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渴望和能力

2017-08-15 04:01张金利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张金利

【摘 要】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教会学生多少能力,而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在渴望与激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这样。本文结合自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渴望和能力的问题,认为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唤醒学生内在的渴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鼓舞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本文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唤醒渴望;掌握方法;鼓舞精神

我们知道,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之源。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需要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在的渴望。学生本身是具有不断追求的渴望和能力的,但这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激发与唤醒。当学生内在的潜能被激发与唤醒,就能培养其不断追求的渴望与能力。这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上的新要求。本文拟就此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唤醒学生的求知渴望

求知渴望,又叫做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即推动学习的主观动力。的确,从某种角度上看,求知渴望比知识更重要,更可贵。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就是对狗的唾液感到惊奇,经过试验和探求,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秘密;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感到惊奇导致发现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就是对水沸腾时掀动壶盖的现象感到惊奇,发现了蒸汽是有能量的,从而发明了蒸汽机。陈景润中学时代的数学老师,用两百年前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一科学悬念,点燃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陈景润正是在这种求知渴望的推动下,攀登上了当代数学的最高峰,成为采摘数学皇冠上明珠的勇士,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求知渴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如一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上“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堂课时,他首先让全体同学各自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了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对同学们说:“不管是谁,只要你告诉我,你画出的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立刻猜测出你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不信,可以试试看。”由于问题新颖、奇异,虽然言语不多,却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惊奇,推动学生去钻研,去探求,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唤醒学生的求知渴望,就要善于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用精神上的满足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如前面所提的这堂课,随着猜三角形内角度数活动的进行,教师特意将一组一组的数字板书出来。学生一边看,一边想:从众多事实中,逐渐悟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纷纷举手说:“噢!老师猜内角度数的方法我会了。”人的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特别是经过自己千辛万苦而达到愿望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的兴奋。这时,学生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整个课堂洋溢着解决问题后的欢乐气氛。

高明的教师不对学生奉献现成的结论,而要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具有内在规律的材料,唤醒学生强烈的内在求知渴望,促使学生开动思维机器,追求新知,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学生不断地追求新知,不仅要唤醒他们的求知渴望,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小学数学的实际看,学生学习方法的还处于朦胧的摸索与渗透的过程中,我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的方法。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如微信上的题:

5+3+2=151022;

9+2+4=183652;

8+6+3=482466;

5+4+5=202541;

则7+2+5=?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算式,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规律讲解出来,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学生不仅看到“现象”,而且,能从纷纭复杂的现象中,看出点“门道”来。这道题很多学生观察后就发现了计算规律,以第一个等式为例,5×3=15,5×2=10,15+10-3=22.依次写出151022.按这个规律很快写出答案:143547。

(2)思考的方法。学习数学其实就是不断转化看问题的角度。如从1加到100,依次相加费时费力,但高斯从两头按对称原理相加,得出50个101,等于5050就显得很简单。问题的难易就取决于思考的方法。如,25×16,列竖式直接乘,那不是思考,改写成为25×4×4得出400,就是思考,它使计算过程简便了。

(3)自学的方法。数学教学中,一般可以按“看”、“想”、“议”、“讲”、“练”的程序组织自学。“看”是指学生看教材;“想”是指学生思考问题的结论,还原思考问题的过程;“议”是指学生议论,质疑问难;“讲”是指教师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这是一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动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

(4)总结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认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使之融会贯通。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有法可循。如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在低年级可以用数字猜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共有8个头,22只脚,问有几头鸡,几只兔?”由于数字较为简单,用列表猜测的方法可以知道是5只鸡,3只兔。而随着学习阶段的变化,问题中的数字变大,同时我们又要接触“假设法”。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兔子,或者假设全部是鸡,或者假设一半鸡,一半兔。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来,帮助他们顺利解决问题。

(5)还有一些情境想象的假设法。对于上述的鸡兔同笼问题,我们也可以把假设法发展成为情境想象法:假设一声令下,所有兔子举起两只前脚。8个头就应该16只脚落地。22-16=6,这个6是兔子举起的前脚,于是兔子3只呼之欲出。受此启发,另外一位同学想象:金鸡独立,兔子起立的情境,这时所有动物只有一半的脚着地,22÷2=11,11-8=3,这个3就是兔子多出的一只脚,所有兔子有3只。当然,还可以有别的想象解题方法。

教会学生掌握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交给他们一把“钥匙”,他们有了这把钥匙就能自觉地、主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开拓前进的航道。

三、鼓舞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渴望和能力,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引导。

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目标。这个目标,既不能高,也不能低,要刚好是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要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适合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要求。

其次,教师要热情洋溢地肯定学生主动追求的成绩,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最后,就是教师要鼓舞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和精神。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不仅不应该责备他们,而且要多多安慰他们,耐心地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一旦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渴望,同样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喷射出灿烂夺目的火焰。

总之,学生是一座冰山,其巨大的潜力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挖掘。他们也如同一块原子弹,威力巨大,但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去引爆它。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渴望和能力,就是引爆学生学习的无穷动力!

参考文献:

[1]岳欣云,董宏建.论小学生数学隐性学力的提升[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63-68;

[2]梁瑞兰.遵循认知特点,强化指导方法——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J].学周刊,2016(29):172-173;

[3]董桂友.遵循认知特点,强化指导方法——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思考[J].华夏教师,2017(03):15;

[4]盖青山.对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