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统计瓶颈 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2017-08-14 19:58王仁伟
决策探索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大学

王仁伟

据统计,2017年全国毕业生总人数超过795万,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6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2017年待就业的毕业生加在一起约有1500万,而社会提供的实际就业岗位远远不够。2007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7万左右,以7%增長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考研中往届毕业生占了四成。这种供给过剩的状况需要降低大学毕业生的“产量”,“以销定产”,缓解就业压力,保证经济社会不受就业问题的冲击。而降低大学生供给数量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相悖,因此,这就需要从“消费”的角度最大限度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收力度。

一、大学生就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解析

(一)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直接相关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能体现大学的办学水平。就业率低,说明社会或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认可度较低,“投入—产出”之比处于较高水平。如果大学毕业生得到了社会接受、认可甚至欢迎,则不仅说明高校就业率较高,体现了高校较高的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及办学质量,还会对高校的办学声誉产生正面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直接相关,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和验证高校办学能力和办学实力。

(二)与大学生个人成长直接相关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就业(或继续升学之后的就业)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要在大学四年的继续学习之后,迈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将其所学十几年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从经济学角度讲,大学生就业之前一切与学习相关的行为都属于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而大学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及工作之后获得的报酬和对社会的贡献,都可算作产出。可见,大学生就业与其个人成长直接相关。消除了就业,这一“生产系统”就彻底变成了“黑箱”,之前的所有投入也就毫无意义。2016年清华大学发布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毕业生在北京以外就业率接连3年突破50%。其中有学生是因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高企以及其他生活成本昂贵等自动放弃在北京就业,而北京日益收紧的人口政策也是毕业生选择离开北京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年来,大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少毕业生落户以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意图也愈发明显。只有当大学生毕业离校,开始自己职业生涯时,这一群体生存发展才得到解决,由学生学校主导的“生产系统”才算完整。

(三)与大学生家庭和社会进步直接相关

大学生是社会的关键群体,正式就业之前,除了自身要付出艰辛努力外,家庭、社会都要为此花费大量财力和心血。对家庭来说,不仅要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资金支持,还要为此付出大量精力。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是家庭的“产成品”,而这一“产成品”在社会上的价值直接印证了家庭所付出的得到了多少回报;对社会而言,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国家和社会都要为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校舍和教学设施的配备、为其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如果大学生不就业或就业之后不能为社会创造一定价值,社会这一系统的投入—产出就不成正比例。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时间错位

大学毕业生就业统计往往在每个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当年9月1日至次年1月30日。在各方博弈之后(此博弈类似于“沙滩博弈”,高校、新闻媒体等为及时发布信息,往往要将就业信息的发布不断提前,而博弈的“解”便前推至统计工作的开始阶段),就业率统计结果或初次就业率通常要在9月1日前后发布。这一时间点十分敏感,会遭到新闻媒体的热炒,此外,该数据公布在大学新生入学之际,更被高校看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因毕业生已经离校,对其毕业或就业情况的掌握就有困难。即便就业管理部门要求毕业生尽早落实工作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也难以在就业信息公布之前拿到准确数字。因此,就出现了明显的悖论——为了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初次统计,一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仓促签约,可是在考察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因“磨合”不理想而重新就业或失业,这部分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变化,在统计过程中难以得到印证。此外,一些毕业生较为慎重,在统计信息发布之前还处于择业状态,信息发布之后便进入到了工作岗位,其就业数据也无法统计。如此种种,对就业统计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高校或其他载体将就业统计时间定在每年年底,这一时间点的选择更会给统计工作带来困难。

(二)统计方法缺乏法律依据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只是全国统一的“就业协议书”。表面上看,这种“三方合同”与正规合同无异,能保护毕业生的权益。但从法律层面讲,“就业协议书” 只能作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动关系达成的意向,即是经济合同和行政合同,不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与正规合同的显著区别在于,“就业协议书”中并未对与毕业生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条款作出明确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也未能在“就业协议书”中得到体现。这样,就缺少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一旦引发纠纷,双方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而这与宪法赋予公民的就业权与劳动权直接相悖。此外,对于那些选择创业但在几年内没有成功的毕业生,对其进行就业统计也存在归口不一的问题。据“前程无忧”网站发布的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情况下,越来越多高校学子选择了创业。而麦可思研究院给出的数据则表明:从2007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大学生毕业创业的比例从1.2%提升至3.2%。其中,餐饮行业、零售、个体服务业等行业已经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最集中的行业,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创业所占的比例。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为4%,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与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十倍的差距。那些没能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并没有纳入到“未就业”的行列之中,造成了统计数据的不完整。

(三)统计方式简单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呈现出多样化态势。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趋势越加明显,就业方式多样化。这样一来,大学生就业机会就得到了增加,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多个层面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渠道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对大学生的就业统计却未因此而做出必要调整,相对单一的统计方式还在沿用,这与灵活多变的就业形式形成了鲜明对照。如此,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统计工作就显得滞后,对就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带来阻碍,还将为大学毕业生带来许多后续困扰。一些毕业生虽然已经落实到了就业单位,但无法签订就业协议,因此,就业统计就无法将其概括进去。

三、突破统计瓶颈,不断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将就业质量统计纳入到就业统计范畴

一是在就业质量统计方面,需要依照毕业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分类统计,比如将大学毕业生按照学历层次、高校类型和专业特点等进行分类统计;二是为了体现就业质量,需要依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设置不同的报酬权重,并将其与物价指数关联,进行动态性的评价;三是构建以第三方机构为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毕业生就业统计机制,将政府和非政府的监督作为统计工作的外部约束。为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对近年来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2014年到2016年报告显示,专科层次就业质量最高的专业为汽车整形技术、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口腔医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而英语教育、应用电子技術、食品加工技术、法律事务、经济信息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商务管理和民政管理这几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低;本科就业质量较高的专业有审计学、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等专业性强的学科;同时,金属材料工程、音乐表演、旅游管理和对外汉语这四大类专业就业质量一般,政治学与行政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艺、材料化学和植物保护专业的就业质量偏低。只有重点关注就业质量较低的专业,对其进行就业质量统计时,才会体现出差别化和针对性,提升统计的时效性和客观性。

(二)扩大大学生就业统计口径,全方位扩大大学生就业统计范围

对大学生就业数据进行统计时,应注重反映就业质量,不仅要对传统的、典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还应该把通过非正规渠道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就业统计中。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大学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包括私立学校、民办高校等)中工作,有些大学生注册为个体工商业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些大学生就有可能不与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属于非正规就业的范畴。如果将此纳入到就业统计的范畴,将会对现有大学生就业统计形成必要的弥补。

(三)重构大学生就业统计指标体系

大学生是社会的关键群体,就业统计应该从多个层面着手,重构大学生就业统计指标体系。要最大限度反映大学生实际就业率、就业层次,还应在就业质量上下功夫:对大学生毕业的去向、渠道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要在一级指标之下设立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不断将指标体系细化;要关注性别、民族、专业、地区等要素对就业统计的影响,还要进行深层次的就业统计分析。此外,统计部门应在原有住户调查中增加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统计指标,了解当年毕业大学生未按期就业情况和就业进展,构建数据库监控系统。

四、结语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的优劣,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接受程度及认可度直接相关,能够体现出高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声望和在同类高校中的地位,最终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关部门要对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加以重视,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全面突破统计瓶颈,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作者系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大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