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组合考核方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7-08-17 13:15高佳琪
魅力中国 2017年18期

摘要:课程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和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核方式。本文剖析了传统规范化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合式考核的一般过程,并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说明了组合考核方式的实践。

关键词:本科课程;组合考核方式;教学质量提升

人才培养是普通本科院校的第一职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和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1]。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核方式,用期末一张卷衡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标准化的考试操作简单,有利于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系统掌握,但是这种考试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且并不适合全部课程的考核。

一、传统规范化考核方式的问题

(一)单一考核方式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传统的规范化考核方式仅用期末一张试卷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和老师只注重期末的分数,学生会疏于日常的学习与积累,任课教师也会降低试卷难度。最终的试卷分数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考试前,学生如果能把把教材上的内容背的越全面,越多,越牢固,那么期末考试的分數就会越高。然而这种记忆往往是死记硬背,多数同学考试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并没真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本科课程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程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然而规范化的考试会以统一的标准答案作为学生答题的效果评价,导致学生也记忆标准答案,缺少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扩展甚至创新。长此以往,抹杀了学生对问题其他解决方案的探索,极大限制和压抑学生的思维培养[2]。

(三)不利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更新

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学校将期末成绩视作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任课教师轻易不会更新授课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变动不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还会增加学生考试的风险。因此本科教学经常出现授课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学生很难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

另一方面,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有期末一张试卷,日常教学活动与环节并没有相应的考核,所以教学模式仅有教师课堂讲授,课堂成了任课教师的“一言堂”。高校课堂经常呈现的状况是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看手机、玩游戏。如果考核方式能够变成多元化组合式的,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与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组合式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

组合式考核就是将课程考核划分为多个考核环节,并对每个考核环节赋予权重,在整个教学的不同阶段实施一个或多个考核环节,最后根据各个考核环节的成绩及权重计算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常用的考核环节包括:出勤、课堂表现、阶段测验、随堂测验、课后作业、Presentation、学习报告、小论文、期末考试等。

第一步: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第二步:选择组合考核方式。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并结合知识、能力和组织要求的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构建组合考试体系。

第三步:考核方式的实施及结果分析。对每个考核环节的成绩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提高程度和素质提升程度。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更正。

三、组合式考核方法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被列为很多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比如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以及工程类专业。但是不同的专业对于《管理系新系统》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应用信息系统的各项技术。比如,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侧重与应用信息系统影响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则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管理信息系统》共有56学时,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和系统实现企业目标,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卓越的运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决策制定和实现竞争优势。该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分解如下:

1.知识能力:记忆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框架。

2.分析能力:理解当今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3.实践能力:能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实现竞争优势。

针对课程的目标和学生能力的考核,课程考核的环节包括课堂表现、月考、Presentation、小组作业和期末考试,各部分的权重及考察目的为:

1.课堂表现,占期末成绩的10%,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月考,共两次,每次占期末成绩的10%。以月考代替传统的期中考试,缩短了考核周期,能够让学生更加注重日常学习,不再是期末临时抱佛脚。老师也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提高教学质量。

3.Presentation,占期末成绩的10%,在学期的后期,指定内容,考核学生理解能力、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沟通的能力。

4.小组作业,占期末成绩的20%,在学期中进行,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5.期末考试,占期末成绩的40%,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检验,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结束语

本科课程组合考核方式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考核的问题,发挥多重考核方式的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考核方式应该与考核目标相匹配,这样才能最大化组合式考核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殷雄.普通本科院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05):112-114.

[2]樊超,朱春华,傅洪亮.高校考核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风。2015(18):194-195.

作者简介:高佳琪(1982-),女,东北大学,博士,沈阳大学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