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动画短片的创作主题

2017-08-15 00:51孙珊珊
关键词:音乐盒和尚动画

孙珊珊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动画短片一般指放映时长在15分钟以内的动画影片。动画短片投入较低,制作周期较短,形式灵活,往往以创作者或几个人为团队核心,具有实验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特点。在叙事角度上,动画短片不完全依赖叙事,它既能叙事也能抒情;在表现形式上,不拘泥于绘画以及计算机制作的二维、三维动画,也可以用玻璃、沙、折纸等多种材质来表达动画情节;在应用领域上,从VR交互技术动画到产品宣传片,从动态信息图形动画到公益广告,动画短片创作与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动画短片由于篇幅限制,对形式、叙述手法尤其是叙事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构思表达的主题,利用短暂的时间把故事讲好,让观众在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对故事主题有所共鸣,是动画短片创作的关键所在。

一、蕴含哲理的动画短片主题

“文以载道”一直是文学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也能使动画短片切实发挥“载道”的功能。在动画片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蕴含哲理的动画短片层出不穷,特别是动画公益广告短片表现突出。这个“道”,不外乎启蒙作用和宣教作用,动画短片不仅能为观众带来身心舒畅的娱乐效果,也是一面寓教化于其中的“社会之镜”,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亦能有所思考。

优秀的动画短片往往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思索其中的思想与内涵。华夏民族历来讲究含蓄之美,即使是以儿童作为主要受众的动画短片,在动画哲理主题的表达上,也不能停留于简单直白的说教与表述。国产动画短片在这方面需要借鉴欧美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哲理以隐喻的形式蕴含在情节内容中。获得199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平衡》,就是隐喻着哲理的一部作品,讲述了5个人为夺取音乐盒而进行的博弈,人的欲望逐步膨胀,使原本平衡的一个局面变得剑拔弩张。该片中想夺取音乐盒的强者,从开始对音乐盒的好奇,到享受音乐盒带来的喜悦,再到想独占音乐盒的争斗,5个人之间耍心计、争斗、炫耀等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呈现出来,最终强者排除所有障碍得到了音乐箱,获得独占音乐盒的权利,但与此同时,葬送了他自己的享受权利。音乐盒象征着社会生活中随时出现的种种诱惑和利益,共赢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人性的贪婪正是打破“平衡”的根源。动画作品对“平衡”哲理的阐述,表达了德国人特有的思想方式,对团体、稳定、平衡的重视,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对诱惑的抗拒。作品看似形式简单、制作简陋,但其深层次的涵义却值得细细品味。

动画短片《和尚与飞鱼》,讲述了和尚在水塘边冥想时,一条鱼跳出来打乱了他的思绪,和尚分别用鱼竿钓、用渔网捕等方式试图捕捉到鱼。白天他翻书求经、请其他和尚帮忙去捉鱼,晚上夜不能寐点起蜡烛来观察池塘的动静,和尚的生活完全被这条鱼打乱。和尚为何捕鱼?鱼在片中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一种世俗的物质欲望,也可能代表着一种自由的精神欲望。和尚们的清规戒律被鱼象征的凡俗所扰,片中的和尚追求自由生活,最终弃小而寻终极。在影片的最后部分,鱼儿游出房门后变得从容起来,开始在空中游弋,此时和尚也不再捉鱼,而是静静地看着鱼,慢慢为鱼儿开道,进人一个虚无的世界一同翱翔。和尚与飞鱼祥和地融为一体逐渐消隐,和尚在精神上终于得到了解脱。[1]其实和尚同普通人一样向往自由生活,和尚捕鱼是一种执著,执著也是一种悟道,这种禁锢和逃逸的悖论赋予影片一定的哲学意味。

