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小学语文本色教学的微思考

2017-07-25 20:48戚美娟
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戚美娟

【摘要】我们应该赋予语文课堂怎样的色彩?本色!唯有本色才是语文课堂的芬芳所在。语文课堂的本色是什么?朴实有效、反复吟诵、灵动生成就是其本色。本色语文:把语文当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色教学;朴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本色语文:把语文当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更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也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更好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我们应该赋予语文课堂怎样的色彩?本色!唯有本色才是语文课堂的芬芳所在。语文课堂的本色是什么?朴实有效、反复吟诵、灵动生成就是其本色。

一、朴实有效,还课堂简单实在

朴,即简单,教学内容要简明,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方法要简易。实,即实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收获。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形成自身能力,并体现素质教育的落脚点。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一定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哪怕学习几个生字,几个词,几个句子,读读,写写,说说,很干净,很清楚,让孩子简简单单地学,实实在在地会。

例如在教學二下《识字2》这课词串时,因为课文介绍的是桂林山水,所以在课文结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读读有关描写山水的词(万水千山、绿水青山、锦绣河山、大好河山),并且让孩子在积累本上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另外,《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美文,我让孩子们把补充习题上关于写水的那一段熟读成诵,从而学习了一个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语言积累丰富的人。

二、反复吟诵,还课堂书声琅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诵读。特别是诗歌教学,必须从学“读”开始,这种“读”从本质上区别于将书面的字形付诸物理的声音,它要求通过这种声音表达出诗歌内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诵读,是一种感染;抑扬顿挫地吟咏,是一种陶醉;只有熟读成诵,才能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体悟作者的情感与操行,继而咀嚼其中的音韵味道。让学生要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以教学《石灰吟》为例,在品诗的基础上,如何指导学生深情诵读呢?在了解了于谦的生平后,我设计了“一诵—少年抒怀”“二诵—为官感悟”“三诵—临刑陈词”“四诵—后世评价”的环节,把诵读与回味于谦的阶段人生联系起来,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抒发诗人的情志。

三、灵动生成,还课堂真实本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预示着语文课堂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许多观摩课、展示课、公开课悉数经过千锤百炼的粉饰而成为“优课”,其实华美乃至完美的背后是虚假。语文教学一定要求真务实,不浮躁,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那么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

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预设了不同层面的教学设计,但学生还是雾里看花。当课堂陷入僵局时,不经意间,一个孩子精彩的比喻,成了很好的突破口,他说:“敌人像一只只虫子,而宋庆龄一身正气就像樟树本身的香气,樟树不易招虫而且这种香气能够永久保持,这正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我便因势利导,宋庆龄一身正气,也让敌人畏惧几分,这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孩子们忽然明白过来,原来樟树的可贵之处正是宋庆龄高贵品质的体现,从而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唤起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启而不发到一发而不止,真正意义上为孩子解惑也!课堂上出现的预设之外,要及时因势利导,恰当地调整或变通教案,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这样上课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自然就会变成令人惊喜的“故事”。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

只有为语文课堂着上本色,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上正途!

参考文献

[1]夏承忠,杨艳.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色[J].中国校外教育,2015(1).

[2]李琳.对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色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

[3]钟明.浅谈“本色语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11).

[4]王亚光.透过开满鲜花的小语课堂教学——感悟新课标下的语文本色[J]. 浙江教育科学,2008(5).

[5]徐光华.还原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J].中国民族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