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研究
——以某高校中德项目为例

2017-08-01 10:59项寅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办学质量

项寅

(江苏理工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常州213001)

我国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研究
——以某高校中德项目为例

项寅

(江苏理工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常州213001)

通过对某高校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师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项目在生源、课程、教学、师资和学生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特点——“全”,提出项目管理要树立全面质量理念,坚持全过程管理原则,全面运用各类知识和技术,强化多元主体参与等建议,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全社会受益的目的。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管理;普通高校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所有涉外办学中最具活力的一种形式。根据教育部2016年3月的统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1 837个,占机构和项目总数的94%。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面临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因缺乏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跨文化学习能力,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国外优质资源在引进后吸收和消化不足,利用不到位,教学质量难以达到国外院校的标准;外籍教师因工作重心在其本国,较难兼顾在华教学活动;学生工作简单套用母体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专业化特征不明显。诸如此类问题给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着项目的办学质量和声誉。

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的是一种不同于国内普通本科教育的服务,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体制和国情。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生源应具备哪些条件?国外优秀课程在引进后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怎样建设中外师资队伍,发挥团队作用?学生工作应体现跨文化教育哪些特点?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办学者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效率,强化对外方优质资源的吸收和利用,完善教学管理,加强中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定义为:为满足或超越学生、办学者和社会等有关各方的要求和期望,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所开展的从项目计划起始到项目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不多,主要侧重理论探讨(银丽丽[1]、刘孙渊[2]、董菊芬[3]、郑海蓉[4]、张帆[5]、谭瑜[6]等),包括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历史、政策法规、质量保障、政府外部监管、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从项目管理角度出发的实证研究较少。由此,本文以某高校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项目师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原则,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对象

选取某高校中德项目机械设计和环境工程专业160名学生对其进行了测试,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45份,问卷有效率为91%。被试学生中男生141人,占总数的88%,女生19人,占总数的12%;一年级83人,占总数的52%,二年级77人,占总数的48%。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分为个人信息和问题回答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调查对象个人基本信息和生源情况(高考成绩、德语水平、英语成绩和参加动机);第二部分包括38个问题,涉及课程(9项)、教学(19项)、学生工作(10项)。

在定量研究基础上,对中外双方项目负责人、教学负责人、语言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用人单位相关人员的7类人群进行了访谈。为合理分析和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本研究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项目相关人员的评价。

2.3 调查过程与数据处理

在参考以往合作办学项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正式调查前,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试测,并根据试测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后,以班级为单位逐一发放问卷。为避免主试者效应,整个测试过程由本研究者一人组织,学生现场填写问卷,主试者及时解答疑问,当场回收所有问卷。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生源

调查结果显示,91.3%的学生高考成绩低于学校相同专业录取分数线;74.7%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及格及以下;97.5%的学生在参加项目前从未接触过德语;61.8%的学生表示并非出于个人意愿参加项目,详见表1。由此可见,相比学校相同专业学生,中德项目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和外语水平上并不占优势,加上德语零基础和较低的学习动力,学生入学后,在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障碍,教学难度也较大。

表1 学生高考成绩和外语水平 %

3.2 课程

调查显示,中德项目在引进资源的数量方面,已经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学生对引进课程的数量和比例也较为满意,大一均值为3.72,大二均值为3.80。然而,项目在课程引进后的吸收、消化以及利用方面做得还不够。问卷显示:学生对课程内容适应性和课程本土化的评价不高,均值在3.0左右,详见表2。通过访谈了解到:一方面,项目只是对引进的教材进行简单的“汉化”,翻译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中德双方教师由于组织安排、语言障碍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合作。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偏差,导致教学内容、标准和要求不一致,影响教学效果。

表2 引进课程的吸收和利用

3.3 教学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中方教师教学评价较高,维度均值为4.09,对德籍教师教学评价一般,维度均值为3.23。学生对德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较满意,均值为3.77,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评价一般,均值为3.33和3.14,对师生互动的评价较低,均值为2.87,详见表3。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德语教师的某些专业课存在“照本宣读”的情况,上课进度也比较快,加上学生德语不熟练,影响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学习效果不佳。据项目教学负责人反映,德方专业课目前多采用集中授课的教学方式,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虽然集中授课的方式在德国高校较为常见,但主要用于专业教学阶段,目的是通过老师辅导、学生独立研究等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德语还不熟练,尚未完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中国学生来说,仍然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较难适应此种方式。

3.4 师资

通过访谈了解到,中方教师无论是语言教师还是专业教师均为高校聘用的正式人员,而德籍教师情况较为复杂,专业教师为德方高校相关专业教授,语言教师来自德方国际合作教育学院。自项目开展以来,德方共聘用了26名德籍德语外教。这些教师的母语为德语,且都为语言专业或其他文科类专业毕业,其中持教师证书的占23%,有硕士学位的占62%。所有人均有教学工作经历,其中有5年以上(含5年)教学工作经历的占54%,详见表4。但这些教师均为德方临时聘用人员,其工资水平不到德国普通教师的一半,来华工作后跳槽频繁。据统计,项目每年有2~3名停留居留语言教师离校,逗留2年及以上者占总数的35%,逗留3年及以上者仅占总数的12%,且均为教学组长(其工资水平高于普通教师)。教师的频繁更换,以及新任外籍教师较长的适应期和磨合期都不利于团队合作,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表3 中德教师教学情况评估

