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方法初探

2017-08-04 20:01文玉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时政民族团结彝族

文玉茹

民族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为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全社会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当今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对全社会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应通过教材教学、时政教育、利用本土资源教育等途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一、在教材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在现行四个思想政治必修教材模块中都有体现,教师应当进行恰当整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做到经常化、长期化,才能实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学习收入分配公平、财政作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建设等内容时,可联系國家在财政支出方面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加快云南发展,提高云南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等事实,使学生体会国家对民族地区人民的真切关怀,从而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在时政热点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国内外重大时政是思想政治课的重用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用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新鲜血液,否则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我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抓住一些重大事件,从第一时间感受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分裂破坏活动。尤其是近些年来,境外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和境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疯狂进行分裂中国的违法犯罪活动。2008年拉萨“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历史事实进行讲解,及时揭露了达赖等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暴行和分裂中国的罪恶行径,并做了一个专题,深入分析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我国进攻,国际上“泛伊斯兰主义”“泛蒙古主义”与“泛突厥主义”思潮泛滥,“藏独”“疆独”分子猖獗,并利用各种途径日益向我国境内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使同学们提高警惕,体会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通过学习时政资料《波黑民族纷争的悲剧》《苏联解体》等,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有关内容和国际国内的实际,进一步认清了民族矛盾的根源、后果,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三、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52个少数民族,楚雄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元谋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40%,全校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同学。进入我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这些学生普遍具有诚实、朴素、直爽、求知欲望强等优点,校园里不时闪现他们穿着民族服饰,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家乡话,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年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跳着彝族的跌脚调、祝酒歌,佤族的竹竿舞,傣族的孔雀舞,悦耳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真是一场各族人民大联欢的文化盛宴,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创设了浓厚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给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赋予了活力。学习民族原则民族政策时,我请彝族同学介绍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向大家展示讲解他们的服饰文化。遇到火把节、彝族年和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要求他们回家多观察思考,回来与大家交流对节日的感受认识。上到宗教政策时,我带同学们参观了县城附近张二村的清真寺。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娱乐活动、风土人情以及对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的认识大大增强,这使得少数民族同胞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激起了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欣赏和敬重之情。全面掌握这些知识,为科学民族观宗教观的形成,为各民族同学间团结与合作、理解与尊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猜你喜欢
时政民族团结彝族
彝族海菜腔
民族团结之歌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