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政治课动态生成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7-07-29 23:07钱方荣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高中政治

钱方荣

(昆山市费俊龙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民主、开放、创新、合作的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线教师们纷纷展开了动态生成式教学的探索实践,高中政治学科也不例外。本文从高中政治课动态生成教学角度出发,着力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动态生成式教学 动态生成

一、高中政治课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内涵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教学过程灵动性、多变性的概括。“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弹性的教学设计,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情景或观点为契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或拓展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是真正的活。”[2]

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特点”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内涵,笔者认为,“高中政治课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在师生和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各种动态生成资源进行重组利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引领学生,发展学生思维,产生新的超出原计划的一直处在动态及不断生成中的教学流程。这种教学流程呈现的是一个应生而动、应境而变的开放灵活的教学状态,从而加深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知识的理解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领悟,增强对学科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

二、高中政治课动态生成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积极参加各类校内外教研活动,紧紧抓住与同行交流的机会,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从动态生成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实地听课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发现,当前高中政治课堂中动态生成式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的问卷调查以QQ交流方式进行,调查样本为本地区100名高中政治教师。

(一)“刚性预设”导致的“资源流失”

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前预设方面,所有教师都认为备课非常有必要。在备课关注的内容方面,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的仅有11%,大部分只是关注重难点和考试大纲。可见,教师进行的课前预设只是条条框框的“刚性预设”,没有预留弹性生成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多数教师对课堂上那些触手可及的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因此,课前的刚性预设严重制约了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案例1 生成资源无效利用:

A教师在讲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矛盾”这个概念,举了很多具体矛盾的例子:生和死,成功和失败,难和易,战争与和平,祸和福等。这时一位学生在下面嘀咕:“这不就是反义词吗?”当时这位教师完全按照教案的预设讲解,而预设当中并没有解释反义词和矛盾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自己并没有能正确解释两者关系的把握,所以他调大了声调继续举例,权当没有听见。老师的充耳不闻让学生更加疑惑,到底矛盾是不是反义词?两者之间什么关系?教師对生成资源的漠视只会加剧全班学生对知识的费解,不但没有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反而出现概念模糊情况,不利于知识的掌握与生成。

但案例1中因为教师生成性资源观淡薄,知识结构不完善,生成意识匮乏,缺乏教学机智,固守着预设的樊篱,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必要的尊重,所以当课堂出现了意外时,教师只能含混打发,使珍贵的生成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白白流失。

对于生成性资源流失的问题,在近几年的听课和调查中还发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师一份教案重复使用十几年。由此推断,课堂教学中变化多端的因素被教师的“常规”方法掩盖也就不足为奇。有教育专家指出:“在为数不少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刚性教育常规就像一把尺子,确实在裁剪着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科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具体、特殊的教育情境的差异。这给人的印象是,教师似乎是技术执行者,教育似乎是技术性工程。”[3]但是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永远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的脑子里充满着他对所处世界的理解和对所生活的世界的好奇,他们的思想和经验是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所以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是一项艺术工程而不是一项技术性工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4]

(二)“弹性预设”引发的“课堂失控”

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在课前会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教学目标的预设,同时也会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应对策略,给动态生成的资源预留一定的空间。调查中48%的教师选择将突发事件等生成性资源引入课堂作为教学素材;73%的教师将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抛给学生,一起讨论。由此可见,教师认识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课前的弹性预设,课上也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但在一些课堂中却出现了太随意的、过度的动态反而没有生成的现象,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和失控,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案例2 课堂失控:

B老师在讲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题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的时候,讲了《三个和尚》的故事。针对怎样既公平又合理地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这时全班的各个学习小组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有的小组建议把距离平均分成三段的三个和尚接力式取水;有的建议空竹筒连接起来,一人取水,一人接水,一人倒水,可轮流换班式取水,这两个建议都很不错,既着眼于了事物的整体性,又有了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样构成的整体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教师此时可作总结和评价,但这位教师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出现更多的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就继续鼓励一位男生讲了其他几个恶搞版本的三个和尚故事,讲这故事的学生滔滔不绝,嬉皮笑脸,哗众取宠,课堂上不时出现一阵阵带有戏谑的哄笑声和倒彩声……这样放任自流的热烈讨论使课堂陷入混乱。由于预设不足,生成又太过随意,教师最后只得无可奈何,草草收场,连基本的总结和评价都显牵强和不足。

在案例2中,学生前面的讨论及讨论的结果说明知识已经实现动态生成,但后面教师过于忽视预设,放任自流,缺乏目标、漫无边际的生成往往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放羊式课堂挤占了师生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没有适时叫停,没有对产生的资源有选择性地利用,致使课堂失控,最终没有达到知识生成的目的。

(三)“动态生成”背后的“虚假生成”

