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

2017-07-31 20:07任砚冰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扫描时间螺距双源

任砚冰 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

任砚冰 铁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探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效果,为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6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模式进行检查,分析三种扫描模式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冠状动脉阶段图像质量结果情况。结果: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模式病例数分别是102例、186例、316例,占比分别为16.9%、30.8%、52.3%;对于冠状动脉段的比例分别为99.5%、99.4%、99.2%,三种扫描模式对冠状动脉段的评价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扫描模式在扫描时间、DLP、ED上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扫描模式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均不错,超快速螺旋模式对于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的检查更好,可以优先选择,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扫描方法。

128排双源CT 冠状动脉 CTA成像 多种扫描模式 应用效果

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是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检查的方法之一,也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检查上[1-2]。本文为探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0例,女性患者194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8.6±11.5)岁,纳入标准:①心率≤60次/分;②身高体质量指数为19~25;排除标准:①碘对比剂过敏患者;②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设备实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8排双源CT,患者身体扫描区域为气管分叉下方1.0cm到心脏膈面下2.0cm,在对患者进行扫描前使用硝酸甘油喷雾对患者扫描区域进行喷抹,适当的呼吸训练,为扫描做好准备。然后进行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将40ml的生理盐水和65~100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入静脉中,工具为双筒高压注射器,速度为4.0~5.5ml/s,对CT值进行检测,当CT值检测值为150~200Hu后启动扫描,扫描参数为:电流为500mA,电压为120kv,螺距0.18:1,准直64mm×0.625mm,矩阵512×512,显示野为FOV250mm。扫描结束后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使用三位重建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

图像分析:图像分析的标准为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分析分为15段。图像质量分为4级:1级表示没有出现伪影,优秀;2级表示具有少量伪影,诊断质量较好;3级表示具有中等度的伪影,图像还能满足诊断要求;4级表示产生了严重的伪影,不能用于诊断。

表1 . 三种扫描模式扫描时间、D L P、E D及冠状动脉阶段图像质量结果情况项目 序列模式( n = 1 0 2 ) 超快速螺旋模式( n = 1 8 6 ) 低螺距螺旋模式( n = 3 1 6 ) 1级(段数,% ) 1 1 9 4 ( 7 8 . 5 ) 2 1 3 6 ( 7 8 . 2 ) 3 6 2 0 ( 7 8 . 1 ) 2级(段数,% ) 2 8 4 ( 1 8 . 5 ) 5 0 8 ( 1 8 . 6 ) 8 5 4 ( 1 8 . 4 ) 3级(段数,% ) 3 8 ( 2 . 6 ) 7 2 ( 2 . 6 ) 1 2 4 ( 2 . 6 ) 4级(段数,% ) 8 ( 0 . 5 ) 1 6 ( 0 . 6 ) 3 8 ( 0 . 8 )扫描时间( x ± s,s ) 5 . 0 2 ± 0 . 6 7 0 . 2 7 ± 0 . 0 2 5 . 6 8 ± 1 . 7 8 D L P ( x ± s ) 3 2 2 . 6 3 ± 5 5 . 7 7 5 3 . 5 3 ± 3 . 0 7 5 4 0 . 7 3 ± 1 7 6 . 6 6 E D ( x ± s,m S v ) 5 . 4 9 ± 0 . 9 6 0 . 9 2 ± 0 . 0 6 9 . 2 0 ± 3 . 0 1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三种扫描模式扫描时间、DLP、ED及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结果情况。DLP由CT自动计算得到,ED为DLP乘以转换系数k得到,k值=0.017mSv/(mGy·cm)[3],参照欧盟委员会关于CY的质量标准指南。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对数据计量资料来表明,用χ2检验来表明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模式病例数分别是102例、186例、316例,占比分别为16.9%、30.8%、52.3%;对于冠状动脉段的比例分别为99.5%、99.4%、99.2%,三种扫面模式对冠状动脉段的评价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扫描模式在扫描时间、DLP、ED上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扫面模式主要有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4]。序列模式是一种“移床-扫描”的扫描方式,患者多为心律整齐者,对患者进行反复多次扫描,R-R周期的收缩末期到舒张末期就是扫描的曝光时间,扫描间歇为1~2个心动周期,时间为5~8个心动周期[5]。

超快速螺旋模式扫描的患者多为心律整齐者,实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螺距为3.4,扫描开始时间为60%RR,450mm/s的移床速度,260ms的扫描时间;低螺距螺旋模式的扫描患者多为心律整齐或心律不齐者,螺距为0.17~00.5[6]。

综上所述,三种扫描模式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均不错,超快速螺旋模式对于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的检查更好,可以优先选择,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扫描方法。

[1] 蔡国龙, 何浪, 李伟, 等.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对心律不齐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38(4):320-323.

[2] 周文珍, 殷信道, 吴前芝, 等. 前瞻心电门控大螺距低千伏扫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分析[J]. 中国医疗设备, 2014,22(12):12-15.

[3] 朱丙烟, 尹洪花, 朱荣广, 等. 冠心病肺部感染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1(14):3229-3231.

[4] 刘建新, 王霄英, 王慧慧, 等. 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模式应用于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J]. 放射学实践, 2014,29(3):264-267.

[5] 彭盛坤, 曾勇明, 王杰, 等. 新双源CT冠状动脉CTA不同扫描参数与重建算法获得图像质量的体模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21(4):641-645.

[6] 王思杭, 姚开情, 吕发金, 等. 双源螺旋CT大螺距Flash模式在肺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4,18(10):1494-1499.

1006-6586(2017)10-0021-02

R816.2

A

2016-12-19

任砚冰,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CT及MRI的影像诊断。

猜你喜欢
扫描时间螺距双源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教你玩转模型直升机
CJ/T488—2016建筑排水钢塑复合短螺距内螺旋管材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