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小学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8-15 19:03章启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农村小学

章启文

【摘 要】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提出了加强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师和学校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桥梁。目前在我国农村小学,第二课堂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才刚刚开展,这与城市和国外的社会实践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使得农村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上缺少了一定学习机会,本文就针对这种差距探讨农村小学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

社会性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探索性、认知性、自主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我国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能有效的将实践与课堂进行结合,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第二课堂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兴趣为主,不以任何考试或者比赛为目的,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让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1],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校大部分以应试教育为主,对社会性实践这种第二课堂的开展并不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我国目前在社会性实践教育上缺少相应政策支持,所以我国教育部门还应在此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制定相应第二课堂教育制度,编制相应社会实践教程,并设置课程方案和体系,规定社会实践标准,以及相应社会实践效果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的顺利有效进行。本文就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小学开展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的意义

1.素质教育的体现

我国传统教育基本以应试封闭教育为主,封闭主要体现在大部分教学活动全在课堂或者校内进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基本上以书本的上内容为主,没有把现实社会和书本内容相结合,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人基本也以老师同学为主,应试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以考试或比赛上,只单方面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导致学生长大后出现智商高而情商低的现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而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的开展能有效的将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來,相当于把学校的小课堂搬到了社会的大熔炉中,把学生接触的范围从学校扩展至企、事业单位甚至整个社会中,把学生对书本的认知和现实社会体验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观察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走万里路[2]。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真正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体,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自主意识,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自尊心、爱国意识

农村小学开展第二课堂社会性实践有利于学生增加对家乡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程度,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工作,更能加深对工人、农民的辛苦劳动的了解,并通过与历史的对比,来体会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加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能提高学生与现实社会的接触,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和思想品质,通过对本地区的环境、资源、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证明,社会性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对家乡、祖国的热爱,还能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3]。

二、农村小学社会实践的政策和教师问题

1.社会实践教育政策问题

目前在社会实践教育政策还是比较模糊,缺少相关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很多农村小学也没有自主开展社会性实践教育的意识,学校领导者和教师们没有认识到社会性实践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实践教育也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小学不能有效的进行社会性实践教育。目前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进而硬性促进社会、学校和教师对社会性实践教育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农村小学教师水平问题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社会性实践的前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能把第二课堂做好,不能有效的带动学生,对教学社会性实践的主管教师应要求其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并且应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要热爱教育事业,能在社会实践教育中起到领导作用,辅助教师应具有较强团队意识和组织沟通能力,是社会实践教育中的骨干力量,指导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发挥引领的作用。

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能满足目前农村小学的规模要求,但其结构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学科教师类别不合理,目前小学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很多农村小学缺少副科专业教师,如美术、音乐和英语等。第二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教师大部分都在40-50岁这一阶段,3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非常之少,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缺少活力,比较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概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社会共性问题,有的是农村特有的现象,如教师队伍人员编制有限,无法引进年轻教师;农村教学待遇不如城市,没有相应竞争力;现有的体制和制度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激励和促动不足,使得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等[4],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农村的教育工作,相信以后一定会在党的政策下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三、社会实践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1.社会实践教育中学生安全保障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安全保障并不健全,导致很多学校不能大胆放手去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一旦出现问题,不管问题责任是否在于学校或者教师,社会舆论和家长都会将问题的矛头指向学校或者教师,这也使得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加大,不愿去组织校外活动,尽量小的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产生,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从而也造成很多社会实践教育的流产,长此以往会造成学校和教师的过度担忧,使得社会实践教育陷入僵局。所以目前一定要建立起相应的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国家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生安全保障的资金投入,并从法律的层面划分清责任和义务,彻底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此项问题上的顾虑,同时并加强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向小学生介绍实践教学的内容、流程和安全事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而且教育部门应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社会实践活动场所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同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防护意识和相应应急救援能力,并要求学校组织做好应急预案。

2.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问题

社会实践教育的基地一直是困扰学校的问题,很多学校想组织社会实践教育,但所在村、县并没有适合学生近距离参观、学习的场所,或者是这样的场所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提供给小学来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同时也没有很多的社会实践教育项目,再农村建设的工厂或其他大型项目种类较少,项目较为单一,使得在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选择上很少。同时一些理想的教育基地存在收费过高,不能提供公益式或慈善式项目,这也使得在教学经费本来就不充足的农村小学更加捉襟见肘。解决此项问题,需要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来完成,要通过政府加大对社会实践教育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形成支持和鼓励社会实践教育的文化氛围,把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到育人育事的高度,使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学育人,同时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使其定点成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保持长期有效的合作。

3.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问题

目前社会实践教育在教育课程上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社会实践教育内容比较混乱,主要是原因很多,一是大部分学校受传统理念影响,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比较保守,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认为社会实践教育没有必要性,对社会实践教育只是走走过程,并没有认真去对待,甚至有的学校把社会实践教育当成了一种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并且没有跟踪和评价,彻底沦为了一种形式,而且大部分学校也忽略的社会实践教育的连续性,这样便无法实践社会实践教育目标[5]。二是由于农村小学对社会实践教育开展相对较晚,对社会实践教育的理解和理论研究都很浅薄,都是拿来其他国家或者城市的教育经验来生搬硬套,这也造成了农村小学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适应性和系统性,这些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帮助农村小学校建立社会实践教育的完整和健全的体系,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同时要根据农村特点和学生的不同阶段来分层次、分阶段的设置社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4.社会实践教育中家长的问题

很多农村家长对社会实践教育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一部分家长甚至很不配合,认可让孩子在家休息也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部分家长认為社会实践教育只是学校组织教师带学生们一起组织游玩而已,甚至是一种变相的乱收费,没有认识到这也是学校教学教课的一部分,社会实践教育还有一个特点是无法及时体现它的教育成果,不像数学语文等科目学到的知识立刻就能有所体现,这也是很多家长对此课不认可的原因,毕竟中国教育依然以考试为主,但现在社会已经逐步在对教育进行改革,学生就业也不仅仅看毕业院校和文凭了,社会实践教育同数理化一样重要,对此学校应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工作,使家长加深理解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要家长认识到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并建立社会教育评价机制对教师和学生在社会实践教育进行系统评价,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相关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以此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最终赢取家长的全面支持[6]。

5.社会实践教育课程时间的问题

社会实践课程本来就没有固定上课时间,现在看很容易被其他课程所挤占,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校对社会实践课程没有足够重视,认为社会实践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还是把数理化排在第一位,二是社会实践课程本身需要大量时间,从设置课程到组织活动都需要大量时间,而且上课时间也不能就像其他课程一样45分钟就能完成,所以在社会实践教育课程时间的设置上需要认真仔细衡量,全面权衡利弊,做到保证连续进行社会实践课程又不影响其他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小娅.扎实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J].人民教育,2010.2.

[2]孙彩霞.建构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J].中国德育,2014.8.

[3]刘启迪.以完善的评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7):卷首.

[4]殷世东.综合实践课程与素质教育[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0.

[5]苏丹蓝.走向21世纪:构建我国城乡社区与学校教育的双向参与模式[J].山东教育科研1999(6):21-22,27

[6]诸国庆.农村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J].上海教育,2010(10):20-21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农村小学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