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松、皓月不同地域保育系比对试验初报

2017-08-16 04:22张学明范厉健谷利群周金钱
蚕桑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丝质茧层茧丝

张学明,范厉健,谷利群,应 杰,周金钱

(1.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313102;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310020)

菁松、皓月不同地域保育系比对试验初报

张学明1,范厉健1,谷利群2,应 杰1,周金钱2*

(1.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313102;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310020)

菁松×皓月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生产应用,实现了我国多丝量品种的第四次更新换代;持续30余年为全国生产上的主要多丝量品种,为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菁松、皓月原种繁育性能,解决“菁松×皓月”在生产应用中的问题,经鲁、苏、浙三省蚕种主管部门协商,从2015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山东、江苏、浙江生产上应用的菁松、皓月原原种的比对试验。通过2年试验表明,由于各地对品种的要求有所差异,在保种过程中有所侧重,不同地域(鲁系、苏系、浙系)菁松、皓月原原种的性状表现出各有所长。

菁松、皓月;不同地域品系;比较试验

菁松×皓月是我国自主育成的产茧量高、茧丝质优、强健好养的一对多丝量蚕品种。自1982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相继在浙江、山东、四川、安徽、陕西、江苏、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山西、新疆等20多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菁松×皓月的大面积推广,实现了我国多丝量蚕品种的第四次更新换代,对提高我国原料茧质量,促进蚕桑、丝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国蚕丝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应用时间最长,覆盖省份最广,饲养数量最多、经济效益最巨的优良蚕品种。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全国主要蚕茧产区除“两广”外春期饲养的主要品种。

菁松×皓月能保持优良性状,除品种自身的基本因素外,与在应用过程中,加强异地复壮,做好种性维持,不断改进不良性状密不可分。如1990~1992年,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山东省烟台桑蚕原种场、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就进行了菁松、皓月的原原种种性保持和异地系统种性比较,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同保育系更换的建议[1]。1993年,浙江省将本省保育的浙系菁松B,更换为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保育的镇系菁松B;浙系皓月A更换为山东烟台桑蚕原种场鲁系皓月A。山东省,采用了浙系菁松A×鲁系菁松A,镇系皓月A×鲁系皓月A的方法,建立了供生产应用的新系统。1999~2001年,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省蚕种公司,采用浙系、鲁系、镇系进行循环杂交(即鲁系×浙系、浙系×镇系、镇系×鲁系)的形式,对菁松、皓月母种进行了系统复壮和改良,于2002年在浙江省原蚕种场生产比较[2]。2005~2006年,山东省烟台桑蚕原种场、浙江省湖州蚕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又开展了1次异地系统种性比较试验,对各地品系的卵质、体质、茧质、丝质等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查[3]。这些工作的开展,对菁松、皓月的品种种性保持,防止品种性状退化,延长品种使用寿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菁松、皓月原种繁育性能,探讨和解决菁松×皓月在当前生产应用中的问题,经山东省广通集团、江苏省蚕种所、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协商,决定成立“鲁、浙、苏菁松皓月比对协调组”,制订实施方案,于2015年开始“鲁(系)苏(系)浙(系)菁松、皓月原原种比对试验”,时间暂定2年。现将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承担的鲁系、苏系、浙系菁松、皓月原原种比对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1试验目的

通过山东、江苏、浙江3个不同地域保育的菁松、皓月原原种品系试验比对,调查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判断其性状的变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用品系种性保持方案。

2试验材料和方法

2.1供试材料

2015年:

菁松A:山东广通、江苏浒关、浙江和顺2014年生产的原原种各1张;

菁松B:山东广通、江苏浒关、浙江和顺2014年生产的原原种各1张;

皓月A:山东广通、江苏浒关、浙江和顺2014年生产的原原种各1张;

皓月B:山东广通、江苏浒关、浙江和顺2014年生产的原原种各1张。

2016年,浙江和顺生产的(鲁系、苏系、浙系)菁松A,(鲁系、苏系、浙系)菁松B;(鲁系、苏系、浙系)皓月A,(鲁系、苏系、浙系)皓月B原原种各1张。

2.2试验方法

2.2.1试验时间、地点

2015、2016年春蚕期,浙江和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浙江长兴)。

2.2.2试验设区

(鲁系、苏系、浙系)菁松A,(鲁系、苏系、浙系)菁松B;(鲁系、苏系、浙系)皓月A,(鲁系、苏系、浙系)皓月B,每个品系各饲养3蛾区,共36区,2年重复。

2.2.3操作要求

饲养技术,按DB33/T217.4-2007;种茧期,按原原种要求手工个体选种茧;交配方式,甲、乙、丙异蛾区交配;每区在盛发蛾日制2张原原种(毛种)作继代和卵质调查之用。缫丝样茧,于种茧期手工个体初选之后,在每区落选的普通茧(未削茧)中,抽取80粒普通茧作缫丝样茧,上蔟后第10~12 d送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丝质检验中心缫丝检验。

