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让红色题材成为年轻一代的“文化正餐”

2017-08-22 17:16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李洋战狼题材

刘佳璇

如何让红色题材能够与时俱进地成为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化正餐而非零食,需要创作者找到正确的方法

“我们有一个军事题材的新项目,您来为我们把把关吧?”著名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策划人李洋最近接到很多这样的电话,《战狼Ⅱ》等作品在市场上的成功,无疑激发了中国影视行业对此类题材的兴趣。

“资本已经嗅到了这个题材的热度,接下来很可能迎来一个爆发期。” 李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已经参与过百余部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策划的李洋看来,这是该类型作品做大做强的契机。

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天然具有国家意识形态属性,是国家精神的艺术化呈现。

“‘做强要体现在影响力上。”李洋认为,在观众审美趋向轻量化、年轻群体对革命历史有疏离感的当下,强硬直给的政治宣教已经失效,军事题材作品必须学会“和历史对话、和当代连接”,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高效传播,在年轻人视野中真正落地”。

“国家安全了,我就安全了”

《瞭望东方周刊》: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系列,这类体现强烈国家意识、塑造当代英雄的主旋律作品都获得了成功。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点燃观众的情绪?

李洋:在观众的潜意识中,存在一种强烈的安全需求,这类题材中的英雄形象其实是观众安全需求的落脚地——“军队威武了,国家就安全了,国家安全了,我就安全了”。

这不仅仅包括对个体生命安全的保障,还包括国家能否保障国民个体尊严的安全。我们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变,在这个“强起来”的阶段,我们的国民在国外有大使馆的庇护、有尊严感。《战狼Ⅱ》最后出现了中国护照,字幕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就是回应了观众安全感的基本诉求,又通过故事把它激活了,点到穴位了,把影片要表达的主题推向了高潮,最终燃成了漫天大火。

《瞭望东方周刊》:年轻观众对围绕当代事实展开的故事更有共鸣,但是对革命历史题材就陌生了。微博上有个网友说,看《建军大业》时他身后的女孩一直担心朱德在三河坝战役中牺牲。

《建党伟业》剧照

李洋:从进入影院的基本人群来看,“80后”“90后”占了绝大多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商业文明、流行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而流行文化呈现出一种轻量化、空心化的趋向,这造成年轻人对厚重的革命历史缺乏兴趣,被那些眼花缭乱的时尚文化牵着走了。

我们也得反思一下,为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断裂感?用老一套的方式做宣扬红色文化的作品,使用一批特型演员,一本正经、教科书一样讲历史,这些作品的确是“正确”了,但是年轻观众不喜欢看,那些人物貌似在真实历史中行走,实际上却没有和当下年轻观众产生大面积互动,久而久之这不是一种严重的危机吗?

革命历史战争题材要完成再现和表现历史,并承担着连接当代,走向未来的责任和使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起用大批明星来演,我认为在传播角度是没错的,重温红色历史,彰显国家意识和精神,其传播必须追求有效性,能够落地接地气。

如果把这类作品比作一桌美餐,我们要请人吃饭,席上有些人气角色自然更有吸引力。从不看到走进影院看,再到喜欢看愿意看,需要通过创作制作者和观众的有效互动来完成,不能靠一厢情愿。

寻找红色题材的“毛边”

《瞭望东方周刊》:观众来席上吃饭,最终还是要让观众记住这顿饭吃了什么,觉得好吃,怎么做到这点?

李洋:这其实就是传播效率的问题,实现红色文化的高效传播。最要命的就是无效传播,你钱也花了,戏也拍了,各种表扬也有了,各种奖也拿了,结果最后的后台数据非常难看,基本没有几个人看过,没有抓住观众。

过去我做军事题材、红色题材电视剧的时候反思过这个问题,于是就想寻找红色题材的“毛边”。例如,人物是有“毛边”的,和过去那种英雄人物相比,他显得不是很“正确”,性格有毛病,但是他有人性本色,英雄气质,不做作,接地气,比如李云龙。做电影也一样,当代英雄冷锋也不完美。找到了这个“毛边”,一上来你的人物、故事就跟观众迅速拉近了距离。

其实,红色题材是一个富矿,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硝烟历史,还是新中国建设的火红年代故事,都可以讲得很精彩,关键就是这个所谓精彩需要观众呼应和介入才有效果,也才有意义。如何让红色题材能够与时俱进地成为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化正餐而非零食,需要我们这些创作者找到正确的方法。

《瞭望东方周刊》:其实就是用鲜活的个体故事来寻找主流价值观的一个落点?