调查结果显示,在处理预设和生成关系的调查分析中,绝大多数教师会在公开课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只有17%的教师平时很少用,65%的教师选择在某些课题上使用;当学生的回答超越了教材或者標准答案,58%的教师会加以表扬,并且迂回地往标准答案上引;大部分教师会设置开放性问题,但63%的教师担心学生回答漫无边际,27%的教师担心机智不足,无法驾驭。在教学评价上,78%的教师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78%的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随机应变的。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动态生成式教学渐渐被教师接受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课堂呈现了动态生成的效果,但是某些教师往往误入对其形式的模仿,而忽略课堂生成的理念内核。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及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动态生成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不恰当运用会出现舍本逐末、追求形式而忽略有效性和准确性的虚假生成等诸多问题。

新课改之后,某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动态生成性,把师生互动变成满堂问,“乒乓互动”最为常见,即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打乒乓球,教师只接球台上的球,而不接界外球。表面上看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实质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轨迹最终都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中,而学生真正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表达,因此,看似一环扣一环的递进式问题却是完全按照预设按部就班的,这种所谓的生成实则是虚假生成,并非真正的动态生成。

案例3 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C教师的政治学科公开课上,为了制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生成的课堂,只要有疑问,“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问题有无价值,一概合作探究。课堂成了满堂讨论的课堂,形式热热闹闹,本质是知识虚假无效生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看到了形式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质华而不实,是没有内容的“空架子”,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更无从说起动态生成的课堂了。

案例4 预设“圈套”内的虚假生成:

D教师认识到了探究问题选择的问题,在预设中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D教师游走在各小组之间进行答疑,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生成性资源的出现,但是D教师只会选择在小组内简单解答,并未深入分析,然后迂回着导向自己预设中所提的问题和标准答案上,之后的环节是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公布答案,整个过程实质上已经成了对教案不折不扣的执行过程。动态生成的火花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熄灭了,探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也一定是那个预设中步步设计好的所谓的“意外”生成。这样的教学很难有知识的真正生成,只是为了造就一个所谓的新型课堂,完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

(四)激励性评价变成满堂夸

调查问卷中当问及“您在课堂上常使用激励性语言吗?”不常用的仅占7%。显然这部分教师简单地把新课程改革和动态生成的课堂理解为赏识教育。适度和适宜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潜能的发挥及对课堂的动态生成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表扬和鼓励如果滥用,甚至不对一些恶性导向的资源严肃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价值导向,结果造成随意生成和粗浅生成的泛滥。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恰如其分的赞赏,可以点亮学生的心灯,同样,恰到好处的批评也是一盏明灯,也是一种激励。”[5]

思想政治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的交流互动,是课程资源的即时生成,是教学策略的变通设计,是智慧火花的激情碰撞。教学过程中涌动着生命的灵性,展现着不同寻常的精彩。这种精彩缘于“动态”,归于“生成”。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精彩,随之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6.

[3]邓友超,李小红.论教师实践智慧[J].教育研究,2003(9):32-36.

[4]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8.

[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23.

附录

高中政治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新课程的实施已进行一段时间,出于研究的需要,了解目前教师动态生成教学的现状,特做此问卷进行调查。您的回答将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对您有一点启发。希望各位老师能如实回答。再次对您的大力协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1.你认为有必要备课吗?( )

A.有 B.非常有必要 C.没必要,因为课堂都是动态的,捉摸不定

2.您在备课时更加关注什么?( )

A.教学大纲,知识的重难点

B.教学方法,教具的应用

C.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并设置一些开放探究型问题

3.对于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如突然打雷,放鞭炮等),您遇到后会怎么做?( )

A.继续上课,不予理会

B.停下课,等学生适应了再讲课

C.如有可能,将其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素材

4.遇到让您无法回答的问题,您在课堂上通常的做法是:( )

A.表扬,但敷衍而过

B.表扬,说下课后一起讨论,但经常记不起

C.表扬,把问题抛给同学,大家一起讨论

5.您在课堂中,常使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吗?( )

A.平时很少用,公开课上用

B.不常用,怕事与愿违 C.在某些课题上用

6.当学生的回答,如果超越了教材或标准答案,您通常的做法是:( )

A.让其坐下,不予理睬

B.表扬,迂回地往标准答案上引

C.表扬并借题发挥

7.您在课堂上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吗?( )

A.经常 B.偶尔 C.没有

8.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您的忧虑是什么?( )

A.怕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B.您觉得那样的问题考试不会考,所以没必要设置

C.怕自己机智不足,无法驾驭

9.您在课堂上常使用激励性语言吗?( )

A.常用 B.不常用 C.公开课上

10.您使用的激励性语言是一成不变的还是随机应变的?( )

A.一成不变 B.随机应变 C.都有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高中政治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