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怎么做人做事弄清楚是大学问

2017-08-11 12:51朱仲南
南风窗 2017年16期
关键词:做人专业课小孩

朱仲南

每个时代都有对怎么做人做事的要求,如果我们不去用心研究,不去思考,不去实践,那我们就只能当一个新时代的“二瓜”。

我认识一个民营企业的经理,小孩在读大二,他不时向我抱怨,說小孩越大越不懂事,放暑假了也从不过问他的生意,也不乐意帮他处理小超市里的事情,整天玩手机游戏、网络、睡觉,知识显不出力量,书是白读了。

我打趣地说,这是你小孩的知识不全面,没学明白事理。

经理急了,他说,这小孩念书很好,是我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小孩每门专业课都很好,当年读高中时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市里的名校,家里根本没帮任何忙。说实话,我当爹的初中都没读完,也帮不上什么忙。

看见他那么认真,笔者也认真起来了,我说,每门专业课是很重要,但有一门课更重要,那是做人做事的学问,这是贯穿人一生最大的学问。有的教师没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认为它不属于知识的范畴里,把“育人”放在很轻的位置,把语、数、英、物理、化学、生物放在很重的位置,学生也照这个指挥棒转,结果就弄出了一批批不大会做人,不大善做事的人。

老子、孔子的语、数、英、物理、化学、生理是不可能考得过今天的大学生的,要考试,恐怕连二本都上不了,但为什么我们都敬重他们呢,为什么我们都承认他们是大学问家呢,为什么我们不敢说他们没有知识,文化短缺呢,因为他们把做人做事这大学问讲得好,悟得透,道出了规律性的理—“理”通了,再掌握其他学科的理,就一通百通,如虎添翼了。

人没有了方向感,没有了怎样做人做事这个大学问,就很难释放出大能量,就不可能产生动力,不可能产生公平正义,不可能有同情心和爱心。马加爵,他的成绩很好,他的宿舍的舍友成绩也很好,考上了广西最有名的大学,但他们不懂怎么做人做事,互不关心,经常你讥讽我,我嘲笑你,你瞧不起我,我瞅你不顺眼,最后便酿成了悲剧,“赔上”两条生命。马加爵的父亲后来带血式的悲叹:早知道让他在家里种地、放牛也比上大学好啊!一行老泪洒漓江。

我们有时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有点像电视剧《白鹿原》那个“二瓜”,我们难免会不知道怎么干,干什么,不知道谁有理,谁没理,只能在那手舞足蹈,歪张着嘴,曲扭着手,斜瞪着眼,不知该干啥。有时我们会像百灵,她懂得要做一个好人,决心做一个好人,但不懂怎么做人做事,险象环生,一步一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对怎么做人做事的要求,如果我们不去用心研究,不去思考,不去实践,那我们就只能当一个新时代的“二瓜”。

很可惜,我们很难受地看到那些“吹水”的学校, 那些“ 棉被式” 的学校,15、16 岁了,中午放学,还要奶奶、母亲煮好饭菜蹲在校门口给他们吃,这能培养出什么人呢?他们把其他学习好的同学当作“敌手”,高喊“提高一分,干掉万人”的口号,连简单生活都要家人花几年帮忙的人,这又能指望培养出什么人呢?他们以后出去工作,怎么会热情友好,合作共赢呢?这样的文凭教育,简单教育,题海教育,扼杀自学能力的教育,大抵只能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和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能培养出“吃瓜”的人。

最近有一所著名的大学,老师们举办了黑板书法比赛,看了真高兴。他们终于悟到,“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电脑课件不是没用,但教师的板书是因材施教更好的手段,是灵感突发的好助手,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他们终于明白过来了,一个好老师,他不应像有些领导作报告那样木木呆呆地站在那里念稿子,念课件,那学生怎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呢?因为教师的表情、板书、语态、语境都有一种感染力,穿透力,那是不可忽视的,引伸出去,怎么教学生做人做事也应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是义务,是责任,是分内事,有了这个共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悠悠万事,学做好人、学做好事为大,如有了其他基本专业知识相助,不用担心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曾经当大学教师几年,此文权当肤浅的谈心罢。

猜你喜欢
做人专业课小孩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云小孩(上)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做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