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启示

2017-07-28 23:55钟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钟莹

摘 要:重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其形成心理健康,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独立自主等健康的人格特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奠基工程。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常常碰到一些令人棘手的个案,如有的孩子孤僻不合群、有的孩子个性跋扈张扬、有的孩子攻击性强,这些都是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

关键词:幼儿心理 健康教育 启示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特点

心理健康从概念上来讲是指人的心理保持着舒适、愉悦、健康的处境,而心理健康也有其一定的標准,包括能够维持着正常的情感和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和他人,认识到自己的有益行为和交往,向人生目标和理想不断地坚持和努力。[1]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阶段应重点培养以下心理品质:认知方面 好奇心、创造力;情感方面 坚持、责任心;社交方面 善良、社交智慧、公平与合作;避免极端力量 自制;精神力量 审美、希望、乐观。总之,幼儿的心理品质越积极,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相当多的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认识的匮乏,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的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当作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2]

2.幼儿园、家长之间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通力协作

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好事,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有些家庭对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如果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就会导致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的冲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设立情感区域

在创设区域时,可创设情感小天地,里面放各种表情图谱或者娃娃,让孩子在这里自由表现自己的情绪,感受各种情绪的不同,了解同伴的喜怒哀乐。还可放置一些靠垫、摔不坏的玩具等,在孩子情绪不快的时候,让孩子打沙袋,尽情的画画,听着音乐乱蹦,这种心理宣泄可以帮助孩子释放不良情绪,要比强制孩子接受说教效果好的多。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适当的宣泄是排除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当孩子遇到委屈和不快时,不要简单的制止安慰,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耐心倾听孩子哭诉,以便了解事情的原因和孩子的想法,孩子哭诉的过程是宣泄心中不快的过程,教师的宽容和理解能让孩子感受各种自尊和力量,从而转化为健康的情绪和意识。

2.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1)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会导致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大,缺乏独立意识,稍遇一点挫折就会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2)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活泼开朗的人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做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1)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快乐的平台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在游戏、活动中发挥其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宽松的环境、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的潜能。

(2)家长、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互换、表演等创造性的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对社会认知的发展。在游戏中,编织了“自己的梦”,通过无限的遐想,满足自己的心愿,这是一件多么快乐而幸福的事情啊!在游戏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正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心理需求,实现了幼儿真实的成长过程。同时,教师在手工、注意力训练、绘画、创意美劳等课程上,积极鼓励幼儿极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有新意的玩,不去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其无尽的潜力。

4.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知识的兴趣

通过对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发展及内心世界;丰富知识、增加了词汇量、培养了专注力、增长了见识;但更为重要的是,早期阅读能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快乐,不同类型的书会带给幼儿不同的“营养成分”。好的著作,可以培养幼儿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幼儿的坚定意志,同时,养成一生有益的阅读习惯也会作为孩子情商发展的一部指南针。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几年,年轻的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度阅读时光,增进亲子感情的交流。家长在培养幼儿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应该是多种类型的,既有科普类还要用童话类;既有手绘本故事还有动漫故事;既有我国神话故事还有外国民间故事,尤其是我国的古诗词……只有这样经过大量的阅读,才会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文化底蕴。在幼儿时代的陪伴其阅读、背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玩电子产品上。养成幼儿阅读、背诵古诗词的习惯,在于家长的长期的倾心栽培,不是把背诵当做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当做兴趣、爱好的培养。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成长还离不开家庭,只有家庭、幼儿、教师互相协作配合,互相及时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各种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及时矫正孩子的心理问题,防止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有的放矢地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海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张婕.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幼儿园色彩创设与幼儿心理引导探究
动画“情结”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由半朵小红花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