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猫儿山

2017-08-18 04:24毛健
人事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湘江战士红军

毛健

在广西苍茫重叠的山峰中,猫儿山独傲一方。大自然亿万年的风化雕琢,使得其地层古老、山体巨大、石峰峥嵘、气势恢宏。远看主峰,像一只巨大的神猫匍匐着,形神毕肖。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海拔约1800米的老山界,就在猫儿山的主峰东北。

猫儿山见证过那场惨烈的湘江之战。5个昼夜,红军损失5万多人,平均1个昼夜战死1万多人。界首南光华铺激战,半天之内一个团牺牲了两位团长。争夺湘江东岸,三军团六师十八团全团阵亡,湘江被血水染红。周恩来以中央局、中革军委、總政治部名义发出紧急电文: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

红军用几万将士的血肉之躯硬是闯过了湘江,可过了湘江又怎么办?前后围堵的敌人还在步步紧逼。最终,红军决定从猫儿山的老山界翻越,向云贵川挺进。

那时的猫儿山,不像今天成为了旅游胜地,可以开车长驱直上,而是荆棘纵横,危崖悬空,路陡湿滑。红军踏上山道并不轻松,步步带血,要一边爬山,还要一边作战。许多战士在这里如同山上那些原始巨树轰然倒下,将生命之火留给了来年春天。

莫文骅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走至靠近主峰猫儿山时,山路更加险陡难爬。除了要通过由几根圆木架成的又滑又晃、使人头晕目眩的栈桥外,还有百步陡、雷公岩、三跳等10余处险地……我们上山时,后面人的嘴巴可以碰到前面人的脚跟,下山时,后面人的脚会踩着前面人的头顶……”

被称为“红色华佗”的妙手神医傅连暲,在闯过枪林弹雨的湘江之后,险些在老山界丧命。他回忆说:“走在老山界下一条狭窄的山路上……我拉住缰绳,想尽快让马穿过这条窄路。谁知这一带泥土疏松,马一失脚,立刻连人带马跌下河去。等我醒来,只见自己躺在河边上。这时,我想起我的那匹好马,问警卫员,他说被河水冲走了……”

红军将士坚定不移的信仰,在猫儿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抽象概念。在猫儿山,它融化在红军的艰难步履。

57岁的徐特立,曾是湖南长沙师范学校毛泽东的老师,时任中华苏维埃大学副校长,在翻越老山界时,自己背着干粮,拄着用刺刀削成的竹竿手杖,和大家一起行军。看到走不动的战士他还不停地鼓励和打气:“努力跟上呀,马上就要到宿营地了。”

由于在湘江战役丢弃了大量物资,上山后的红军已经开始用脸盆和口盅煮饭。好在猫儿山上青竹遍野,很快,红军战士都学会用竹筒焖饭,连毛泽东吃了都说,“竹筒饭,有味道,好吃”。而董必武更显得内行,他告诉战士们,“青竹皮要烧焦,冒黄油,里头的饭才香哩”。

说起猫儿山,就要说到猫儿山上那大片的铁杉树。这是一种冰河时期孑遗下来的珍贵树种,生长在两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铁杉树属珍稀植物,偶尔发现一棵两棵已非同一般。而猫儿山的铁杉树居然是一大片、一大片地顽强生长,树树相依,枝繁叶茂。

红军过老山界的时候,有一个女红军战士名叫曾玉,是红五军团参谋长周子昆的妻子。上山时,她身怀7个多月身孕,行军中,遇到敌人的追兵,跑了不一会,她肚子就疼得厉害。时任中央红军纵队运输大队指导员的钱希均找来一匹马,托起曾玉。颠簸中,鲜红的血顺着她的腿流下来,把马鞍上垫着的被子都浸透了。看到曾玉马上就要生了,女红军战士们只好把她从马上扶下来,搀着她走到一棵茂密的铁杉树下,在半裸的树根上垫上一把把枯草,为她接生。这是长征红军在猫儿山上生下的唯一男婴,也是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婴儿。可还没等孩子睁开眼睛,为了长征的母亲就只能把他留在铁杉树下……当听到孩子凄厉的哭声,没有人不为之动容。作为年轻母亲的曾玉纵然有千般不舍,却欲哭无泪。因为,她不仅是母亲,还是有使命、有担当的红军战士。她选择的是含泪前进!

我们从一个年轻女红军战士的身上,就可以看到组成这样一支队伍的坚定和强大。而当几万人的红军,一旦被新的力量注入血脉,勇敢和无畏就会成为一个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最高境界!一旦在杂乱的荆棘之中趟出血路,走出曲折,就会赢得广阔的天地!正如毛泽东在走出猫儿山脉写下的《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猫儿山,由于有了1934年和红军的特殊关系,前来探寻和前来领略红色文化的人便一年多过一年。其实,猫儿山遍地都是红军的故事!在猫儿山下的一座农家小院,老人还清楚记得,红军就是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和追兵激战的,枪声白天黑夜的砰砰响,大概是到了12月8日,才撤离了老山界。红军在猫儿山下的华江瑶族村庄至今还留有20多条标语,如“当红军有田分”,“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还有打土豪的漫画。红军撤离后,老乡们就用石灰浆把标语覆盖起来,才得以保存到现在。这恰恰印证了毛泽东那感慨久远的发问:“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由此来看,战争的较量,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民心上的较量。红军得民心。所以红军得天下!

1996年11月,猫儿山又添了一个故事。华江乡的瑶族农民上山采药,在阳光的斜照下,他忽然发现沟壑之间有闪亮发光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好奇的他第二天再次进山一看,原来是飞机残骸。他向当地政府汇报后,政府立即组成了一个工作调查组。据媒体报道:“翌日凌晨,大家开始有七里路程的攀登。这七里路,全是悬崖陡坡,无路可行,人们抓着突石、踩危石、穿石隙、攀树藤、拉护绳,才得以过沟壑、爬溜坡,历经三个多小时的过山峰、下深谷、再登崖的种种艰险,才到达主要现场的黑冲峰。”如此翔实的描写,再次印证了猫儿山的险峻、雄奇和不可预测。后经中美两国专家核实,这是一架来自美国飞虎队的B-24重型轰炸机。1944年8月31日下午,在执行轰炸任务后因故不幸撞上猫儿山的黑冲峰,十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不久,两国举行了美军遗骸交接仪式。这不仅表明了中美两国人民兄弟般的情谊,还告诉世人,战争有正义和邪恶之分,纪念英雄的目的,是为了要更好的牢记历史!

此刻,当我们再次打开老红军战士陆定一的《老山界》那篇文章时,依然能读到这样的字句:“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这是一种期待,对胜利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已经由无数忠诚于共和国的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取成为了现实!

1990年的一天,陆定一同志满怀深情,遥望猫儿山,蘸墨挥笔写下了12个酣畅的大字:“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题词的时候,他老人家的眼前一定又浮现出56年前长征走过的老山界,眼角是晶莹闪烁的泪花。

如今,走进猫儿山,春有杜鹃开,冬有翠竹秀。红军树、红军亭以及刻有陆定一题词的硕大石碑,历历在目。猫儿山,不管是作为华南第一峰也好,还是成为旅游胜地也罢,都会保持着英雄的本色,作为一座英雄的山而存在!即使浴血奋战的许多红军将士都已经不在了,但红军的故事还在,红军的精神还在!

壮哉,猫儿山!

猜你喜欢
湘江战士红军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再唱十送红军
无名战士有名剑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