2.3调查项目

2.3.1卵期

折净率、单蛾产卵数、良卵率、不受精卵率、生种率、卵色、卵壳色、淡色卵发生率、产附情况。

2.3.2蚕期

孵化率、g蚁头数、各龄经过、垫中经过、发育整齐度、5龄盛食体重、体形、3眠蚕发生率、5眠蚕发生率等。

2.3.3种茧期

幼虫生命率、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公升粒数、kg茧颗数、收茧量、普通茧率、茧长、茧幅、茧形、茧色、缩皱等。

2.3.4丝质

一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纤度、出丝率、粒茧丝量、清洁、净度等。

3结果与分析

3.1卵期调查结果

3.1.1菁松A

卵面,浙系、苏系较整齐,鲁系,不整齐;产附,浙系、苏系均好,鲁系,较差。苏系、鲁系,有淡色卵,少量生种;浙系,没有淡色卵和生种发生。

单蛾产卵数:浙系504粒>苏系487粒>鲁系460粒;

良卵率:浙系97.16%>鲁系94.75%>苏系92.58%;

不受精卵率:浙系2.43%<鲁系4.63%<苏系5.77%;

1日孵化率:苏系93.19%>鲁系89.67%>浙系86.87%;

实用孵化率:苏系95.11%>浙系94.04%>鲁系91.32%。

从卵期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表1。

3.1.2菁松B

卵面,鲁系、苏系、浙系均整齐;产附,均好。

单蛾产卵数:浙系483粒>苏系472粒>鲁系441粒;

良卵率:浙系97.98%>苏系95.85%>鲁系95.56%;

不受精卵率:浙系1.62%<苏系3.17%<鲁系3.61%;

1日孵化率:浙系92.01%>苏系91.97%>鲁系82.47%;

实用孵化率:苏系94.35%>浙系93.36%>鲁系81.78%。

从卵期调查结果来看: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表2。

3.1.3皓月A

卵色,鲁系、苏系、浙系均一致为灰紫色;卵面,均整齐;产附,均好。

单蛾产卵数:浙系540粒>苏系517粒>鲁系499粒;

表1 菁松A不同地域保育系卵期调查结果Table 1 Survey of egg stage of Jingsong A of different regions

良卵率:浙系98.91%>苏系95.71%>鲁系94.92%;

不受精卵率:浙系0.51%<苏系3.02%<鲁系3.12%;

1日孵化率:苏系93.44%>鲁系93.12%>浙系91.76%;

实用孵化率:鲁系95.92%>浙系95.78%>苏系95.23%。

从卵期调查结果来看: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表3。

3.1.4皓月B

卵色,苏系、浙系均一致为深灰色,鲁系银灰色;卵面,均整齐,产附好。

单蛾产卵数:浙系512粒>鲁系504粒>苏系487粒;

良卵率:浙系98.74%>鲁系97.05%>苏系96.20%;

不受精卵率:浙系0.64%<鲁系1.61%<苏系1.98%;

1日孵化率:浙系94.45%>苏系92.87%>鲁系90.79%;

实用孵化率:浙系97.64%>苏系93.99%>鲁系93.05%。

从卵期调查结果来看:浙系优于鲁系优于苏系,表4。

3.2蚕期调查结果

菁松A:鲁系、苏系、浙系均发育整齐,眠起齐一,体形粗壮;

表3皓月A不同地域保育系卵期调查结果Table 3 Survey of egg stage of Haoyue A of different regions

表4 皓月B不同地域保育系卵期调查结果Table 4 Survey of egg stage of Haoyue B of different regions

菁松B:鲁系、苏系、浙系龄期经过相同,发育整齐,眠起齐一,体形粗壮;

皓月A:鲁系、苏系、浙系均蚕好养,发育整齐,眠起齐一;

皓月B:鲁系、苏系、浙系均好养,蚕儿眠起齐一,发育整齐。

3.3种茧期调查结果

3.3.1菁松A

虫蛹统一生命率:苏系96.32%>鲁系93.08%>浙系91.27%;

全茧量:鲁系1.66 g>浙系1.65 g>苏系1.64 g;茧层量:鲁系0.451 g>苏系0.428 g>浙系0.410 g;茧层率:鲁系27.21%>苏系26.20%>浙系24.80%。

