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宫廷筝乐发展

2017-08-15 00:52周云剑
黄河之声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坊宋史雅乐

周云剑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论宋代宫廷筝乐发展

周云剑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宋代是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时期,音乐形式开始从唐代的歌舞音乐过渡、转型为戏曲音乐,音乐发展的重心也开始从宫廷转向民间。即便如此,宋代宫廷筝乐依旧活跃在宫廷音乐的舞台上,在承袭唐代音乐模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筝乐在宫廷音乐中的位置更加显现出来。

宋代;宫廷筝乐

宋代宫廷中的筝乐应用在各种形式和不同场合之中。在宴乐、雅乐的运用当中一直都处在重要的位置之上。

一、宴乐

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北宋。宋朝初期,为巩固政权而致使宫廷音乐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仅是继承了唐代音乐模式。

随着北宋政治、经济、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人们才开始有闲暇时间发展音乐。而筝乐开始在宫廷音乐中出现独奏的机会。《宋史·乐志》卷十七记载每至春节、秋节、圣节三大宴会时,第十三盏是独弹筝。筝乐独奏形式开始作为固定表演存在于宫廷宴乐。在教坊中,大曲部、法曲部、云韶部乐队里都有筝的存在。每有重要盛大的节日,筝都作为重要的组成乐器而参与其中。

宋朝宫廷宴乐自宋徽宗建立大晟乐后逐渐开始衰退。“政和间,诏以大晟雅乐施于燕飨,御殿按试,补徵、角二调,播之教坊,颁之天下。然当时乐府奏言:乐之诸宫调多不正,皆俚俗所传”①南宋高宗建炎初,省教坊。至绍兴十四年又设立教坊,共有乐工四百六十人,通尤内侍管理。但是并没有设立几年,至绍兴末年复蠲省教坊。孝宗依前朝旧制不设教坊,教坊用乐,需要时临时组建。宋代宫廷燕乐自此比之前更加简化。

南宋教坊由原来的四部乐改制为十三部,在十三部中独立设置“筝色”,可见筝乐在宋代的影响巨大。《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有记载:“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旧教坊有觱篥部……筝色、方响色……部有部头,色有色长。”②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记录了南宋皇太后圣节百官祝寿赐宴的过程,周密《武林旧事》中也有详细记载南宋理宗宝庆元年的天基圣节的全过程,其中筝的节目多次出现

在宋代宫廷宴乐中,筝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十分积极的活跃在其中。许多重要的宴会场合都有筝乐的出现,且多次出现,再次证明筝乐在宋代宫廷宴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雅乐

在整个宋代的宫廷雅乐发展当中,筝乐经历了几废几立,命途多舛。

景德三年(1006)宋真宗在崇政殿赏阅宫架乐时,筝与筑、瑟合奏,活跃在其中:“景德二年八月……明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张宫县阅试,召宰执、亲王临观,宗谔执乐谱立侍。先以钟磬按律准,次令登歌,……筝、瑟、筑三色合奏,迭为一曲,复镈钟为六变、九变。”③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重新详定雅乐时,提出十条请求修改意见,其中就有建议将筝从雅乐中废除。其认为筝乐“非所谓升歌贵人声之义”且堂上弦乐器数量过多,因此“请罢庭中歌者,堂上歌为八,琴瑟指数放此,其筝、阮、筑悉废。”④随后,太常作出回应并最终否定了这一提议。元丰三年五月(1080),帝命人修制大乐,而杨杰提出了大乐中的七种不合理之处。其中就包括了诸类乐器的配制谬误之处,听完修改意见后,帝下诏让堂上堂下的篪和笛“率从新制”,将琴、瑟、阮、筑、埙等所有乐器都按照篪和笛的律制进行调整。

崇宁四年(1105)八月,大司乐刘昺提出“今所造大乐,远稽古制,不应杂以郑、卫”,徽宗采纳其建议,诏罢之。政和三年五月(1113),帝诏曰:“《大晟》之乐已荐之郊庙,而未施于宴飨。比诏有司,以《大晟》乐播之教坊,试于殿庭,五声既具,无惉懘焦急之声,嘉与天下共之,可以所进乐颁之天下,其旧乐悉禁。”⑤自此新制的登歌、亲祠宫架、朝会的乐队编制中废除筝的使用,即雅乐的用乐场合中就再无筝的身影了。

三、结语

宋代宫廷雅乐中筝乐一直以众乐器的大合奏形式出现,筝乐在宴乐中的演奏形式要丰富一些,有独奏、小合奏、也可能有为杂剧进行的伴奏,还有大型乐队的大合奏。从流行时间上来看,筝乐在雅乐中的使用时间止于北宋末期,而在宴乐中一直流行至南宋。通过宋代宫廷雅乐与宴乐中筝乐使用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宴乐中筝乐的流行度胜于雅乐。■

注释:

① [元]脱脱.宋史•乐志(卷四).中华书局,1977,11.

②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库全书珍本九集本).商务印书馆,1979.

③ [元]脱脱.宋史•乐志(卷一).中华书局,1977,11.

④ [元]脱脱.宋史•乐志(卷二).中华书局,1977,11.

⑤ [元]脱脱.宋史•乐志(卷四).中华书局,1977,11.

[1] [元]脱脱.宋史•乐志.中华书局,1977,11.

[2] [宋]周密.武林旧事.中华书局,2007,9.

[3] [宋]陈旸.乐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商务印书馆,1979.

[5]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三).三秦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教坊宋史雅乐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研究
唐代教坊综述
二十一世纪唐代教坊理论研究综述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雅乐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