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

2017-08-16 09:33李唯睿
当代贵州 2017年30期
关键词:火把节水城县水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唯睿

全域旅游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唯睿

水城县围绕凉爽气候品牌、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峡谷地貌、绚烂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做足文章,以全域理念引领旅游发展,全力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盛夏7月,水城县海坪彝族小镇人气“爆棚”。

“这里不仅天气凉爽,而且民风很淳朴,来了3天,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来自香港的游客陈国熙赞不绝口,“我是来参加火把节的。”

今年的7月17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和陈国熙一起来参加火把节的还有2000多名来自香港、澳门、广东、湖南的游客。

人无我有助“井喷”

地处乌江和北盘江分水岭地带的水城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水城旅游起步较晚。

“真没想到,这次重游水城,给了我这么多惊喜。”时隔6年,云南游客刘晓明对水城的印象彻底改变了。在他的记忆中,6年前的一次游玩,景区少,坐车时间长,玩得累。

今年,带着家人再次来到水城,刘晓明选择了自驾。汽车从北盘江大桥驶过时,刘晓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被“超级工程”所震撼。在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体验了刺激的滑草项目;在野鸡坪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欣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牌房车、悬崖酒店;观看了竞争激烈的国际山地自行车、摩托车越野赛事;在米箩农旅园区体验了水上乐园、果品采摘,一家人玩得意犹未尽。

6月22日,水城县人民政府与贵州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就联合开发“世界第一高桥”旅游资源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这将有助于提升水城县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内容和形式。”水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龙挺说,“桥旅融合发展”对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

冬可滑雪,夏可滑草。地处西南却同时拥有中国纬度最低的滑雪场和坡度适中、面积较大的滑草场,这就是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的独特之处。“滑草是一项前卫运动,和滑雪一样,能给运动者带来动感和刺激。”7月5日,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草场项目对外营业,管理处大队队长樊华介绍。

近年来,水城县围绕凉爽气候品牌、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峡谷地貌、绚烂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做足文章,以全域理念引领旅游发展,全力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全县旅游收入从2012年的3.06亿元增至2016年的17.11亿元,年均增幅达54.2%。

人有我优富百姓

随着六盘水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提炼与升华,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进一步融合,促进水城全域旅游发展渐入佳境。

“东有千户西江苗寨,西有千户海坪彝寨”,水城县以“搬一个寨子,打造一个景区”思路,以集中搬迁方式,在野玉海景区建设千户彝寨,从建筑主体到细节都极具民族特色,凸显了彝族元素,充分传承了彝族传统文化。将移民搬迁融入景区建设,以景区带动贫困户就业和创业,走出了一条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搬迁扶贫新路。

“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城里乡下都能旅游,水城县处处是景区。”说起水城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城县旅游局局长曾丹底气十足。近年来,水城县立足实际,构建起农旅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季有花赏,四季有果摘。在米箩镇,有很多供游客采摘的水果:猕猴桃、杨梅、李子、樱桃等。在刚对游客开放的番茄采摘园,游客欧双娥一边摘一边尝,并不时发出感叹:“居然有13个品种的西红柿。”不仅可以观光、采摘,游客还能“玩水”。米箩镇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主题水上乐园,自6月底水上乐园开业以来,近一个月的时间,临近水上乐园的米箩镇倮么村增加了三分之二的客流量。

近年来,水城县通过自筹、整合、招商、融资等渠道,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大力建设改造景区景点及周边基础设施。全县各景区的游乐设施、接待设施、道路、通讯、供电等硬件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一批国家级旅游景点应运而生,景区已由“一枝独秀”变成了城乡“遍地开花”。

目前,水城县有国家级旅游资源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红色旅游景点5个,少数民族特色风情旅游点10个,建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旅游住宿床位2000张,旅游车辆座位数达1600座,特色旅游餐饮企业160余家,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文化为魂铸品牌

彝族文化是水城县着力打造的旅游品牌。2016年,水城彝族火把节吸引了10万外地游客,掀起了水城民族文化旅游的高潮。

“今年继续举办火把节,档次更高,活动更丰富。”水城县玉舍镇党委书记莫小鹏介绍,今年将在两个农历六月(2017年是平年,闰六月)各举办一场火把节,第二个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将在8月12日至16日举行,届时,将有500余名国外彝族代表、省内外30余万名彝族同胞齐聚野玉海海坪,点燃火把节的狂欢。

旅游最大的魅力在于“感受另一个世界,体验另一种生活。”来到水城的游客不仅是享受这里凉爽的气候,也希望通过一些民俗活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

水城县玉舍滑雪场。(贵州图片库供图)

野玉海风光。(胡小柳 / 摄)

唱彝歌,说彝话,吃彝饭。“我觉得这趟旅行十分值得,感受到了独特的彝族文化。”海坪景区,来自广东肇庆的游客张秋林说。在海坪彝寨一家特色餐饮企业,客人可以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观看民族表演;而在另一家饭店里则可以听彝族姑娘小伙们唱祝酒歌。

如果说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是野玉海国家山地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在小镇里的彝族风情街则是小镇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走进彝族文化小镇,在青石街两旁,10个组合院落由朴素而不失精巧的民居构成,层层叠放,相互连通,在充分展示彝族绚烂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将民族特色餐饮、休闲、旅游商品研发、民族服饰展示与销售等功能集于一体。“这幅彝族风情画很有特色,价格不贵,还可以收纳遥控器。”四川游客蒙庆华刚从滑草场滑完草就来到了风情街买纪念品。

文化支撑,方显民族特色;文化为魂,方能走得久远。水城县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结合之路,秉承合作创新、开放共享的精神,结合少数民族的特色,打造了海坪彝族小镇、陡 苗族小镇、米箩布依小镇、龙场白族小镇等民族特色小镇。

(责任编辑 / 顾海凇)

猜你喜欢
火把节水城县水城
彝族火把节民俗纹样元素分析与开发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以生态文旅为底色绽放水城魅力
王 洪 摄影作品欣赏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人本文化”的口头表述和行为实践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