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为中国古代数学正名

2017-08-11 18:45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吴文俊吴老数学史

吴文俊,著名数学家,长期从事数学前沿研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吴方法”等,一次又一次轰动了学界。

吴老说:“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就是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1975年,他偶然接触了中国古代数学,一下子就开启了中国数学的“正名之路”。在西方学界看来,中国古代数学不入流,甚至觉得其中很多算法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对世界数学没什么影响。因为中国古代数学有一个关键症结所在:“只给结果,没有论证过程。”例如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一开始数学史家就认定,是从西方“海伦公式”演变的,绝非中国古代原创发现。为了给中国古代数学正名,吴老决定给出论证过程,而且抛弃所有现代数学知识,只用中国古代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了看懂古代文献,他狠狠下了一番功夫,从简易的白话,到文白夹杂,再到最后能直接阅读算法文献。终于,在“出入相补原理”中,他找到了破解密码,非常复杂地验证出“秦九韶公式”。一個被埋葬了700年的证明,被吴老复证后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数学和希腊数学完全不是一个风格体系。随后,吴老又证明了多个问题,发表《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终于让一大批外国数学史家被中国古老的智慧折服。

得益于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吴老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国际称“吴方法”),实现了将烦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人物速写

吴文俊对数学的贡献有多大?有外行曾经问他在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少论文,他的同事回答:“吴先生已经是数学史的一部分。”

汲取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吴老在拓扑学和机器证明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一个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式、方法,不仅代表着他所取得的灿然成绩,更是他“希望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不懈探索。

中国要在科学史上作出与十几亿人相称的创新贡献,必须开辟属于自己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吴老直到90多岁还在努力。他说,“我想我还可以做一点事情”,为的就是中国“有一批批的英才辈出”“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数学研究需要将这样的接力棒传下去,中国创新需要将这样的精神传下去。

猜你喜欢
吴文俊吴老数学史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虚惊一场
吴文俊的养生之道
吴文俊的养生之道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唱歌排解烦心事
拓扑人生——著名数学家吴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