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

2017-07-26 01:31李长春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实训实验教学考核

李长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 安徽 滁州 239000)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

李长春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 安徽 滁州 239000)

结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改革实践情况,构建了以培养创新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了教师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创新技能型人才; 职业能力

为了整合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我校2010年成立了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1],2011年被列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称中心),2014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列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负责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师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学生实验、实践训练、竞赛培训、毕业设计的重要基地[2]。因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实现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平台[3]。

1 实验教学的定位

我校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承担着为滁州和长三角地区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定位是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4]。

2 实验教学的建设思路

(1) 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课程比重。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引导,模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相交替,岗位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式。

(2)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是学生从事职业生涯的关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职业生涯中必备的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聘请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讲座和教学,送校内教师到企业中挂职学习锻炼,增强实践能力。

(4) 优化教学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教学、科研水平。在现有实验设备与实验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仪器设备结构,实现具有开放服务的良好实验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可靠的、先进的科研平台。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加大横向课题研究,形成产学研一体模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5]。

(5)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开发课程资源网,实现教学课件、教学网站、名师录像、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达到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6) 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试卷考核模式的单一性、理论性,建立一套以实际动手能力和学生项目汇报、答辩为考核目标的成绩考核体系。

3 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示范中心承担全院7个系的36个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以及计算机专业课实验教学、教学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开设的实验课程共53门,实验项目657个。

3.1 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不断地对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进行改革,以培养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职业能力(面向社会的职业通用能力,面向行业的行业基本能力,面向岗位的岗位专项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性质、课程特点与层次结构[6],科学系统地构建“多平台、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7],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4个实验教学平台。

(1) 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平台。面向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通过学习和实验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8]。

(2) 计算机专业课实验平台。面向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以计算机专业课实验及相关的课程设计为主,与专业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通过专业课程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更深入地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实际应用方法。

(3) 应用创新型实验平台。以综合应用性、设计创新性实验为主,学生可以在开放实验室自行设计、创新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以及毕业设计内容,或者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开发企业的实际工程。将学院的科技创新节活动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还与国家、省和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相衔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此平台,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通过将实验课的考核标准以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为标杆,逐步形成了“以考(证)促训、以比(赛)促练”的实验教学氛围。

(4) 校企合作实训平台。选择一些和专业相关联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如“2+1”“2+0.5+0.5”合作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和建立专业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缩短就业的社会适应期。

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从学生基础技能实验—专业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科技创新实验层次循序递进,培养提高学生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3.2 课程体系建设

在企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采用逆向倒推的方式来设计实验项目和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岗位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了适应不同岗位的专项能力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又设置若干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设计、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在某一方向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岗位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平台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课程比重,实现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与知识传授相互交替,注重对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

3.3 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到相关企业、行业进行专业需求调查、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以及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并邀请行业专家、领域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制订基于论证调查的人才需求培养方案。实验教学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验项目为载体,模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交替,岗位递进”的模式开展。实验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实验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和选择具体实验教学项目,其次由项目来确定具体学习领域,最后由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真正地将企业对岗位的需求通过项目载体转化为学习领域中的具体情境。

学生在课堂进行项目模拟实训、在学校仿真企业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并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使学生在企业得到顶岗实习,实现了岗位专项技能的培养,逐步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

3.4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9]。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均以项目为载体,实验项目主要来源于技能竞赛、教师科研、企业工程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创新的项目,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项目的制定、实施、检查、评估反馈环节来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项目式教学法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项目式教学法流程图

逐步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辅助实验教学软件、仿真平台(模拟器)和多媒体技术。

(1) 搭建交互式“教学资源网”,实现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将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项目案例等教学资源上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 在利用电子教室环境下,基于仿真平台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进行广播教学,增加了实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3) 在基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校企合作开发的项目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用于实验教学或者岗位模拟实训的项目案例,建设实验项目案例资源库。

(4)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践基地。把面向企业、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体系中,进入企业熟悉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有利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10]。同时教师根据企业和职业技能大赛设计需求,不断更新实训实验项目。

3.5 多元的考核方式

考核的目的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11]。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多元化实验教学考核方式,部分专业的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方式

(1) 非计算机专业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技能成绩+期末成绩”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提问、作业和学习态度。技能成绩是平时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实验室纪律。水平考试成绩为安徽省计算机水平考试。

