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焕发光彩

2017-08-15 11:14陈国付
文理导航 2017年2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创设情境

陈国付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也是开放的创造过程。有效的数学课堂不能单一地依靠模仿与死记硬背,而应大胆地创设情境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贯彻构建绿色课堂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创造条件。

【关键词】创设情境;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互动性的过程。新的教学改革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单靠模仿与死记硬背的数学活动已经不能適应时代的步伐,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当今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主流。教师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善于动手,培养学生发现和梳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利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呢?下面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一、在教学时,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教学《连减的简便计算》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李叔叔非常爱看书,昨天他看到第66页,今天他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234页。同学们,你们帮李叔叔想一想、算一算,他还剩多少页没看?

传统的计算教学很枯燥、乏味,本节课我把数学问题巧妙地引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把计算融于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处于自主探索知识的良好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时,上课开始,我拿出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后提问:用米尺量了几次,是否能正好量完?(不能)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那剩下的不够一米可以怎么表示?运用这个实例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通过生动的演示,使学生明了分数的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时我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主动融入新知的学习

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这节课时,我把学生的思考放在第一位,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学生思维的浪花又一次被激起,有的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等文字来表示的,有的用“△+○=○+△”等图形来表示的,还有的用“a+b=b+a”等字母来表示的。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规律表示出来,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是对符号感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即让学生踏踏实实经历了“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举例子、自己得出规律,让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中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应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认真的观察,发现问题、找到规律

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中,我放手让学生探索各种方法。234-66-34既可以算成234-(66+34),又可以算成234-34-66,当然这道题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有的题第二种方法就比较适用。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区分。同时,也要区分234-66-34和234-66+34。在思考与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又比如在探究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用图表示■,我放手让学生选择直观、形象的材料,有的学生会拿出圆形纸片或长方形纸等,借助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加深对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这是一种“体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观察物体》之前,先让每个学生做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教学时,以前后桌为一小组,用4个正方体摆出指定的立体图形,接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让学生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拼摆的立体图形,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在新知教学结束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拼摆比赛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亲身经历“拼摆立体图形——观察形成表象——描画平面图形——观察发现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

又如“打电话”是学生最熟悉的一个实践活动,可是打电话的秘诀从未探索研究过,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爱打电话这个兴趣来让学生去探索打电话的秘诀。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就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方案,从中寻找最佳方案。学生很快地进入思考状态,人人都动手去画图,寻找规律,很好地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再是纸上谈兵,空口白话,就需要每一位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何训光.写好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应把握的4个环节[J].中国数学教育,2012年17期

[2]章日兴.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