表4 德籍语言教师教学资质情况

3.5 学生工作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工作得分较低,维度均值只有3.11,其中学生管理制度得分为2.71,学风为3.16,学生心理辅导为3.32,社会活动为3.24。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除白天参加规定的课程外,晚上还要自习,业余时间较少,有一种长期被“约束”的感觉;学工处老师除了反映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外,还提出学生工作人员投入不足,学生心理辅导缺乏专业性和持续性,学生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

从表5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工作维度与课程和教学两个维度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这说明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学风的好坏、心理辅导以及社会活动的作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的成效。比如,为学生创造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良好的心理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积极配合各类教学活动。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好学生,将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

表5 学生工作维度与教学、课程维度相关性统计

4 结论与建议

为更好地解决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发现的项目在课程引进、教学管理、师资建设和学生服务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全”的核心特点,即全面性、全过程、全方法、全员性和全社会,提出项目管理要树立全面质量理念,坚持全过程管理,全面应用各类知识和技术,强化多元主体参与等建议。

4.1 树立全面质量理念,做好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性”理论,要求项目管理从多个维度和层面理解质量,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开发和发展的质量概念。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言,项目质量不仅仅涉及合适的生源、课程开发、教学质量控制、师资建设、学生服务等环节,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开展,项目管理将涉及教育、经济、技术等更多领域。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办学者应树立全面质量理念,在关注办学活动的同时,注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做好项目的长期发展规划。

4.2 坚持全过程管理原则,建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项目生源质量较差,德籍师资流动性较大,以及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较难适应等问题,建议根据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原则,结合PDCA循环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djust)的方法,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和计划,建立个性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对项目招生、资源引进、师资建设和教学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管。

首先,项目可以尝试优先选择外语水平良好,留学愿望强烈的学生加入项目,逐步提高生源质量。其次,为避免纵向分工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脱节,必须加强中方国际学院、专业学院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以及中外高校相关部门和学院之间的横向联系,协同配合解决问题。比如,与外方学校协商,派遣教授助理或研究生来华协助教授开展教学工作,或让中方二级学院配备中方协助教师,与外籍教授开展合作教学,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校人事和外事部门可以尝试联合制定外籍教师培训和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将长期留用的外籍教师纳入中方人力资源管理范围,享受与中方教师同样的福利、职称评定等待遇,增加外籍教师的归属感,降低其流动性。另外,可建立有效的中外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影响办学质量的主要原因,纠正错误,并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制度化,以便在新的一轮中巩固成绩,避免错误重犯,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3 全面运用各类知识和技术,促进引进资源的吸收和利用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更新,影响质量的因素也日趋复杂,有物质的、文化的、人为的、技术的、管理的,还有内部的和外部的,要全面、广泛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将新的成果和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中,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7]。

对于以引进境外优质资源为核心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言,课程的建设、合作开发和创新是引进资源吸收和利用的关键。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受两种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影响,课程建设不仅包括学习对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包括紧密结合学科建设,传授学生前沿知识和技术,以及中外师资间的良性互动、中外双方行政和学术决策权利的合理分配等多个领域。因此,综合、灵活应用各类知识、技术、管理手段,通过不断尝试和磨合,使中外双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从初级阶段简单拼凑,逐步过渡到一种合理融合的状态,真正实现对优质资源的充分吸收和合理利用。

4.4 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学生服务网络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调“全员性”,即全员参与,所有利益相关人都应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核心顾客是学生,利益相关人包括家长、中外高校、中外教师、用人单位等。针对学生被“管”得太严,学生工作服务意识淡薄,人员投入不足等问题,项目管理者应动员所有利益相关人积极参与办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从生活,到学习,到实践,再到就业的全方位服务。例如,聘任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助理,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聘用企业专家担任导师,通过教学辅导、企业实习等形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聘请杰出校友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校友论坛、返校座谈等形式,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经验和留学乐趣,坚定其赴海外留学的信念。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周而复始的长期过程,只有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才能吸引更为优质的资源,以及优秀的生源加入项目,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的良性循环,达到让全社会都受益的终极目标。在本研究中,由于本人工作经验的限制,仅以某高校中德项目为案例,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合作模式、不同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结论。

[1]银丽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14-27.

[2]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9-38.

[3]董菊芬.基于TAFE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16-34.

[4]郑海蓉.中国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23-25.

[5]张帆.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及质量保障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21-42.

[6]谭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15-23.

[7]陈国华,贝金兰.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20.

责任编辑:唐海燕

Manage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Programsat University—Taking the Sino-German Program of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ANG Y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Exchange Office,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

With a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Sino-German programs,problems were found in student resources,curriculum,teaching,teachers and student affairs.Based on the core valu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which centers on total management,it was suggested that it was of necessity to set up the concept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of programs,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make comprehensive use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and strengthen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to make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programs benefit the whole society.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program;program management;regular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10.3969/j.issn.1671- 0436.2017.02.015

2017- 03-10

项寅(1974— ),男,硕士研究生。

G648.9

B

1671- 0436(2017)02- 0073- 05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办学质量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质量”知识巩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