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方法

2017-08-13 11:09张涛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策略

张涛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般局限于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则侧重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老师和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不相同,两者间相互不熟悉对方的教学情况,自然会出现教学衔接的问题。因此,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问题,有效提高阅读教与学的质量。本文笔者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阅读能力;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相衔接”。而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阅读教学,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主要是阅读教学的衔接。可见,对当前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学生直接面临着高考,自然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会感觉高中语文学习难度增大,特别对于那些依靠听课、反复复习取得高分数的学生而言,他们会感觉自己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阅读能力,都无法跟上高中老师教学的节奏,就会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的现象。所以如何合理的对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衔接,已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高中新生语文阅读的现状分析

1.高一新生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根据对高一新生语文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一新生阅读中存在三大问题:第一,阅读没有方向。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具备选购书籍与选择电视节目的能力,当他们想要看书或者电视节目时,总是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大部分依靠电视剧、电影等,很少接触作品原著,更没有深入阅读的意识。第二,没有阅读的能力。当前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较少,除了老师要求阅读书的名著外,学生很少自己主动购买语文刊物,这样学生既缺乏语文素材,又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阅读能力薄弱。第三,没有明确阅读的实质意义。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积累活动,并不是坚持读几天就能有较大效果的。

2.高中新生语文阅读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课业负担与学科特点相矛盾。学生步入中学阶段后,课程逐渐多起来,难度及作业量也逐渐增大。老师总是采取题海式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在题海中漫游,疲惫不堪,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甚少。加之语文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要达到300万字,这对于没有阅读时间的学生而言,简直“难于上青天”,更会由畏惧转变为抗拒。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并非是短时间能有成效的,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与督导。

第二,老师和家长对阅读不重视。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需要通过阅读来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语文素养。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较深,老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时间、效果等并不重视。加之父母对孩子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期盼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将来更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由于老师及父母对学生阅读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的阅读无人指导,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各方面阅读能力差的现象。

第三,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出现了各种积极与负面的文化,袖珍小说、书、报、影视等形式的阅读普遍增多,弥漫着初高中生,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普遍存在娱乐性和功利性等短视行为,大大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深入。

二、有效实现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分析

1.制定阅读计划,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一,确定阅读方向及内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更是阅读的主体,老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将教学大纲中推荐给学生读的书之外,老师需从学生的年龄、兴趣角度出发,给学生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阅读刊物,其内容必须是文质兼美、积极向上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阅读精神。此外,在学生广泛阅读之时,老師需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学生的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目标。

第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进度。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学习活动。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兴趣转移或半途而废的现象,也为了防止学生出现一味追求情节的极端目的,老师应为学生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并将阅读内容及数量具体到字数。同时,还要合理的将课内外的阅读相结合,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定期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阅读,能有效的化整为零,解除学生的恐惧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阅读任务的驱使下轻松、快乐的进行阅读。

2.培养学生阅读的技巧

第一,合理掌握阅读的“法”。介紹浏览、速读、精读和圈、点、批、画、摘抄要点、制作卡片、查工具书、写读书笔记等常见的阅读方法,指导欣赏各种文学样式的相应方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法可循,依法导读。

第二,合理掌握阅读的“积”。积累是阅读的重要环节,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拥有着数不尽数的优秀文化,其中包括较多的诗句、典故、文字、语言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领会及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积累大量的优秀素材,从而帮助学生升华品格,树立善良、正直、积极反思的良好精神。

第三,在阅读中巧“思”。有位名人说过:“真正的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来,而是靠积极的思维而来”。这便是较多学生阅读时容易遗忘的根本原因。对于当前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些学生阅读积累较少,而有些学生阅读积累较多,但是两者都出现了不会运用的现象。因此,老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比较及联想,让学生养成“凡阅读必思维的习惯”,透过作品的文字,深入的灵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获取深层次的有益启发。如阅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要深入体会其内涵。

三、结束语

总之,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是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老师要全面观察和分析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因素,从制定阅读计划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全班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铭涛.浅论初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J].学周刊,2015(09).

[2]徐军.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导学,2014(25).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