从种茧期调查结果来看:鲁系优于苏系优于浙系,表5。

3.3.2菁松B

虫蛹统一生命率:浙系97.49%>苏系96.93%>鲁系79.20%;

全茧量:浙系1.73 g>苏系1.59 g>鲁系1.56 g;茧层量:浙系0.436 g>鲁系0.414 g>苏系0.393 g;

茧层率:鲁系26.63%>浙系25.19%>苏系24.63%。

从种茧期调查结果来看:浙系优于苏系、鲁系;苏系在体质、全茧量上优于鲁系,鲁系在茧层量、茧层率上优于苏系,表6。

3.3.3皓月A

虫蛹统一生命率:浙系94.80%>鲁系93.64%>苏系93.56%;

全茧量:浙系1.69 g>鲁系1.59 g>苏系1.56 g;茧层量:浙系0.392 g>鲁系0.376 g>苏系0.367 g;茧层率:鲁系23.66%>苏系23.50%>浙系23.27%。

从种茧期调查结果来看:浙系优于鲁系优于苏系,表7。

3.3.4皓月B

虫蛹统一生命率:浙系96.85%>苏系95.95%>鲁系95.03%;

全茧量:浙系1.60 g>鲁系1.58 g>苏系1.46 g;茧层量:鲁系0.392 g>浙系0.381 g>苏系0.348 g;茧层率:鲁系24.80%>苏系23.81%>浙系23.78%。

从种茧期调查结果来看:浙系、鲁系优于苏系;浙系在生命率上优于鲁系,鲁系在茧层上优于浙系,表8。

表5菁松A不同地域保育系种茧期调查结果Table 5 Survey of cocoon stage of Jingsong A of different regions

表6 菁松B不同地域保育系种茧期调查结果Table 6 Survey of cocoon stage of Jingsong B of different regions

表7 皓月A不同地域保育系种茧期调查结果Table 7 Survey of cocoon stage of Haoyue A of different regions

3.4丝质调查结果

3.4.1菁松A

茧丝长:鲁系1100 m>苏系1054 m>浙系967 m;

解舒丝长:苏系812 m>浙系791 m>鲁系745 m;

解舒率:浙系81.82%>苏系77.10%>鲁系68.00%;

茧丝纤度:浙系2.849 dt>鲁系2.795 dt>苏系2.631 dt;

茧丝量:鲁系0.341 g>苏系0.308 g>浙系0.306 g;

净度:浙系95.42分>苏系93.34分>鲁系90.84分;

出丝率:鲁系18.14%>苏系17.92%>浙系16.82%。

从丝质调查结果来看:表现不一致。总体上,鲁系在量的项目上优于浙系、苏系;浙系在净度上表现较优,表9;

3.4.2菁松B

茧丝长:浙系1133 m>苏系991 m>鲁系914 m;

解舒丝长:浙系985 m>苏系704 m>鲁系648 m;

解舒率:浙系86.97%>苏系71.01%>鲁系70.32%;

茧丝纤度:鲁系2.894 dt>浙系2.837 dt>苏系

表8 皓月B不同地域保育系种茧期调查结果Table 8 Survey of cocoon stage of Haoyue B of different regions

表9 菁松A不同地域保育系丝质调查结果Table 9 Survey of silk quality of Jingsong A of different regions

2.498 dt;

茧丝量:浙系0.357 g>鲁系0.294 g、苏系0.294 g;

净度:苏系95.00分>浙系92.09分>鲁系90.83分;

出丝率:浙系18.37%>苏系16.45%>鲁系16.13%。

从丝质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浙系除净度外其他均优于苏系优于鲁系;苏系略优于鲁系,表10。

3.4.3皓月A

茧丝长:浙系990 m>苏系948 m>鲁系875 m;

解舒丝长:苏系867 m>浙系823 m>鲁系673 m;

解舒率:苏系91.06%>浙系82.93%>鲁系76.95%;

茧丝纤度:鲁系2.887 dt>浙系2.711 dt>苏系2.548 dt;

茧丝量:浙系0.298 g>鲁系0.281 g>苏系0.269 g;

净度:浙系92.92分>鲁系90.42分>苏系89.58分;

出丝率:鲁系16.33%>浙系15.43%>苏系14.88%。

从丝质调查结果来看:表现不一致。浙系,除净度外其他均优于苏系优于鲁系;苏系略优于鲁系,表11。

3.4.4皓月B

茧丝长:浙系1002 m>苏系919 m>鲁系876 m;

