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3 11:39焦雪琴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多元化人才历史

摘 要:人才培养是一项教育部门的系统化工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依托某一单一主体而脱离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现在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在面临高职学校教育的重大改革下,高职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应该趋势于多元化之中。历史为国家之本,记载了从古至今的文化与文明,以铜为镜可以照衣身,以史为镜可以知興替,历史的多元化改革能让历史人才为国家的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让历史在高职课堂中可以做的更好

关键词:多元化人才培养;高职历史教学

现代经济社会的变革,使教育不能趋向于一种发展模式,多元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学子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呆板”的去思考方式使学生无法成为高质量适用性人才,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高职历史教学,让更多学子可以重视以及提高,发展历史文化的正确观和价值观。让各大高职学校放弃对学生的“灌输式”教育和对学生的启发,在课堂上增加综合和独立能力。从而多让学生实践去自己独立思考。

一、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目标

1.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让广大学子不受到思考模式上的“呆板”,同时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出现学无所用的情况发生,同时在现代化的高职历史课堂上,我们要结合时代人物的特点和历史的特色进行多元化培养,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多元化培养下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程度以及想法会远远超过非多元化培养的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历史教育的内容以及方法、思想上应该更加先进新颖,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人才。

2.在新时代的交错中,学无所用,学无所至用的例子越来越多,在以培养人才的为宗旨的学校里,更应该明白多元化对学校改革制度的必要性,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需要的已经不是单一的人才,更趋向于多元化人才,在美国,早早已经出现了产研合作教育,目的是促进国家的的建设与发展。

3.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高职学校的学子更多的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综合能力,所以改革课堂是必要的,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报告中》指出当代学校教育大相庭径,出现的“呆板”人才越来越多,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相互隔离,严重脱轨,让学校与当代企业供需双方出现了严重不匹配,高等教育应该和社会以及企业相结合才能出现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模式,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二、高职历史教学的改良应用

1.在多元化掺加在历史教学中,人才的专业知识以及通识知识会大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太多的对历史课程的不认同性,(比如学校的课程方面重视度太小)所以导致了在学生的思维考虑中想到的并不是历史在大环境下的必须性,而相反是专业课大于历史课,认为在专业课学好的情况下前途是光明的,在这种不重视人文课程的环境下,使历史课成为了并不让人重视的科目。如果想弥补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大环境下要重视历史科目,使历史课程老师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改进,(比如外出科研,相互比较模拟,)相互学习促进学校历史课程的发展,让从枯燥的课堂变为有趣的课堂,另外,教学书中的参考价值是不全面的,只有从课堂转为生活,让历史走出课堂才能让更多学生接受并喜爱。在多元化的方式下,多元化的改进历史课堂,从无聊枯燥变成有趣快乐。

2.历史浩瀚,历史是记载人类文明的指南针,涵盖了中外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古代人们的精神与智慧,历史是为了去让下一代传承与学习祖祖辈辈的精神,从而让人生有新的了解,在多元化的驱动下,确定好高职历史的目标,是让学生为了学习而去学习,还是让学生因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去深入的探索从而让自身有独特的魅力让自己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念而学习。

3.高职学校学生专业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在我国以人为本的主体观念下,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发挥兴趣优势,只有感兴趣才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个性来开设不同的历史课堂,这样才能产生多元化的办学效果。

三、构筑学生为主体的活跃课堂

1.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很少,老师所讲与学生所听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史兴趣才能让课堂更有效果,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改变学生“被学习”的思想,在课堂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历史人物、历史事迹相结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来和谐自身的人际关系从而成为从专业课角度和多元化层面更加出色的人才。

2.在一味不变的课堂相比,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让学生更多的去看,去感受先辈的精神,从案例教学,模拟课堂,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等方式去引导学生辨别历史,分析历史,让学生思维更广阔,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明白,从而提升自己的價值观,

3.在21世纪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应该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把自己经验和阅历相互结合,从书本课堂变为自主的新型课堂,让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四、结语

教育系统的不完善只会让学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了解不到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改变成为多元化的历史课堂,是历史课程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才能让学生们从内心中去了解历史,明白历史,学好历史,从而让自身能去改变历史。

参考文献:

[1]陈清培.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展望,2016,(32):165,167.

[2]刘敦虎,陶若铭,杨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J].软科学,2013,(09):107-109,126.

作者简介:

焦雪琴(1980.05—),女,汉族,河南永城人,永城职业学院,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历史学。

猜你喜欢
多元化人才历史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历史
毛遂自荐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