(2) 计算机专业考核方式。计算机专业学生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实验指导教师根据课程性质采取适合的考核方式。计算机软件专业考核方式为“平时+笔试+上机考试”[12],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熟练运用语言编制和调试程序。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考核方式为“平时+笔试+课程论文(或答辩)”,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图书资料、校园网、光盘检索等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物联网技术、网络管理技术、ERP系统设计专业考核方式为“平时+笔试+设计性题目”,考核学生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现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图形图像技术、信息管理专业考核方式为“平时+作品设计+方案评析”,考核学生的作品质量,实际的动手能力,方案讲析考核学生的设计思想、理念和鉴赏能力。

4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建设了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高素质的“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13]。现有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占中心专职人数的93%。“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高级职称人数达到50%以上,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工及技师达80%以上。

(1) 学校对新进校年青教师进行一对一安排指导教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让青年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2) 每年安排中心主任和部分实验指导教师参加高校教学仪器展销会和一些学术研讨会,假期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实验技术培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教学方法。

(3) 和无锡文思海辉软件技术培训有限公司、滁州南瑞继远电力有限公司、合肥易优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肥易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H3C网络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交流,通过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学习实践知识。派遣多名年轻教师分别去滁州超人科技公司、滁州联想服务站、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合肥易格网络有限公司等企业暑期挂职锻炼。

5 实验教学成效

5.1 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科学系统地构建“多平台,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平台指导下,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4年至2016年,在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计算机网络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应用”“软件测试”“移动互联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竞赛项目,连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30多项。在全国残运会会徽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中,物联网专业学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教学演示平台”项目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安徽省“仿人机器人单人舞蹈一等奖”,全国“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三等奖。大学生科研方面,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专业学生立项院级研究课题5项。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学生取得了计算机操作员、程序员、网络工程师、平面设计师和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通过行业认证考试,取得Adobe公司和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系列证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取得了H3C认证路由交换网络高级工程师和认证网络排错专家证书,具备了大中型企业网和园区网络各种配置维护操作的能力。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毕业的学生因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欢迎。学生就业情况较好,连续几年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7%以上。

5.2 实验教学成果

(1) 在教科研及专业建设方面,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0多项,安徽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3项,发表各类教改论文50多篇。“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特色为抓手,促进专业内涵发展”,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承担省级、校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3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60多篇,9篇为中文核心期刊。吴昌雨、刘青和吴斌3位教师获得省级“教坛新秀”。安徽省特色专业2个,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校级教学团队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教师先后参编教材6部,校内自编教材10本,校级精品课程6门。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2) 在社会应用实践方面,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成为地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支持中心,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教师与企业签约了横向课题的,如:合肥冲锋科技公司的“亳州市谯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采购管理系统”“冲锋医药在线交易平台”;滁州市老干局的“滁州市老干局网站群建设”;滁州天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法院高清数字化法庭系统”“检察院高清审讯系统”;合肥易格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天长市电力公司网络改造项目”;南京心宇健康咨询中心的“南京鼓楼区民政局老年服务机构管理系统建设”;苏州启成精密工业的“苏州启成精密工业协同工作系统建设”; 滁州南瑞继远电气公司的“电力运行自动化系统”;滁州市艾迪亚模具有限公司的“艾迪亚模具网络平台系统”。

通过开放创新实验和校企合作培训平台,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并进,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学中捕捉科研突破点,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学生参与了其中部分项目的开发,逐步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结语

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中,示范中心将以培养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目标,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并加强校企合作,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

References)

[1] 王蒙军,刘剑飞,徐晓辉.基于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4,17(4):12-16.

[2] 刘尊英,孟祥红,付晓婷.高校示范教学中心开放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7):109-110.

[3] 王佳,候其考,孙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5):155-157.

[4] 王景明,朱美英.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20-122.

[5] 黄大明,黄俊明.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推进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40-143.

[6] 温武,黄立胜.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0-103.

[7] 邢邦圣.机械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发展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50-52.

[8] 汪刚.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32-33.

[9] 何林锦,翟云波,李彩亭.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150-152.

[10] 李昕,马丽,吕义.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5):128-130.

[11] 白璐.发挥实验教学中心职能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2):74-75.

[12] 张延义.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程考评方案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5-7.

[13] 吴世华,杨光明.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4-6.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killed talents

Li Changchu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Chuzhou 239000,China)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ractice of the compu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echnica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s the goal and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the level of teachers’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been improved,an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has been enhanc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innovative skilled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10.16791/j.cnki.sjg.2017.07.056

2017-01-09

201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2014sxzx032);2015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zjjt201516);2016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规划立项课题(YJY-2016-04)

李长春(1976-),男,安徽滁州,工程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向的研究.

E-mail:lccwkl@163.com

TP393;G482

A

1002-4956(2017)07-0214-05

猜你喜欢
实训实验教学考核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内部考核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