解舒丝长:鲁系762 m>浙系734 m>苏系684 m;

解舒率:鲁系87.14%>苏系74.57%>浙系73.66%;

茧丝纤度:鲁系2.903 dt>浙系2.741 dt>苏系2.606 dt;

茧丝量:浙系0.306 g>鲁系0.282 g>苏系0.266 g;

净度:苏系95.00分>鲁系91.67分>浙系91.25分;

出丝率:苏系17.33%>鲁系16.39%>浙系15.95%。

从丝质调查结果来看:表现不一致。鲁系略优于浙系、苏系;浙系在量的项目上略优,苏系在质的项目略优,表12。

4综合评价

经2年试验比对,菁松、皓月各地域保育系综合结果为:

4.1蚕期

菁松A、菁松B:蚕儿均发育整齐,经过相近,眠起齐一,体形粗壮;

表10 菁松B不同地域保育系丝质调查结果Table 10 Survey of silk quality of Jingsong B of different regions

表11 皓月A不同地域保育系丝质调查结果Table 11 Survey of silk quality of Haoyue A of different regions

表12 皓月B不同地域保育系丝质调查结果Table 12 Survey of silk quality of Haoyue B of different regions

皓月A、皓月B:蚕儿均发育整齐,经过相近,眠起齐一,好养。

4.2卵质

菁松A: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菁松B: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

皓月A: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皓月B:浙系优于鲁系优于苏系。

4.3强健度(虫蛹统一生命率)

菁松A:苏系优于鲁系优于浙系;菁松B: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

皓月A: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皓月B: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

4.4茧质

菁松A:鲁系优于苏系优于浙系;菁松B: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

皓月A:浙系优于鲁系优于苏系;皓月B:浙系、鲁系优于苏系。

4.5丝质

菁松A:不一致。鲁系在量的项目上优于浙系、苏系;浙系净度较优;菁松B:浙系优于苏系优于鲁系;

皓月A:不一致。浙系除净度外其他均优于苏系优于鲁系;皓月B:不一致。鲁系略优。

5讨论

(1)菁松×皓月保持30多年来无论在推广面上,还是在推广量上,均保持全国多丝量品种之首,是与不定期进行不同地域保育系之间比对与种性保持密不可分的。

(2)就多丝量品种来说,目前很少有品种在总体性状指标上超过菁松×皓月,因此,衡量一个品种的先进与否,不能简单的以使用时间长短而论,种性保持工作对维持品种生命力非常重要。

(3)比对试验表明,不同地域(鲁系、苏系、浙系)菁松、皓月原原种的性状,由于各地普通种场、农村及丝绸部门对品种的要求有所差异,因而,在保种过程中有所侧重,持续几年后表现出各有所长。

(4)不同地域(鲁系、苏系、浙系)菁松、皓月的繁育性能,一代杂交种的性状表现,有待进一步试验。

[1] 王章娥,孙毓瑜,王如兰,等.菁松、皓月异地系统种性比较试验[J].蚕桑通报,1993(2):40-43.

[2] 余昌伟,陈海鹏,陶涛,等.家蚕春用品种菁松·皓月的复壮系比较试验[J].蚕桑通报,2003,34(1):23-25.

[3] 王章娥,刘明珠,丁农,等.菁松、皓月复壮系的种性调查试验[J].中国蚕业,2006,27(3):23-24.

Conservation Constract of Jingsong and Haoyue in Different Regions

ZHANG Xue-ming1,FAN Li-jian1,GU Li-qun2,YING Jie1,ZHOU Jin-qian2*
(1.Zhejiang Heshun Modern Agriculture Co.,Ltd.,Huzhou 313102 Zhejiang,China;
2.Extension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20,China)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Jingsong×Haoyue began from 1980 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industry in China.To improve the breeding performance of parent eggs of F1 hybrid of Jingsong×Haoyu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the conservation constract of grand parent eggs of F1 hybrid of Jingsong×Haoyue in Shandong,Jiangsu and Zhejiang was carried out from 2015.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varieties varied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regions,and the characters of grand parent eggs of F1 hybrid of Jingsong×Haoyue in Shandong,Jiangsu and Zhejiang showed diffrent good points.

Jingsong,Haoyue;varieties of different regions;constract experiment

S882.2

A

0258-4069[2017]01-020-09

张学明(1965-),男,浙江桐乡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蚕种繁育。E-mail:2938324092@qq.com

周金钱,男,研究员。E-mail:zjscs@163.com。

猜你喜欢
丝质茧层茧丝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异想之旅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柞蚕生丝生产中原料茧处理技术
基于纳米TiO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