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机进校园”的思考

2017-08-15 02:23赵春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老师课堂学生

赵春玉

2016年10月,四川省江油中学值班老师在学生宿舍进行例行巡查时发现学生唐某在床上玩手机,老师要求该同学交出手机但遭受拒绝,而且唐某情绪突然失控,意欲用小书桌打值班老师,被同寝室同学拦下。值班老师在收缴手机未果后离开,打电话将情况报告给值班领导和唐某的班主任。该事件最后的发展酿成悲剧:唐某从宿舍楼跳下,抢救无效后死亡。

相信这则新闻报道大家看了都深感痛心,可是像这样老师、家长因为禁止孩子玩手机而发生矛盾冲突,酿成惨剧的事件不时就会见诸报端。家长、老师抱怨“都是手机惹的祸”。有一位老师说道:“现在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学生为了心爱的手机,就与老师、班主任及管理人员斗智斗勇。有的学生会把手机装在塑料袋里,埋在学校某个隐蔽的角落。他们这般绞尽脑汁,与老师斗法,最终学会的是狡诈。”“狡诈”,这无疑与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手机无处不在,校园里“低头一族”也是随处可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更好地应对手机进校园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首先要从根源上明确学生酷爱手机的原因。

一、為什么学生爱手机

学生玩手机的时间主要分为课内与课外,所以从这两个时间段来分析。

(一)课堂上玩手机

学生在课堂上偷偷摸摸玩手机,老师怒不可遏,冲动之下言语或行为可能不当引发学生情绪失控,导致师生冲突,最后很有可能酿成悲剧。但是同一个学生,他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会玩手机。有些老师的课堂富有特色与激情,语言幽默,活动丰富,讲解生动,引人入胜,“好课堂”战胜了“好手机”,学生抛弃了手机,转而投入了课堂和学习的怀抱。所以,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我们需要理清的是课堂好还是手机好的问题。

(二)课后玩手机

学生在课后用手机主要就是玩游戏、看小说、刷微博、逛论坛、聊聊天。为什么他们吃饭、睡觉都离不开手机呢?那是因为手机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手机里的内容新鲜刺激,更能引起他们的好奇与兴趣,满足了他们内心的需要。这些需要可能是倾听与倾诉的需要、可能是了解外面世界的需要、也可能是希望获得认同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的位置排在了吃饭、睡觉和学习的前面,所以他们废寝忘食,沉溺其中。因此学生课后玩手机,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手机世界比校园生活更精彩。

当我们理清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玩手机的根本原因之后,我们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对症下药,扭转手机世界比课堂学习更吸引人、手机世界比校园生活更精彩的局面,指导学生有效平衡学习、生活、手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性认识手机、利用手机,变“手机之祸”为“手机之福”,从而使学生能阳光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二、怎样更好应对学生玩手机

(一)构建精彩课堂,吸引学生专注

如果说老师与手机之间是一场PK赛的话,老师靠什么战胜对手、吸引学生的目光呢?根据调查,学生都喜欢具有幽默风趣、正直公平、善良可亲、风格鲜明等特质的老师。所以老师的穿衣打扮、语言功底、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等都会成为影响老师教学风格的因素。

1.教师要重视着装礼仪

现在即便是农村的孩子,都已经有了很高的审美意识,他们会关注每一位老师的穿衣搭配。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曾有孩子说道,某某女老师一天换一套衣服,搭配得很漂亮。她一走进教室,就让人眼前一亮,学习的心情好像都变好了。某某老师一周总是穿着同一套衣服,节节课一个样,天天看,审美都要疲劳了。这种现象年级越高,表现的就越明显。因此,老师要在自己的着装礼仪上花点心思。清新、自然、有特色,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教师的职业属性又决定了我们的穿衣也会给学生一种示范和引领,因此着装要符合教师身份,穿奇装异服、打扮得像花蝴蝶一样是不可取的。

2.教师要打造风格鲜明的教学风格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各个学校都在自创模式。一种教学方式一旦成为“模式”,就成为一种固化的套子框住了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每天的每节课都用同一种模式学习,哪怕这个模式美味堪比山珍海味,“顿顿吃”,那也是会腻的。所以教师追求创新课堂、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必由之路。不同学科的老师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求变创新,或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或表演展示、或角色互换等等,设计新颖、寓教于乐、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中拉出来,激发起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这就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总之,老师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对手机这只“老虎”,需要从自身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好课堂来征服手机、吸引学生。

(二)转变挂念,因势利导,变“祸”为“宝”

1.转变观念,顺势而为

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这一代的孩子们就成长在这样的时代大环境中,利用手机、网络获取信息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必然选择。所以,把求知欲旺盛、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的青少年学生关在学校这座象牙塔内,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来应对考试挤“独木桥”,本身就是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相违背的。因此教师首先要真正转变“手机都是祸”的观念,智能手机不仅仅具有通话、收发短信的功能,它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学习工具。我们还需要做的工作是指导学生在手机网络的海量信息中怎样进行甄别、取舍,从而培养他们理性认识手机、利用手机的观念和意识;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利用手机的优势,结合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对电子产品容易操作上手的特点,找到手机与学生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走上健康玩手机、玩手机玩出精彩和能力的路子。

2.有效利用,变“祸”为“宝”

(1)班级博客或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我身边有位老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微信订阅号。他写他的班级、教学、学生,还写自己的业余生活。这些内容无疑会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想看看老师在文章里写到了什么?会写到他吗?走出校园的老师是怎样生活的?等等。老师如果借助手机与学生通过文字沟通交流,会更加走心,促使学生不断自省;反过来,学生的关注又推动老师勤动笔头,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学生的关注反而成就了老师。因此,用好社交媒体端看老师的造诣了。

这只是老师一己之力,如果推而广之,建立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指导学生利用它们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班级日常;把文娱活动、经典阅读、文摘推荐、课堂学习、班级管理在线化;建立博客、公众号的管理、运行、评价等制度,引导学生去做正能量的事。这样手机就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力助手,也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写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学习型APP的使用。现在有很多用于学习的手机APP,如网易出品的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有道口语大师等软件,而且开发团队为了吸引用户,也是想方设法,从界面设计、操作体验、激励措施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以英语学习类软件为例,从听、说、读、写,小学、中学、大学、职场等各方面入手,全方位、多渠道提供英语学习的资源,创造英语学习的方式和机会。如“沪江开心词场”这款软件,背单词就像打游戏一样不断升级,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善加利用这类学习型软件,通过手机建立学习小组,组织积分大赛、背词PK等,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工具,更是一个强大的学习工具。玩手机、抓学习,两不耽误,岂不美哉?

古时大禹治水,变“堵”为“疏”,方才奏效。就比如一扇门关得越死,学生就越是好奇里面有什么,削尖脑袋想钻进去瞧一瞧;打开门,大大方方让他们看,让他们用,建立制度,做好监管,或许不失为一条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老师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生写话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