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是留白的艺术培养孩子成长的内驱力

2017-07-29 16:33王雅楠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内驱力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 慢养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本文基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急于求成等问题,深入探索慢养理念的原因,从理论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提出教育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 慢养 内驱力 理性教育

卡尔·欧诺黑在畅销书《慢活》(In Praise of Slowness)提倡的“慢活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慢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生活品质。教育同样是一种慢的艺术,重在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慢养孩子要有等待“农作物”生长的耐心,好比“煲汤”,只能“慢煨”,不可“急烧”,要沉住气,更不可拔苗助长导致丢失孩子成长的灵魂性。然而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各种理念的偏颇,“速成”教育被过于夸大,甚至“神化”,催生各种教育病态。

一、问题提出

(一)抢跑问题严重,孩子身心不堪重负。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对教育存在严重误导,这种商业化、功利性的观念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的囚徒困境,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追捧。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之间相互攀比,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一味为孩子的“成功”安排各种培训班、训练并不断加码。古语云:“欲速则不达。”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与教育者的初衷相悖,久而久之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沦为学习的工具,主动性消失殆尽,由此产生各种压力,严重的可能引发生理、心理障碍。

(二)理念方向偏颇,效果南辕北辙。

一些家长往往注重功利性和实用性,重知识技能,轻品德教育导致教育恶性竞争的死结。这不是快和慢的问题,而是偏离正确方向或者跑反了。往瓶子里装东西时,如果先装石头,装满了还可以再往里面装细沙、水;如果先装细沙、水,就很难有多余的空间装石头。然而现实中存在这样普遍的现象,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一味地快马加鞭习得知识、技能,到了大学,很多人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育效果不佳。

基于此,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提出“慢养”孩子的家教理念,他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正如每种花各有生长习性,花期早晚和长短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慢养,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其成长规律,如同遵循他们的花期,以一种从容的心态支持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然长大。

二、慢养的客观原因探究

(一)格赛尔的成熟论。

格赛尔的研究说明,在心理发展的两个因素中,成熟较学习更重要,强制性训练和不当的过量学习之“性价比”很低,所获成绩和暂时性优势在进一步的成熟过程中会很快消解掉,而生理、心理上的负面作用难以评估,对学习和事业乃至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不可测。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过程,不同的阶段具有“质”的不同,是一个漫长的、体验的过程,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等待孩子们的成熟,而不是逾越和无视。

(二)素质冰山模型。

素质冰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1973年提出的。他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比喻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知识、技能是裸露在水面上的显性素质,通过短期培训可以习得。动机、价值观、品质、自我认知等是潜藏于水下的隐性素质,也称为鉴别性素质,对支撑人的潜能不断开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孩子的成长如同冰山的形成,关键根基的打牢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快养”在短期内固然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实现,但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只能成为自欺欺人的幻象,支撑个人成长的动力丧失,何来可持续发展呢?

(三)慢与快标准的主观性。

动作缓慢一般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成人眼中的“慢”,可能是因为达不到其期望的速度或者孩子没有充分理解成人的意图,往往被贴上“磨蹭”、“散漫”、“慢吞吞”等字眼。何况有的孩子天生就是个“慢羊羊”,我们需要懂得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适应性。孩子动作慢,成人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能训斥,强迫其马上改变。其实,有时候做事慢也代表一个人做事细心、认真。多一些鼓励和赞赏,少一些催促和批评,慢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

三、结论与建议

慢养是留白的艺术,是三分教,七分等,如和风细雨般慢慢浸润心灵。那么教育要怎样慢下来,才能推动孩子更好地成长呢?

(一)遵循认知规律,关顾孩子需求。

慢养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事实上,很多国家明令禁止超前教育,在德国,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孩子专业知识,顺应其天性,快乐成长才是他们的使命,到了中学、大学才逐渐进入慢跑、快跑通道。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按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教育孩子,不急不躁,孩子这枚丰满和甜美的“果实”就不会因过于早熟而腐烂。同样,不要急于为孩子“塑形”,就像一粒种子,我们只需要呵护他们长成他们应有的样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容许他慢慢勾画自己的人生蓝图,而不是事先画好一个样子让他们照样去长。

(二)设定合理期望,赢在终点。

为遏制教育中的“拔苗助长”,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孩子每个年龄段成长的合理期望和适当建议。合理适度的期望如同一盏明灯指引孩子前进的道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模式,有时候成人的要求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同时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允许孩子犯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孩子在慢慢摸索的过程中学会了纠错,习得了经验并且懂得了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承受挫折的心理耐受力。即使孩子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我们还是要多鼓励多支持,大器晚成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去拼搏。“童年是旅程,不是赛跑”,孩子厚积薄发的后续发展才是“赢在终点”的砝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尊重孩子成长的个性差异,对孩子的期望要设定在其最近发展区内,促进其在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准努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而不是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強加给孩子。

(三)学会等待,顺应成长的节奏。

慢养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很具教育启迪。作者感慨:“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作者焦虑,却终于无奈:“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就在绝望之际“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最后感叹“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从容、和谐乃是教育成长的本真姿态,使孩子“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我们要具有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学习和成长的耐心。尊重孩子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为孩子创造一个使他们可以从容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慢熟的果子最甜,催熟的果子虽然外表好看却失去了自然的清香和味道,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何妨丢弃急躁的心态,不要再做仓促的兔子,跟随蜗牛的脚步,享受他们带来的惊喜,欣赏另一番鸟语花香呢?

(四)强化内驱力,做心理支持者。

推动孩子成长的外部力量只有转化成内部力量时,孩子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成长,完成自我教育。就像汽车的行驶是靠自己的发动机一样,而不是靠外在拖车的牵引行驶。内驱力的强化,不仅教会孩子坚强乐观地面对以后的困难,更能从容自信地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要将内驱力作为一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全面的发展,强化心理训练力度,从孩子的主观因素入手,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慢养孩子,就是内化其自我成长内驱力的重要途径,重在引导他们打好冰山下的基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认知态度。

慢养孩子,培养其自主成长的内驱力,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实现个体成长,这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应然转向。

参考文献:

[1]朱镜德,朱晓青.中小学学生减负与“囚徒困境博弈”论[J].教育科学,2002(8):11-13.

[2]黄浩.教育功能异化的误区[J].教育科学论坛,2010(11).

[3]张丽琼.格赛尔的成熟论述评及对儿童发展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179-181.

[4]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7-49.

[5]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6]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rting Strong: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EB/OL].http://www.oecd.orgl,2001.

[7]覃壮才.开放的儿童及其敌人——儿童心理特点及常见教育误区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0(5).

[8]连文星,连玥.刍议“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谎言实质和蛊惑模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基金项目:2015年度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教研课题“珠海市民办幼儿园师资流動问题与对策研究”(20151218),课题主持人:王雅楠。

猜你喜欢
内驱力
培养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内驱力
神秘的内驱力
人生需要 “内驱力”
人生需要『内驱力』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