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8-15 07:08李元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优秀生心理健康家庭

李元梅

近年来,在我省某县的农村地区相继发生了三起学生自杀的安全事故:第一起是因为被同学怀疑偷了手机,便投入学校的水窖溺水而亡;第二起是伙同其他同学偷了位于学校附近的手机店的手机,被公安机关调查后,在家喝农药身亡;第三起是痴迷上网玩手机,被家长禁止并进行了批评教育后,跳楼身亡。这三起事故均发生在农村地区。深刻反思,我觉得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所致,反映出我们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一、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风气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还有,受一切向钱看的小农思想、新的读书无用论及农村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欠佳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而现在,很多农村家庭表现为“四多四无”: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缘教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教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教导;四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多,对孩子无力教导。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力、方式欠佳,时间久了,就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易怒、偏激、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此外,家庭不和谐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多元观念下,离异家庭比例上升,父母离异、再婚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

(3)学生自身认知水平较低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自身的身心发展会带来人际适应、情感反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但因阅历浅、知识水平低、交际面窄、认知评价能力和应对技巧差、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在面对父母离异、教师批评、考试失利、同学猜疑等问题时,常常会难以正确对待,且容易情绪化,不能客观理智地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有心理问题往往也不愿意向教师、家长倾诉,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造成心理疾患,误入歧途。

(4)忽视学生心理调节。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考试、人际交往等压力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对学生有高期望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与学生自身能力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样便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综合症”;目前,许多学校都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室,但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将已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当成摆设,利用率低,实际作用小,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非是针对个别学生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后进生出现的人格偏差、暴力行为、学习障碍是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一些优秀生反而比后进生更需要心理调节。优秀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就被忽视了心理问题,但其心理承受力并不强大,有一点挫败就容易发脾气,甚至用轻生的念头面对压力。很多教师都持这样的观点:“放心优秀生,关心中等生,留心后进生。”对优秀生表扬多、批评少、迁就多、教育少。这种教育偏差,助长了学生不良心理的形成,反而是教师最放心的优秀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堪一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比如宣传栏、黑板报、校训标语、校园广播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校园心理健康的浓郁氛围。有条件、有师资的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使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课堂教学,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抵制不健康心理危害的能力。同时,学校要建立和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做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给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指导和帮助他们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具有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掌握心理不健康自我矫治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主动参加心理咨询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他们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也很重要。为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确保对学生活动做到全方位监督管理,提高教育效果。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具体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较多的学生重点进行家访或用通讯联系等方式,与家长密切沟通。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状况,增进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另外,学校要和学生所在村社及时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使学生的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学生教育、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加强心理疏导。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与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容易出现疑惑、敏感、好奇与焦虑等心理现象。为此,我们教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准备,在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出现之前,就要时时刻刻地去关注,否则,等到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再刻意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就大了,效果也不会太好。我们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增进其对自我的信心,最终塑造健康人格。如当学生不敢表达时,教师要尽量鼓励他们学会尝试;当其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多加指导,帮其解决困难,使其明白: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自己有信心。

(4)营造良好的氛围感化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育环境对约束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营造和谐的校园、班级氛围,用氛围去感化学生,使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不妨借鉴北京某所学校的做法,经常说好“十句话”,即为痛苦中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孤独中的学生说句温暖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通过这一活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心与心沟通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5)教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和情绪的方法。情绪是健全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面,对正常的情绪不能过多压抑,而要加以宣泄。如果学生有了烦恼,要鼓励其向同学或亲友倾诉;与同学有了矛盾,要鼓励其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消除误会。此外,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消除心中烦恼、宣泄情绪的好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从事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猜你喜欢
优秀生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庭“煮”夫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