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有序,快乐发展

2017-08-12 19:09管慧芳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餐点作息时间环节

管慧芳

【摘 要】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其经验和需要,自由、宽松,能促使其充分自主活动的环境?我园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原有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审视,进行了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调整,变革固有的生活模式,运用有效的策略进行组织和实施,为幼儿打造自主宽松的生活环境,从而优化幼儿一日生活,使其自主有序,快乐发展。

【关键词】一日生活优化;实施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教师“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合理期望即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即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即孩子的生活既要快乐又能在生活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让孩子过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强调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在一日生活中自然地习得,不能 “拔苗助长”,进行脱离实际的超前教育。贯彻《指南》的精神,引领教师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和变革我们的课程模式。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其经验和需要,自由、宽松,能促使其充分自主活动的环境,从而促使幼儿快乐成长呢?我园以《指南》精神为指导,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强调一日活动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强调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进行了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实施的尝试。

二、对原有幼儿一日生活模式的审视

分析原有三表,我们可以发现原有的半日活动中安排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活动环节过多化。在4个多小时里安排了9个活动环节,为了完成这些环节,教师必然会进行催促,从而导致幼儿处于“时时有人催、事事要加快”的紧张状态,自由、自主空间极少。

2.时间安排碎片化。时间短活动多,每一项活动的时间都是精确到分,节奏过快。有时候幼儿不能够充分进行探索、尝试,意犹未尽,总有一种走过场的感觉。幼儿不能静下心来充分感受和体验活动过程,也无法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3.幼儿行动高控化。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高控之下完成的,一起洗手,一起如厕,一起吃点心,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个班的30名孩子整齐划一,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个性化的需求。

4.室内外转换频繁化。一个上午幼儿需要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走四趟,其间整理、等待、排队又浪费了不少时间。幼儿一会儿出去,一会儿进来,真正留给活动的时间受到了影响。

5.生活活动忽略化。除了点心和进餐时间上有所体现,如厕、洗手等生活内容已经忽略不计了,这一方面说明了生活活动只是过渡环节,在“寸时寸金”的半日活动里面已经没有时间给他们安排了,更重要的是透露出生活活动的价值还没有被教师们所重视的信号。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给孩子“松绑”:给予他们一个宽松、自主、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生活多一些自主,少一些控制;多一些自由,少一些安排;多一些差异,少一些划一, 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充分自主地活动,享受幸福的童年,快乐成长。

三、优化一日生活的策略

(一)取长补短,版块合理调整

要使孩子能够充分自主的活动,首先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改变。因此,我们首先对《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的《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我们关注到了这样几点:

1.有机整合活动。孩子的一日生活由三大版块组成:“享生活”即生活活动;“爱探究”即集体或分组的教学活动;“乐游戏”即各种类型的游戏。把一些零碎的小环节,有机整合在大活动里面。这些小环节不是集体的统一行动,而是在规则之下允许有快有慢、有先有后的个别自主行为。

2.充分预留时间。每一个活动版块中给孩子们加长了时间。如上午小班的时间安排是“乐游戏”一个半小时,“爱探究”半小时,“乐游戏”又是一个小时。时间都比较长,有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尽情活动。

3.减少地点转换。新的作息时间表合理规划孩子们在室内和室外的活动,尽可能把室内活动归结在一起,完成后再去室外活动。整个上午,室内外的进出只有两次,避免了忙碌的“赶场子”现象。

4.凸显生活价值。生活活动是满足幼儿基本生理需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技能的活动。这才是他们最急需学习、急需掌握的能力。新的作息时间表珍视生活活动的价值,从时间的安排上就凸显生活活动的重要性,让幼儿有时间有机会去锻炼、养成这种技能,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5.强调游戏为本。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调整后的作息时间表上为孩子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时间,上午的4个小时中有三个小时是游戏时间,让孩子们进行各种类型的游戏,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游戏。

(二)动静结合,环节无缝连接

作息时间表的制定确定了幼儿一日生活的方向,如何去规划孩子们的一日生活则需要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我们提倡在活动与活动之间,弱化界限,很多过渡环节融合在大的版块中间,使之成為一个连续的活动整体。下面以小班半日活动计划为例,(略)

在板块“乐游戏”中,包含了生活活动、室内自主性游戏及自主餐点活动。当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后,可以先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室内区域游戏。如果有了生活的需要,他可以随时停下游戏,进行生活自我服务,如如厕、喝水等,接着再进行游戏。餐点也融进于游戏时间之中,孩子们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餐点时间,由于每位幼儿的餐点速度不同、餐点需要不同,他们既可以在游戏开始前先进行,也可以在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去,还可以到游戏快结束前去完成。这样的设计安排,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不同类型活动之间基本做到了无缝链接。

