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觉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行动变革

2017-08-15 23:41庄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行动音乐教学变革

庄悦

【摘 要】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音乐教学经验,围绕通觉原理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行动变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文章对通觉原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意义以及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行了简单论述,希望可以在基层音乐教师面对相似问题是,本文可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通觉原理;小学;音乐教学;行动;变革

一、通觉原理的概念及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意义

1.通觉原理的概念

艺术通觉又称艺术通感、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通常是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由浅及深的欣赏、感知,并实现多感观之间的转化与互通的过程。艺术通觉的形成不仅要靠在校期间的相关艺术学习,也是社会生活与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做为一名有着多年基层教学实践经验的音乐教师,我认为在通觉原理下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有助于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思维,将原本抽象、无形的音符通过多感观的相互作用逐渐演化为形象、具体、生动的全新艺术形式,对提升学生感知艺术的境界十分有利。

2.通觉原理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以《小青蛙找家》课时学习为例,我们在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材要求及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归纳出以下几个教学重点:①将此曲独白中的“跳跳”唱得短促而有弹性,同时注意控制歌唱速度。②通过组织学生跟随欢快的音乐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使学生对歌曲中欢快的场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

(1)通觉原理的应用可将教学重点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面,音乐一直被称之为“听觉的艺术”,而一个人对音乐的欣赏与感知能力是建立在对已有生活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的。这也就意味着,在面对生活与情感体验十分有限的小学生时,想要通过单纯的听觉感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创作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此时,我们若将通觉原理引入教学活动中来,就完全可以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与欣赏由单纯的听觉,逐渐拓展至视觉、触觉乃至其他感观上来,将原本抽象,难以体会与理解的学习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觉原理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为一名基层音乐教师,并结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我认为,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我们应将教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做为首要任务。太过专业与程序化的教学方式,显然并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小学生的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那么此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使用通觉原理,将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以一种形象且趣味性更强的方式体现出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觉原理的应用可优化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音乐信息的传播方式,应该根据受众的音乐理解能力来选择,同时,也要将传播效率做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所说的传播效率,通俗的说,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与速度。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信息传播效率的衡量标准主要为是否省时、是否省事、是否高效。

二、通觉原理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活动的改革

1.通觉原理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改变

(1)通觉原理下小学音乐教学流程上的改变。自通觉理论提出以来,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所发生的最大变化就在教学流程上,我们的教学流程已经逐渐从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以及乐曲的反复听与练习,过渡到乐曲欣赏、运用通觉原理以直观的形式体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多感观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简单讲解与练习并最终完成教学活动。

在通觉原理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不仅发生了流程上的改变,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教学流程改变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收获以及对固有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的改变。通过本人对本校学生自音乐课堂中应用通觉原理之后整体状态及学习收效的了解,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兴较之以前更加浓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思维活跃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2)通觉原理下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上的改变。自通觉原理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更加在意其是否符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与对现有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与活跃程度也大大提高,这正与素质教育对各科教师尽快转换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转变的要求不谋而合,对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通觉原理下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上的改变。我们可以将课外音乐活动、教材之外的相关内容与音乐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入课外音乐活动与内容是在通觉理念下基层音乐教师较为注重的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众所周知,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形式较之教材内容趣味性更强,体现形式也更加直觀,这对完成多感观之间的相互转换与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钦权.论色彩的音乐性表现──色与音的同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1).

[2]朱吉虹,廖海进,陈星海.音乐元素在视觉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新西部,2010(11).

猜你喜欢
行动音乐教学变革
变革开始了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