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

2017-07-25 13:43黄兴昌
师道·教研 2017年7期
关键词:柱子铅笔探究性

黄兴昌

兴宁市宁塘中心小学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并不尽人意,比如学生被动参与探究、探究的过程难以调控、看似热闹的探究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等,都让教师对探究性学习产生了困惑,甚至失去信心。那么,在数学课上该怎样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一、精心挑选探究材料

探究的材料是激发、引起学生参与的有效载体,教学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学习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带着学生们来到学校的校门厅,先让学生们观察四根圆柱形门柱,并用数学语言描述门柱的大致情况(如门柱的高和直径),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接着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他们还真提出了不少问题,如每根柱子的重量是多少、四根柱子一样大吗、能否量出柱子的直径等,还有一位同学提出了柱子的横截面积是多少,这可是一个很值得去探究的问题。因此我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同学们在动手量出柱子的周长后,求出了柱子的半径,进而求出了它的横截面积。类似的探究材料在生活中其实是随处可见的,比如如何计算环形花池的面积,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可布置学生尝试测算跟长方体类似的如马铃薯的体积等,只要我们细心地发现和加以利用,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主动参与到探究中去。

二、灵活选择探究形式

《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结合探究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灵活选择探究方式,做到扬长避短,有机结合。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指导学生猜想探究:“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会不会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呢?”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在分数里,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我先肯定学生的大胆想法,同时问道: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同学们跃跃欲试,有个同学的办法是: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是1/3,再把它对折一次这部分就成了2/6,继续对折一次这部分就成了4/12,所以1/3=2/6=4/12。另一个同学则用分铅笔的办法加以证明,他先把4支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2支)是这4支铅笔的1/2,如果把这4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那么2支就是这4支铅笔的2/4,在讨论了“0”的特殊情况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在分数里,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样的结论与我们的猜想完全一样。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指导学生自己去质疑、释疑,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合理调控探究过程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在这一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

1. 当探究任务较为简单,学生经过尝试后可以独立完成时,一般由个人单独完成;当探究任务较为复杂,个人探究有困难时,最好采用小组合作,发挥小组活动相互启发和材料共享的功能;而全班性讨论可用来总结经验,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得出结论。

2. 当学生的探究不能顺利开展时,要在找准学生真实困难之处的条件下,智慧地、不露痕迹地启发、引导,以保证学生探究的独立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的思考。

3. 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提出合作探究的内容及要求,及时指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操作等活动。形成合作探索的氛围,加强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4. 当学生深入參与探究时,教师应十分清楚何时让学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什么时候该改变讨论方向,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并抓住机会发展技能、培养情趣。要做好这些,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学生,增强预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给学生创造探究条件,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变成有价值的、高效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柱子铅笔探究性
希腊遗址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卖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