李洋:我们创作时,更多先从故事出发,考虑什么样的故事有吸引力。有评论说《战狼Ⅱ》体现了大国崛起的强国意识,其实这是事后总结,强国意识在创作时也是自然呈现,但不是以它作先导再去构思故事的。

今天的观众处在全球互联的时代,他们观看的影视作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富多彩,胃口自然也就比较刁,可以说观众都是口味刁钻的批评家。《战狼Ⅱ》里冷锋手举国旗的画面,看样片时我有顾虑,担心观众会不会认为这是生硬的宣傳教育。但真的拍出来,前面故事都铺垫好了,亮起国旗就不会别扭和做作。

所以,要达到有效、高效的传播,就要包装得足够好看。比如《湄公河行动》,动作场面很漂亮、故事也足够感人。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是所谓的“红色题材”,内核是主旋律的,用剧情把它包裹起来了,这样一来价值观的渗透就是潜移默化的。

《瞭望东方周刊》:《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建军大业》的导演都来自香港,这是盘活主旋律题材的因素之一?

李洋:好看就是硬道理,他们可以把这个题材拍得很好看,拍出“青年缘”。求变是必须的,内地的本土组合很难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内地创作者头脑里可能存在某种定势,而香港导演已经吃透了商业娱乐元素的把握方法,他们头脑中也不会存在所谓的固定的“红色题材范式”,内地一些创作者所稀缺的能力,他们可以进行填补。很显然,他们给中国红色题材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

电视剧等待触底反弹,电影则要警惕一窝蜂

《瞭望东方周刊》:军事题材创作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李洋:最大的难点是没有敌人,主要的任务是要为主人公寻找到匹配的敌人。在当代题材之中尤其如此。敌人要真实可信,足够强大。我们处在一个和平年代,中国没有战争,那么当代军人角色的强敌该是谁呢?让解放军战士和贩毒人员、从事非法盗猎的团伙去对抗,并不符合现实,这是和公安武警部队的战友“抢敌人”。

我们的特种兵可以和境外雇佣兵对抗,雇佣兵都具有过硬的军事素质,称得上是强敌,也真实可信。这当中也有一些需要谨慎拿捏的地方,注意国家的外交立场和态度。我们在《战狼Ⅱ》里很严谨地把握了这个分寸。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看待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前景?

李洋:电影市场上,几部作品的成功之后,这种军事、动作的类型片突然被看好。很多机构手头其实储备了一些类似的项目,但是之前市场数据还不明确,没有数据的支撑,资本不敢放手去做,现在几部作品证明了赢面很大,军事题材的电影可能会出现一个小高潮。

这其实接盘了电视剧市场过去十几年对于这一题材的热度。如今军事题材电视剧和过去相比有些低迷,制作开始在中低水平徘徊,处在一个等待触底反弹的休眠期。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电视剧和电影有这样的反差?

李洋:多种原因,军事题材电视剧内部创作队伍有些老化,缺乏年轻人才,此外观念更新也没跟上。世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有很多崭新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我总喜欢说,原地踏步就是最大的退步,别人前进了,你故步自封,落伍是必然的。用了新装备解决不了作品故事形态过时,语言老化,一看是“60后”写“90后”的故事。另外,军事题材电视剧外部也受到了互联网背景下其他题材剧目的冲击。

这一题材的电影一度也是沉沦的,跟不上行业的进步。当时拍战争片、军事片的团队是体制内的,渐渐开始走向固化,虽然每年都在生产作品,但是市场效果不理想。

近几年电影市场高度产业化,资本带来了更多的资源,社会化运营的团队具备很强的活力,允许军事题材组合资源做出更“高大上”的东西,不同地区的创作者做组合,相当于注入了“活水”。

在军事题材电影的起步期,要警惕一窝蜂。最近有人找我看一个项目,我看完说“你这是《战狼》加《战狼Ⅱ》,没有新鲜感了”,一味跟风是不行的,需要寻找新的创意。

《瞭望东方周刊》:新的创新点在哪里?

李洋:我认为军事与科幻的结合会很有前景。全球军事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智能化,我们的影视作品也应该反映这样的趋势,把科技感突出出来。军事科幻片在中国是一个新鲜的類型,如果能做出质量过硬的精良之作,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刺激。我已经加入一个创作团队,开始在做一部科幻大电影,名叫《星际战争之未来学院》,当然一定会讲中国人的故事,会有一些突破和全新尝试。

猜你喜欢
李洋战狼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十分钟
《战狼2》复映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Junior English Class Teaching
50亿
幽兰
希式男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战狼》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