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融入地方山歌的实践

2017-08-15 11:17吕挺中
艺术评鉴 2017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高师山歌

吕挺中

摘要: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壯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的崇左市。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学校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的办学特色,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地方山歌已成为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高师声乐教学融入地方山歌的实践势在必行,不仅可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传承、保护及发展民族民间音乐。

关键词:地方山歌 高师 声乐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093-03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级市崇左市,该市所辖的扶绥等县市区的少数民族较多,有壮、汉、瑶、苗等,其中壮族约占总人口的88.5%。千百年来,崇左市的各少数民族用他们的生活实践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山歌资源非常丰富。崇左市的山歌流行甚广,主要有壮话山歌、白话山歌、蔗园话山歌等。壮话山歌又因各地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其风格有的高亢奔放、原野风味浓厚;有的婉转细腻、感情缠绵动人。这些丰富的民歌资源若能运用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对当地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当前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大一、大二必修的课程,从大三开始,作为专业方向进行主修,这样的设置是为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以及地方演出团队服务。但由于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基本沿用和仿照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多注重歌唱发声的训练,强调歌唱的技巧和演唱水平,以及舞台表演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会“唱”而不会“教唱”,会舞台上的表演却不懂得组织表演活动,且知识面狭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及教学实践能力较差,有的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要注重传承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倡导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关注和熟悉现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这些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民歌、戏曲、说唱等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如果高师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只局限于美声演唱技巧的训练和艺术歌曲、歌剧选段等大型作品,不考虑办学的民族性和师范性,不仅会影响训练学生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唱能力,而且不适宜学生的就业以及地方基础音乐教育民族民间声乐演唱的教学需要,更为关键的是,高师精心培养的师范生无法为地方音乐教育服务。

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总结性教学,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使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更好地为地方音乐教育服务。

二、地方山歌对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地处西南边境的崇左市历史文化悠久,自古至今,骆越先民们遗传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尤以山歌最为典型。由于受各地方言的影响,山歌的音调、曲式结构等特征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音乐特色,其中以大新县壮族高腔山歌“诗雷”最为著名。它以音调高亢、响亮及和谐的二重唱法区分于其他民歌,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作为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地方高师院校,若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当地山歌的元素,对高师声乐教学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的演唱方法

目前,声乐演唱普遍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大类,现在国内又增加一种原生态演唱法。若能将民间的曲调结合民族语言,并成体系的在教学中广为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演唱方式的要求。山歌体裁形式多样,且演唱方法独特,如著名的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诗雷”的唱法就有其独特的特点:以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歌唱时低音区用真声来演唱,高音区则以假声来演唱,在真声获得较高的位置时,借助于咽壁的力量,混入假声,给人感觉是假时亦真、真时亦假;而宁明的山歌则是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歌唱时根据壮话的语音变化而采用不同的乐音,在保持调式、骨干音不变的情况下,中间可随意发挥,可大跳、也可延长,可激越高亢、也可婉转缠绵;即使同为真假声结合的“龙州调”的龙州山歌唱法也与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诗雷”的唱法有所不同。

崇左地区的山歌唱法各异,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不同演唱环境、不同曲调、不同演唱风格的山歌唱法不尽相同。作为地方高校的教师不仅需要接地气,多了解地方山歌,且应反思以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弊端,考虑将地方山歌中优秀的演唱技巧加以整理并运用于高师声乐课堂教学实践,丰富课堂教学的演唱方法,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演唱地方山歌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演唱风格的把握

声乐训练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关键环节,对训练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就崇左地区的山歌而言,歌词、结构、旋律、调式和演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如扶绥县的山歌是七言四句为一首,以当地民歌春牛调演绎,歌声婉转悠扬、旋律优美;而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诗雷”属于二声部山歌,高亢嘹亮,两个声部用分声式进行,唱法自由,分合的长发更为自由。以《万点星光亮了天》为例,这首歌曲由非方整性结构的三个乐句构成,主要以三连音节奏进行,结尾部分以拖腔处理,类似宋代清商乐中的送声,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又如天等的山歌多采用西部西调,七言四句,尾韵接近,不切腰韵,曲调婉转柔韧,旋律优美动听,用正音唱,也可用假音演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区域、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山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演唱中了解并把握不同的演唱风格,最终实现对学生进行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