(三)张弛有度,规则蕴含其中

要让孩子真正走向自主、有序、宽松、仅仅依靠科学的作息时间和合理的组织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孩子的能力、需要不同,自主的生活模式给孩子带来了自由度,也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个性化的生活必须建立在对共性规则的遵守和默认之上,因此,要让幼儿有约定的规则,逐渐内化规则,形成自律,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主,提升在园的生活品质。教师们在自主常规的建立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尝试。

1.音韵绕梁

音乐以其自身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习惯的养成时必不可少的秘密武器。教师们把孩子的一日生活环节配以恰当的音乐,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午睡时,教室里始终回响着轻柔的音乐旋律。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其特定的音乐作为信号。以音乐的转换作为活动变换的信号,改变了以往教师要“直着嗓子喊”“一遍一遍催”的状态。幼儿在活动时,一边听着轻柔舒缓的音乐,一边或游戏,或收拾玩具,或进行自主餐点,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他们的状态始终是平稳有序的。选择音乐的时候,两段连在一起的音乐性质不能有较大的对比度,如前一段是平静温和的,后一段是特别欢快有力的,这样的安排孩子很容易兴奋。恰当的做法是音乐性质不变,旋律有了变化,使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静心平稳的状态。另外,音乐声音的响与轻、强与弱也是指导孩子们的有效方式。

附:某班幼儿一日生活音乐配乐

餐点音乐:《always with me》

入睡:《摇篮曲》

起床:《C大调回旋曲》

整理:《巡逻兵进行曲》

课前游戏:《可爱颂2015》

活动:《在洒落阳光的树下……》

2.图文并茂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的幼儿幼儿正处于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对于缺乏书面文字阅读能力的幼儿来说,图文并茂的“标识”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们借助这种图文方式将规则隐含于环境之中,帮助幼儿进行自主生活与学习。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管得巧,管得妙。环境中图文并茂的暗示,用一系列图片和符号等视觉材料直接作用于幼儿,使孩子们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这种图文并茂的图标,具体地向幼儿展示操作步骤,让幼儿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每一步该如何做,要求是什么,做完以后怎么办等等,避免了教师反复强调要求,不断重复啰嗦,褪去“说教”的乏味,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孩子有序自主地完成经验的建构,促进幼儿发展。

3.反客为主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实践与研究中,人们一贯认为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幼儿是管理的客体,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其实,我们千万不能小看孩子,他们有着自己诸多的见解和对是非的判断,也具备了初步的自理和独立能力。与其让其在教师自上而下的高压氛围中强制形成行为规范,还不如让幼儿在较为自主的气氛中逐渐学会自律和自我约束,把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起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达到能力学习与运用的一个良性循环。

A、让每个孩子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哪些地方需要规则、应该制定怎样的规则、大家要怎样来遵守规则?孩子们群策群力,一起协商制定出班级公约,并张贴在墙上。从实践中看,孩子们都较为乐意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

B、让每个孩子参与班级的管理。设立“小管家”,罗列幼儿在园需要做的每一件班级事务,如XX活动区管家、桌椅小管家、拉窗帘小管家、电话接线员、餐具小管家、仪表小管家、电视播放员等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竞争上岗,每一位孩子都承担一项任务,不论幼儿能力的高低都让他们有机会去做,让孩子们体会到为集体服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4.欲擒故纵

幼儿毕竟不是成人,对规则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会反反复复。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就是观察者,先不急着向幼儿提出,而是用照片和视频将幼儿的规则执行情况记录下来,在活动结束后的分享环节,让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说一说,强化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分享活动成为孩子积累经验、明辨是非的载体。

四、思考

1.一日生活的优化与实施改变了以往固有的高控带班模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家一样温馨、自主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在教师和自己共同建构的环境中自主有序地生活,积极快乐地发展。这样的一种生活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不同于以往的精彩,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幼儿生活的内涵、幸福的内涵,这样的思考是史无前例的,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2.一日生活的优化与实施不仅仅是时间序列上的活动安排,更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直接体现,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性质、方式与质量。自主的生活模式为师幼带来的互动是积极的、互相尊重的、优质的。

3.一日生活的优化与实施追求的是“整体效益”。不纠结于每个环节的“精打细算”,而是从“整体观”出发,有机整合各个环节,努力提高一日活动整体成效。

4.自主的一日生活顺利实施依靠班级教师之间的默契配合。自主的一日生活真正满足了孩子们个性化的需求,仅仅依靠某一位教师已经行不通了。班级教师们需要在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角色之间灵活转换,发挥更多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合力,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跟进和回应,促进幼儿的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梁慧娟《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D].《学前教育》2014.

[4]胡丰亚《自由、自主、自律》[D]. 《学前教育》2014.

猜你喜欢
餐点作息时间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们的“魔法餐厅”
倡导科学保育 推行餐点自理——幼儿园餐点自理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园保育老师自主餐点管理策略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浅谈幼儿餐点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伟人们的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