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研究

2017-07-29 01:04苏日娜
魅力中国 2017年8期
关键词:牧区内蒙古经济发展

苏日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都快速发展,内蒙古也不例外。它借助自身天然的草场,大力发展牧区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收入。但是纵观整个内蒙古牧区的经济,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长远性的问题,需要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在阐述牧区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为内蒙古牧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

内蒙古的牧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草原畜牧业。而草原畜牧业的建设要以草场为基础,进而不断喂养以及繁育一些牲畜,让他们或提供奶源,或成为动物性食品。但是近几年,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内蒙古的牧区在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牧民收入以及消费结构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制约了牧区取得更大的成效,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牧区包括多个纯牧业旗县,占到了整个内蒙古的40%,占地面积更是高达70%。牧区以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为主要特征。除了可供人类利用的草场,矿产资源也有两千多处。从2013以来,内蒙古牧区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GDP、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以及公共预算收入都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1]。总之,牧区的经济作为内蒙古的核心经济,在不断的进步中推动整个内蒙古的不断发展。

二、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方式落后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打造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入各种新型设备,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但是整个内蒙古牧区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制约,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使得牧区的生产方式不够精细,不能和如今的生产力相适应,就会造成制约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状况[2]。尤其是近几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资源浪费现象的严重,更加成为制约牧区发展的一大阻碍。

这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只是循规蹈矩的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没有深入的挖掘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了功能的浪费。单纯的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对“草”的开发上,这一定会让整个生态系统承受过大的压力,久而久之,系统崩溃等现象都有可能发生。

(二)产业结构层次低

内蒙古牧区没有跟随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去振兴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小,使得牧区的产业结构层次低下。深入分析其中三个层次的产业可以发现,第一产业中智能化水平不高,劳动力过多,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第二产业中出现的能源浪费现象又比较严重,不利于整个牧区长远的發展;而第三产业在比例上的欠缺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有效进行,进而便对经济的发展带来阻碍。

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内蒙古牧区第三产业上就会发现,整个第三产业的结构问题突出。首先,传统的旅游业比例过大,而新兴的信息咨询等行业所占的比重又过小;其次,金融、保险以及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尚不发达;最后,餐饮业比例太大,交通运输行业过于落后,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大因素。

(三)牧民收入结构不合理

内蒙古牧区的牧民在收入比例的分配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畜牧业的收入比例占到8成,种植业占到1.5成,只剩下很小一部分的收入来自第二三产业,使得其收入在近几年,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而在未来的几年,这一现状也不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因为国家对畜牧行业的政策补贴相当丰厚。使得牧民将收入的来源全部寄希望于此。但是应该引起目牧民重视的是,随着养殖行业成本的不断提升,单单靠这一行业发家致富已经不再现实。

(四)消费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内蒙古牧区经济确实为国家GDP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3],牧区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消费结构升级过慢,牧民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生活模式,使得牧区的消费层次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对于经济发展的刺激仍然太过有限。这也是内蒙古牧区发展的一大问题所在。

三、推动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发展方式

针对内蒙古牧区生产方式落后的现状,有关单位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让整个牧区朝着全面、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展,让牧区的生产方式和日益增长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从而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不断进步。另外,尽可能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开发新型环保能源的基础上,降低环境污染,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要在推动内蒙古牧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之上,降低草场的经营成本。降低传统养殖行业、种植业的比例,创新发展方式,积极利用国家的补助政策,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使得整个牧区朝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

(三)改善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牧民实现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响应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号召的重点工作[4]。首先应该在不断增加牧民收入的前提下,让他们有多余的精力和资金进行环境的改善;其次,敦促牧民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既可以减少对于动物的危害,也可以实现绿色养殖的目标;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牧民要进行严厉的惩罚,让他们意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总之,内蒙古牧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关区,吴晶英,刘小燕.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其对策[J].北方经济.2016(11):154.

[2]王关区.新常态下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机遇与成效[J].北方经济.2015(11):32-34.

[3]王关区,明月.内蒙古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普及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8):147-148.

[4]王关区,陈晓燕.内蒙古草原生态赤字及其成因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6(05):356.

猜你喜欢
牧区内蒙古经济发展
新巴尔虎左旗
如何培养甘南牧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内蒙古大草原
关于加快建设农村牧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