(三)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音乐艺术

山歌是口口相传、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由于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再加上现代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的冲击、年轻人与民间老艺人的思想代沟、老一辈音乐人的仙去等原因,给地方山歌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加速了地方山歌的消失流逝。把地方山歌引进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当地山歌的特色,激起他们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自觉参与到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艺术的队伍,而且通过声乐教师对地方山歌的挖掘和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山歌这种传统音乐艺术。

三、高师声乐教学融入地方山歌的措施

通过高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呈现,声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地方山歌引入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是对高师院校声乐教师的极大挑战。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1.情感体验式教学

情感体验是指教师运用创设情境、情感共情等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唤起学生的情感,最终达到共情效果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一般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人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哪种课型都要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由于学生专业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反应,耐心而积极地鼓励与引导,激发学生个人的音乐特点和音乐的潜能,使学生在声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获益。当学生的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应多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如原创歌曲大赛、民间采风实践等,或是参加民间或地方节庆活动举办的比赛,如“三月三”花山原创歌曲大赛等,了解民族音乐的元素,体悟民族民间音乐的巨大魅力,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有着很大的作用。

2.感知能力的运用

感知能力主要是对感觉刺激、知觉对感官刺激赋予意义进行认知的水平。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示范等直观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授课、训练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强调“找感觉”,可“找感觉”毕竟比较抽象,且不同学生的感知能力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找到唱的“感觉”,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感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这更需要高师院校中的老师和学生置身民间、扎根民间,真正做到教与学都根源自民间。

3.声乐教学中训练的基础,歌唱的生命——呼吸

美好的音质需要好的声音条件,动听的歌曲更需要气息给声音提供源能源,使之充满活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声乐训练中,可以利用一些地方山歌进行气息的训练,如壮族的高腔,演唱者结合胸腹式呼吸,带动头腔共鸣,气息集中,他们用稳定地气息支持着悠长的高声,发声高亢而明亮,特别是在山陵一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气息给了这种高腔更远的穿透力。或许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地方方言,但为了呈现多样化的地方山歌的艺术风格,就需要对气息进行严格把握。如高亢燎亮、悠扬优美、刚健浑厚、缠绵婉转、爽朗明快等风格,特别是拖腔或长腔,需要气息的稳定性。在高师声乐实践中,可以借助一些富有特色的壮族山歌曲调对学生进行歌唱呼吸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高师都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较多高师的措施不当,不重视对在职教师培养和提高。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高师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和提高。

1.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要求重视发展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作为边境的民族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师,不仅要大胆的创新,也要不断的探索,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走出去,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使之用于教学实践。目前,国家不仅重视艺术的教育,同时对民族音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大力支持,作为地方性的民族师范院校,学校更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教师投身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以及创作、改编,而且可以组织一些民族、民俗活动和民间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对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有着极大地帮助。同时,声乐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声乐培训,或定期举办一些音乐沙龙活动,甚至举办教师个人的演唱会,除了部分专业曲的表演外,大量穿插民歌、民间歌舞,给学生带来视觉的盛宴和审美的感受。此外,高师院校也应该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进课堂,打破文凭、职称等限制,采用“兼聘”的方式来加强师资力量,以讲座、大课的形式开展教学,传授演唱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当地进行采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

2.教材内容的多元化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系统学习的基础。教材的选择也要实现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就崇左市而言,辖区内的地方山歌不知其数,著名的有近千首。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情感体验,对歌曲的选唱内容应包括艺术歌曲、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一些原生态声乐艺术作品;在教材的编写上,不仅需要传统乐谱的教材供学生学习,同时也应出版辅助教材,如:“声乐文献教材”“声像教材”等。目前我校在声乐教材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一些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采用声乐分级教学和考核检测,给学生一個参照,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师资体现一个院校的教学团队水平,师资队伍的壮大和强大可以带动学科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对高师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和提高,特别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敢想敢实践。同时对教材的使用和参考要更为全面和多元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应该围绕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为中心,并具有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与当地民族音乐文化息息相关的,把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融入我们的声乐教学体系,构建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及神韵的声乐教育,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的民族音乐传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是高师声乐教师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红艳.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化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何益民.论高校音乐课堂引入原生态民歌的必要性——以桑植民歌为例[J].音乐时空,2014,(13).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高师山歌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国画:唱支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