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的“语文味”

2017-08-21 13:56王慧明
魅力中国 2017年28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语文味

王慧明

摘要:让最本真的语文课回到语文课堂,让属于语文的语文性回到课堂,让语文课真正的回归到最初的本真。

关键词:导课的技巧性、预埋性或导引性、朗读声贯穿在语文课堂、学生个性化的文本赏析、赏读文章的能力、语文课堂的朴实自然、語文的语文性、语文的朴实、最初的本真。

正文:

学校开展语文精品课比赛,形式是同课异构,各位参赛老师各出奇招,各展其才,把“安塞腰鼓”的课堂演绎得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听了这几节精彩的公开课后,产生了对语文课的几点思考:

一、 导课的技巧性

“安塞腰鼓”是天下第一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导课时用一段印度舞蹈的阴柔美做铺垫,以此渲染安塞腰鼓的粗犷,豪迈、磅礴和威慑,初看起来,有创意,但本属于安塞腰鼓自身的特点学生还没有把握,就仓促的将两种不同格调的舞蹈串联起来,是否有失学习知识循序渐进的感知和领悟过程。如果用安塞腰鼓具有磅礴气势的鼓声开课,以此导引着学生的阅读兴趣,走入文本,也恰似让拥有恢宏气势的安塞腰鼓走近了学生的内心。所以,我想导课如同作文,开篇的导语设计一定要有预埋性或导引性。

二、让学生的朗读声贯穿在语文课堂中。

《安塞腰鼓》课文内容并不是很难理解,文本中作者感情的把握是一难点,如果将朗读的机会让给音频范读,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把握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主题的过程,如果范读改为配乐,选一只陕北地区的纯音乐,低音量播放,学生自读课文,这种氛围的渲染,和学生的亲自参与,更易于老师对语文课堂的掌控。

在诸多文章中独选为数可数的几篇进入初中教材,文章必有可赏读之处,语文老师所教的内容,不能全搬自教学参考,让一个个问题像糖葫芦串似的,用一根签子串联起来,看似井然有序,实际把文章本真的东西学死了,箍住了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规规矩矩的行进在文本中,没有属于自我对文本的认识,没有真正走近作者的创作中。如果将学生的朗读和语言赏析放在一起,并肩而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感受作家语言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情感。在这样一个层次递进的构架中文章主旨内容自然浮出水面,让学生张口即出。这样一堂伴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重难点在读书声中自然突破了,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文本赏析也产生了,自然学生赏读文章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如此想来,朗读的作用真是妙处多多呀,那我们何必要将它拒之门外呢?

三、 语文课堂设计的朴实、自然

语文课本来就是要将语文的语文性和本真性通过文字的传达告知学生,不需要过多的花饰和装裱,它如同园中竹,风中、雨中都是傲然之姿,不需枝节处,也有节骨,无需添枝加叶,它每一个骨节处自有它独有的含义。语文课的教学不是用花哨的音乐做赔偿,也不是用繁多的环节设计做衬托,更不需虚造的学生探究形式做点缀,它只是用语言文字传达作者的感情,感知作者写作意图的文字教学。它应该是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学生对文本的一种水到渠成的感知,应该是让学生的内心走进文本,即所谓的春风化雨,让学生用朴实的情感感知文本的内涵,让文本的意旨在学生的真实感触中自然流露。

让最本真的语文课回到课堂,让属于语文的语文性回到课堂,让属于语文的朴实回到课堂,让学生的自我思维回到课堂。一堂用语言和文字组构成的课,常常让我徘徊思索,我想还是让语文课真正的回归到最初的本真吧。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语文味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你好,腰鼓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激发兴趣,简化腰鼓教学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