中的经验,激活相关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验游戏中的可能性。第二环节,学生之间玩“摸球”游戏并比赛,通过从不透明布袋到透明塑料袋取出彩色球的活动,使学生从操作到观察,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环节,玩“转盘”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第四环节,分小组玩涂色游戏,把所学知识内化,转化成行为并形成技能。第五环节,用“听音乐传球”的游戏,使学生深化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理解,在游戏中巩固。这种“玩中学,学中玩,学玩结合”的教学课,乐趣无穷,教学效果较好。

五、展示知识的内在魅力

“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兴趣。”数学知识虽然缺少像语文课文那样丰富的感情色彩,但数学本身却蕴藏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充分展示数学本身的内在魅力,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

如一位教师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这样挖掘数学的审美因素。课始,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石子落到平静的湖面上,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同心圆,使学生初步感受了圆的魅力;接着又播放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圆,将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花丛中各种各样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圆的曲线美。一个简简单单、枯燥乏味的圆能被演绎得如此生动美丽,源自于教师此前的精心备课。

数学之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图形的对称美、等数量关系的平衡美、公式的简洁美、数字的和谐美......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努力发掘并展示数学中所蕴藏的美,用数学的内在魅力来吸引学生。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环节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