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思考

2017-08-15 07:51林巧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独立性自主实践

林巧燕

【摘 要】家长们应当注意发展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自主精神和自理自立能力,孩子也应当尽量摆脱对父母的种种依赖。孩子的独立性要在家长引导下,才能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本文简要概括了十个创造独立生活的条件,例如自己安排时间,自己管理属于自己的事等。

【关键词】家庭;培养;独立性;自主;实践

父母最愿意看到的是孩子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出息,但是却很少关注他们独立性的培养,总喜欢把孩子揽在怀中,不舍得放出家门。殊不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才能实现孩子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出息的愿望。纪伯伦也说过:你们可以给孩子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在社会上生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包括自主性,自理自立能力等。在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的人才,都有很强的独立性。

199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杰出青年儿童时期的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接近70%的杰出青年在儿童时代非常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实际上,就孩子的成长而言,独立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乃至一生的幸福而言,其作用比读书成绩更为重要,它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

鉴如此,不少教育专家呼吁:家长除了关心子女的学习之外,更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在子女教育上要放开手脚,注重锻炼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当家作主;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

然而,透视一下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或许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的缘故,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成才=高分”这一公式在许多家长眼里是天经地义、无需证明的公理,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重智轻德、重智轻能、重智轻体的“一重三轻”状况。教育方法是两种极端并存:一种无视孩子的权益,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极端是一味地娇宠溺爱,父母眼中的“贵族们”,躺在襁褓中,风不吹,雨不淋,终年恒温,有求必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依赖家长,做事没有主张,遇到问题不能主动想办法解决。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人一生离不开的学校,人之所以成才,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家庭教育是这一合力中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在美国,家长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下了很大的功夫。

有个说法,“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如果你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

在美国,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

在日本也一样,人们很少看见抱孩子的母亲。下雨天,常有这样的场面出现:三四岁的孩子穿着雨靴,背着小包,撑着小伞跟在大人后面走。有时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只能自己爬起来继续走路。

在寒冷的冬天,日本的孩子都是穿着较单薄的校服去上学,即使家长有私家车也不可以用车送孩子上学,学校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孩子的韧性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这些体制都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社会中的独立生活,与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中国父母培养孩子不妨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家长太累,责任心太强。的确,许多时候,家长成了孩子的“代办”。从生活的琐事到思考问题,都一“代”到底。其实这样做,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懒惰性,缺乏自立意识,导致自理能力和自我调控、管理能力不强。怎样改变这一教子弊端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在實际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独立的个性。

一、让孩子自己去安排时间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等等,或者什么也不干。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二、让孩子做自己空间的小主人

教育孩子,何妨给孩子留下一点空间,如果一味把孩子当做服务命令者,自己当成发号施令者,往往会使大人与孩子之间形成对立。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好象就怕孩子闲着,看到孩子在那里玩,或者做完一件事情有空闲的时候,马上会来一句:“**,你去干什么去!”要不就是要孩子立即做一个作业,或者干另外一件事情。因此有些孩子常常为了赢得自己的时间,放松了学习速度,在学习中穿插玩耍,搞点小动作,反而影响孩子的教育与学习。

三、鼓励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其实当孩子完成某种家务事,也培养了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四、适当地找“苦”给孩子吃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有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然而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可以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每逢周末都会带孩子去农村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和意志。

五、交还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可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但也提出要求,就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到底,把舞蹈学好。

六、让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却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了。

七、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们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打架、吵嘴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孩子了解群体社会行为规则的窗口。家长不能以自身的好恶、道德观来判断孩子间的是非对错,而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等,让孩子自己学着解决矛盾。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八、教育孩子要懂得抓住机遇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機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曾经一个孩子偶然间同母亲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母亲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把握住一个机会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激妈妈的提醒,以后就很主动地在各种机会中表现自己。

九、为孩子树立一个竞争对手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有一个孩子在某阶段的测试上竟成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父母不但没有过多地责备他,而是一再鼓励他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与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同学比。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父母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

十、让孩子自己去创造题目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油然而生的,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知道如何学习、选择及解决问题,而非事事依赖父母。家长对孩子富有建设性的想法更要加以鼓励,并给以正确引导。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父母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用上新点子。”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了。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培养独立性的第一步,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的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笔者在通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实习经验的积累,认为孩子的独立性应该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代替他,这是一个教育原则,家长要用理性的爱来对待孩子。如在家中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入厕,自己整理玩具等。看孩子做不好也不能够代办,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要家长明白,孩子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我们都应该鼓励他,孩子在获得鼓励后,就会产生自信,这种感觉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但对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也应该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让他们慢慢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成长,并及时鼓励,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进步。另外,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也很重要。因为孩子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困难,不要看到孩子受了一点挫折、哭闹就心软,从而放弃要求,此时大人们更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孩子帮助与支持,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走的。

总而言之,独立性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对人一生的发展和成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必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马克著.美国父母怎样培养孩子[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2):2-4.

[2]于红著.来自空中的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家咨询热线[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7):343-351.

[3]张敏著.婴幼儿最佳素质教育方案[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5):115.

[4]黄苏著.让孩子快乐成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7):241-246.

[5]斯特娜(美)著.张艳华译.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7):223-229.

[6]陈鹤琴著.怎样做好父母[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9:179―186

[7]周明星,曾令国著.家庭教育新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227-230.

[8]卫华著.21世纪我们这样作家长[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11):146-156

[9]张琨等著.蒙台梭利幼儿家庭教育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5):73-75.

[10]姚磊,杨贤著.小鬼当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8)1-7.

[11]于春林,曾会莲著.中国隔代幼儿教育“案例”带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7):48-52.

猜你喜欢
独立性自主实践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