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2017-08-15 02:25黄种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我社会维护

黄种安

【摘 要】心理健康是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培养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迫切地认识到: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一、社会支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二、学校重视,创设轻松愉悦环境;三、自我调适,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社会;学校;自我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经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从分布态势上看,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城市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乡村,小学女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男教师。而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比例是20%。即使在心理问题暴露得比较突出的美国,教师的心理障碍率也只有1/3。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然而心理健康是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培养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迫切地认识到: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支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根据我们的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作为政府领导,应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二、学校重视,创设轻松愉悦环境

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据我们的调查,教师的心理困惑集中在:“当今学生难教”“工作压力过重”“学校管理不当”等方面。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领导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其中包括教师觉悟的提高,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教师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首先,应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学校要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追求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的和谐,大力宣扬大气文化,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设立丰富充实的物质环境。很难想象在一个沉重压抑的环境中,教师会有舒畅心情的。

其次,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完善教师的人格。学校工会应多组织教师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运动、打球、爬山、唱歌、书画比赛等。一方面学校千方百计要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如为教师的运动提供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房;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这些活动、鼓励他们重在参与。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心态,完善人格。

再次,重视教师的需要,将对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教師。学校领导要多关心教师,特别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多做思想政治上工作,尽量满足教师需要。经常和教师多沟通,发现有不对的思想苗头,通过交流、教育及时扼杀在萌芽状态。

总而言之,学校领导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把教师不良心理消除到最低限度,使广大教师以健康积极的身心去面对复杂繁重的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三、自我调适,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等活动的 合理渲泄法;转换思维方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识调适法等。

第三,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 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 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早在1996年,联合国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但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有健康的心理,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学》

[2]《教育学》

[3]《福建教育》

[4]《中国教育报》

[5]《中国教师报》

猜你喜欢
自我社会维护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1938年法入侵西沙 日军积极“维护”中国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