曾获得了ANIMA-科多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利尔达拉美电影节最佳短片奖的动画短片《雇佣人生》,从人与人雇佣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存在价值。故事从一位秃头中年男人去上班的清晨开始,他房间中的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衣架都由面无表情的人来担任,他穿好衣服出门,并雇了一个人力出租车赶赴单位。这位有无数人为之服务的男人,他的职业不过是块门口的脚垫而已。从人性的角度审视主题,每个人如同片中上班路上的主人公一样,未进入社会前享受着人的附加商品价值,享受着不同的服务;而成人之后进入社会,便不停生产产品附加着自己的价值,也为别人创造不同商品的附加价值。影片通过人的工具化的特征,来反思人的价值是否最终都应以商品的形式体现,是否没有人能跳出这个商品附加价值的链条。

二、蕴含温情的动画短片主题

一部动画是否成功,在于是否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能否让观众内心情感得到满足和释放。动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情感表达因素的挖掘和运用。温情是人性的关怀,是爱的情感表现。体现人伦温情的动画短片主题不胜枚举,在立意上流露出对真善美的褒扬,饱含人类对爱与归属感的精神追求,以温润、质朴的视听风格,为彷徨的人们治愈心灵疾苦,使观众在获得情感共鸣的同时,身心也得到抚慰与放松。

爱是人性中最美最真挚的情感,在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中都凝结着爱的因子,动画短片创作主题中最多的就是亲情和爱情。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安娜与贝拉》《月亮与孩子》《父与女》都是典型的描写亲情的作品。《安娜与贝拉》讲述了两位老奶奶在上天堂前,她们翻阅相片分享从小到大的美好回忆的温馨故事。姐妹俩拥有彼此童年与青春岁月中共同的记忆,那些往事或美好或悲伤或有摩擦和矛盾,但亲情仍旧把她们的情感紧紧维系在一起。动画短片《月亮与孩子》和《父与女》中的主角都失去了父亲,其主题都表现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两部作品以平实、朴素、有力量的镜头语言,将质朴的亲情形象勾勒出来。

爱情是动画短片的另一个长青话题,美国动画短片《纸人》、俄罗斯动画短片《厕所爱情故事》、英国动画短片《头朝下的生活》都讲述爱情,只不过《纸人》描写美国小青年一见钟情,《厕所爱情》描写俄罗斯大龄青年日久生情,《头朝下生活》描写英国老年人如何在婚姻中挽救爱情。这三部描写爱情的动画短片中都有象征爱情的道具。《纸人》中的“纸飞机”一方面作为飞书传情,寄托着真挚的情感贯穿整个故事,另一方面“纸飞机”不甘被主人公抛弃,并热心帮助男主人公赢得爱情,被赋予超自然的浪漫力量的同时,也极具趣味性。《厕所爱情》中女主人收到的那束鲜花同样代表爱情,每天在男厕所收费的女主人公,从收到鲜花的激动、欣喜,到找不到送花人的无奈、沮丧,甚至到后来的失落、生气,再到找到送花人的惊喜与激动。那束花在女主人公生活中频繁出现,花的颜色悄悄发生变化,恰恰映射出女主人公思想的变化过程,从追求幻想的浪漫到脚踏实地的爱情生活。《头朝下的生活》中一对老年夫妻生活在颠倒的世界中,彼此孤立却又互相干涉,他们之中任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能给自己脚下或头顶的老伴造成很多麻烦。这些矛盾与冲突,从影片开始两位老人的生活细节和鸡毛蒜皮的琐事中都有明确的体现。当所有的生活琐碎全都累积、叠加到一起时,曾经坚不可摧的爱情也形同虚设、不堪一击,犹如影片中夫妻二人矛盾激化时那幅碎裂一地的结婚纪念照。夫妻的出发点是爱,但双方无法揣摩爱,最终阴差阳错变成了束缚,把彼此伤到体无完肤。片尾老妇人为了丈夫走回去,哪怕是要钉在屋顶的舞鞋,哪怕要牵着飘在空中的沙发,她想办法走向她的丈夫,并用尽所有的努力,婚姻中爱情的真谛原来是无条件的包容。而《没有宇宙我们无法生存》和《暴力云与送子鹤》中的友情、《我的蹭课记》中的师生情,都在故事中表现了角色间的情感,以及如何处理不同角色间的焦虑感、依赖感、信任感等情感行为。

