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热点 突出大纲变点
——对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些看法

2017-08-08 03:01新疆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7年3期
关键词:遗传物质遗传引物

新疆 姜 维

关注社会热点 突出大纲变点
——对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些看法

新疆 姜 维

近几年全国卷考查的主要内容为,选择题部分(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的代谢,(3)细胞的生命历程,(4)遗传的基本规律,(5)遗传的分子基础,(6)生命活动的调节,(7)生物与环境,(8)基础实验及分析。非选择题部分(1)细胞的代谢,(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遗传变异与进化,(3)生命活动的调节,(4)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选做部分(1)生物技术实践,(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些测试的主要内容一般是不会变化的,但是试题的展现角度、背景是可以变化的。高考全国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同时也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一、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关注社会热点

《考试大纲》中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时关注当代生物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思考与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联系,用所学知识和生物语言尝试探究和解释这些成就和热点问题。

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与生命科学有联系的项目有:“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两名航天员安全回家;中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全新人类脑图谱;中国科学家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结构之谜。

201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与生命科学有联系的是:3D生物打印新技术向人造器官移植迈出一大步;科学家首次用化合物把皮肤细胞转化为心脑细胞;科学家彻底改写细菌基因组,成功减少大肠杆菌遗传密码子;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潜在宜居行星。

举世关注的诺贝尔奖与生命科学关系密切。化学奖: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成功合成了各类分子机器,从微型马达到微型汽车再到微型肌肉;在分子层面上控制运动的技术。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并阐明了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运输至被称作“溶酶体”的回收机构进行分解。

二、高考预测

(一)细胞代谢

1.质壁分离:分析植物的新鲜与萎蔫现象的原理,水分与细胞生命活性的维持。一些病症与细胞的渗透作用的变化。

2.光合作用

(1)比较太空船的生菜生长、发育、繁殖情况与地球的生长情况;

(2)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释放量(总释放量与净释放量)与太空船的小环境维持和物质循环;

(3)光合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叶绿素分子实现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的过程与使用太阳能的问题,C3、C5的含量变化,比例变化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葡萄糖、丙酮酸的分解与线粒体的关系,ATP的产生与膜的关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氢来路与去路。

(二)细胞结构

1.自噬现象,溶酶体、酵母菌液泡等细胞结构的变化及意义的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关系;生物体对于饥饿的适应机理(能源物质的利用、细胞结构的利用);机体对于感染的反应(自噬与细胞凋亡);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基因表达与变异的本质的认识,癌症的认识)。

2.细胞中的膜泡运动实现了物质的运输、信息的传递、细胞结构的转化、细胞对外界成分的利用、细胞免疫等功能。

3.受精作用,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来源(细胞核、细胞质的DNA分布),受精过程(精子的形成、精子的变形、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受精作用与生物变异的关系等几个相关概念的复习和认识。

【例题】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子,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过程实现了两个亲本遗传物质的融合,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受精卵的形成要依赖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和膜的流动性才能完成

D.受精卵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发育为一个个体说明受精卵也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A项,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子,少量来自精子。B项,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导致了不同个体遗传物质的组合的前提。C项,精子、卵子接触先依靠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完成相互识别的过程,确认属于同种生物后,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完成受精。D项,受精卵在适当的环境中正常发育为一个个体,不需要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

(三)遗传规律

借助太空船蚕宝宝的培养过程和吐丝情况,考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及伴性遗传的应用,从吐丝的量、颜色等性状、考查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从部分个体的死亡讨论与致死基因的关系。

【例题】判断下列各图所示不同的生物性染色体组成情况,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性别决定概念的学习和认识。人类、果蝇、蝗虫的雄性个体性染色体的组成都是不同型的,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同型的,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蝗虫属于XO型性别决定方式),家蚕雄性是同型的性染色体,雌性是异型性染色体,故与其他不相同。

(四)稳态调节

1.食品安全,植物激素的使用与保鲜原理,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2.动物激素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联系,如性激素的作用,性激素的分级调节问题。

3.人类脑图谱,与脑的功能、动物的神经调节等知识的联系。

(五)生态

1.农药等残留物的积累与能量流动效率的关系。

2.食品价格与能量流动效率的关系。如鸡蛋价格与粮食价格;产蛋量与季节的日常时间关系(信息传递)。

(六)综合

1.中心法则相关内容

(1)激素的调节作用与性状的表达,疾病的产生。

(2)抗体的合成与分泌,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彻底清除过程。

(3)生物性状表达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的物质基础。

(4)病毒的代谢、遗传和性状表达等。

2.渗透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等与糖尿病的症状,如“三多一少”现象分析。

三、关注考试大纲新变化

2017年《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选修1和选修3的调整,前者体现了对应用能力的考查,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结合必修3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的实验相关知识;后者则体现了现代生物科技常用技术的考查,考生在复习时要结合必修2中遗传的分子基础所学知识掌握PCR的原理。

【例题】请回答基因工程方面的有关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下图所示)。图中引物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①从理论上推测,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②在第________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2)设计引物是PCR技术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都不合理(如图),请分别说明理由。

①第1组: ______;②第2组:______。

(3)PCR反应体系中含有热稳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达式不能正确反映DNA聚合酶的功能,这是因为_______。

【答案】(1)①15/16 ②三

(2)①引物I和引物Ⅱ局部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

②引物I′自身折叠后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

(3)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

【解析】(1)①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4次得到16个DNA分子,不含引物A的DNA就一个(含有亲代的模板链),其余均含有引物A,故含有引物A的DNA分子的比例为15/16。②由图示知,第一、二轮循环合成的子链长度均不同,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前两轮循环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如下图所示。(2)第1组中,引物Ⅰ和引物Ⅱ中第3、4个碱基发生互补导致失效。第2组中,引物Ⅰ′折叠后会出现前面5个碱基与后面5个碱基的互补而失效。(3)DNA聚合酶在催化DNA合成时只可将单个核苷酸连接至引物链上。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121团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遗传物质遗传引物
DNA引物合成起始的分子基础
非遗传承
高中生物学PCR技术中“引物”相关问题归类分析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PCR过程中生成引物二聚体回收再利用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设计
论证式教学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的简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