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学一体”推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2017-08-09 19:53广东省江门市北苑小学吴英斌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1期
关键词:预学运动场起跑线

广东省江门市北苑小学 吴英斌

以“三学一体”推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广东省江门市北苑小学 吴英斌

综合与实践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综合”的视野,引导学生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平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预学;共学;延学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安排中,综合与实践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初步经历和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综合”的视野,引导学生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尽管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不少误区:第一,目标定位不明确,将“综合与实践”简单等同于“综合练习”或者轻易看成“兴趣活动”;第二,教学组织形式单调,跟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把教学活动局限于教室;第三,严重忽视教学主体,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活动为辅,所有这些都导致了综合实践教学方向的偏离,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效益。如何才能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这一课程内容目标的整体实现呢?

一、课前预学,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12册教科书中,一共安排了24节的“综合与实践”,每一节都编排了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通过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页的《确定起跑线》,内容包括了运动场的外形、每条跑道的构成(跑道是由两条直道和两个半圆形的跑道组成的)、运动场的各部分数据(每条跑道的道宽为.25米、有200米标准的运动场以及400米标准的运动场)、体育比赛的规则(短距离赛跑不允许跨道跑、中长距离赛跑可跨道跑)等等,如果要一节课就解决所有的问题确实不太现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前的预学把课堂教学前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预学单

活动一:通过对体育老师的访谈、对短中长距离跑步比赛的观看,关注运动员起跑线的位置,并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体育比赛规则。

活动二:让学生了解运动场的各部分组成,了解每条跑道的构成,收集相关数据,并利用已经掌握的圆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等知识填写下表:

第一直道第二直道第一弯道第二弯道跑一圈的距离

了解在直道起跑和弯道起跑的项目中,起跑线的位置不同的现象以及基本原理。

活动三:教师和学生进行赛跑。教师跟学生在同一起跑线,教师从第8道起跑,学生从第1道起跑,到同一终点结束。

这三个课前预学活动,从多种途径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学生原有的圆的概念、圆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赛一赛——跑一跑,加深了对运动场各种数据的认识,亲身体验到确定起跑线的重要性,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了铺垫,真正体现了“综合与实践”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的真谛,为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课中共学,让学生合作交流

“综合与实践”的总体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加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因此,综合与实践活动除了要关注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落实,还应该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是否已经解决了问题、是否已经得到了结果,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了活动、是否全程参与了活动、是否全员参与了活动、是否在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是否在现实的数学活动情境中收获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或方法。

由于“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学习基础的,信息容量比较大,而且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水平普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才能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可以通过共学单的形式,以同伴互助、小组互助、全班互助,合作完成活动。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页《密铺》时,安排四个共学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找出你认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

活动二:猜一猜——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并说出你猜的理由。

活动三:拼一拼——动手操作,这些图形如何进行密铺。

活动四:说一说——这些图形能够密铺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找——猜——拼——说”这四个共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合作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三、课后延学,让学生拓展延伸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综合与实践”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因此,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不仅关注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历程、交流收获体会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确定起跑线》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不同跑道的起跑线之间究竟应该相差多少米”这一重点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课后延学单”:

1.运动员在赛跑时紧靠跑道的什么位置跑?为什么?

2.根据课前对学校运动场数据的调查,你还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后,学生懂得了科学、合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设计“课后延学单”:

1.怎样的营养搭配才是合理的?

2.你觉得对于特殊人群,怎样的营养搭配才是合理的?

3.你能否为学校的食堂设计科学的午餐菜谱?

这样的延学单,是建立在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问题都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给予解决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安排,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延学”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预学运动场起跑线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大美运动场
宁征:“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运动场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家有运动场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线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