三、反思现实社会问题的动画短片主题

早期的动画短片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群体。儿童视角的故事主题,无论人、动物、植物还是无机物,都会以一种迥异于真实物象的姿态呈现。而角色造型常常用与真人或现实物象进行特征置换、比拟、夸张等手法进行设计。这种拟人的动画角色设计正符合儿童对动物的好奇心,也符合儿童视角对现实世界的拟人化重构。如 1933 年第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花与树》,表达的就是善恶终有报的主题,也宣扬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英雄正义观;加拿大实验动画短片《大写的P》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尿床的噩梦体验故事,p是英文中“people”(人)的第一个字母。近年来,中国原创动画短片中以儿童为视角的主题也很多,其中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第11届动画学院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的《阿布要长大》,用儿童童真的视角,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为载体,讲述了那代人成长的故事。而爆红网络的动画系列《哐哐日记》,则以八十年代小学生的视角讲述学校生活,故事内容讽刺辛辣,情节有趣搞笑,因为剧情贴近自己童年的记忆而受到70后和80后的追捧。

以成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动画短片主题,则越来越倾向于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重大的社会民生事件、环境保护问题、移民文化的价值差异与冲突等。隐喻表现重大的社会民生事件,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片断、一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社会生活。2016年第8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熊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动画短片。片中熊先生、熊太太和熊宝宝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而突然出现的马戏团派出捕兽队袭击了他们的公寓,将熊先生和许多动物邻居抓去进行残酷的马戏表演。熊先生在漫长的苦难中不断隐忍,终于找到机会逃离马戏团的魔掌。当他再一次打开家门,早已物是“熊”非。在之后的岁月里,熊先生制造了一个精巧的机械盒子,走街串巷作为街头艺术表演。熊先生在这个西洋镜里复述自己的故事,给每个观看这个故事的小朋友一个团圆的结局,至于他自己的团圆则仍然缥缈无期。智利导演加布里埃尔·奥索里奥所展示的主题,从浅层次来说是呼吁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深层次来说,折射了智利这个国家在1973年大清洗时代很多人遭到逮捕和监禁,甚至被迫流亡的政治背景。这部短片含蓄地体现了反战争、反独裁、反压迫的主题。

随着全球变暖等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保护环境的主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动画短片创作中。动画短片《种树的牧羊人》改编自让·季奥诺的小说《种树的人》,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着一己之力,以每年种几万棵树的形式坚持了33年,将满是戈壁的山丘变成茂密的森林,将原是仇恨的寥落村庄变成一个绿柳莺啼的地方。他的信念是通过种树来改变环境,改变生活,并影响周围的人。《回忆积木小屋》的故事背景则设定为全球温室效应导致房屋慢慢被海水淹没。《头山》中,头先生的头上长出樱花树,人们到樱花树下游玩,扔下大量垃圾和废品,最后头先生忍无可忍拔掉了头上的树。这一情节映射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随手乱扔垃圾,破坏自然环境。这些动画短片都在呼吁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动画短片在主题构思上要符合情节简洁、快速小巧的特征,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其内容与思想内涵,所以很少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穿插复杂的背景、大段的抒情、景物风情等,往往是顺着情节主线一直向前推进,很快达到高潮,趋向结局,较少枝蔓。在题材与表现上,国外动画短片创作并未因其形式短小而受限,从历史到现实、从生活哲理到政治隐喻,内容包罗万象。而我国动画短片往往在感情处理上不够细腻,在主题思想内涵上不够深入,在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表现上过于平面化。中国动画短片要走向世界舞台,需要关注现实社会,将哲思与人性的光辉更好地融入到主题创作与构思中。

[1]隋春艳.动画短片《和尚与飞鱼》艺术特色解析[J].

猜你喜欢
音乐盒和尚动画
特别的音乐盒
做个动画给你看
小和尚打水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小和尚
向前奔跑的和尚蟹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音乐盒里的秘密
小和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