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研究

2017-08-22 01:08张慧姣
今传媒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文化差异反思

张慧姣

摘 要:《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超高的票房和人气证明了这部动画的成功,在中国影评人的笔下更是好评不断。《功夫熊猫》运用了大量司空见惯的中国元素,这不禁引起我们深思:美国动画是如何将中国元素信手拈来并且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的,以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本文试图从角色造型、场景设定、哲理内涵等方面研究《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国动画并对国内动画创作者予以启发。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文化差异;反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102-02

1998年,美国人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动画影片《花木兰》,风靡了全球并席卷了3亿美元的票房,十年之后,美国卷土重来推出了制作更为精良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上映第一周就力压群雄取得票房冠军。如果说《花木兰》的创作对中国文化理解和运用的还不十分到位,那么《功夫熊猫》则是充分彰显了好莱坞电影人的敬业和诚意。这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电影在全世界取得了票房的成功,无不得益于中国元素的运用,虽然是由西方人制作的,但是整个影片都充满了东方神韵。尤其是在文化斟酌和艺术水准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值得中国动画制作者反思和学习。

从《功夫熊猫》的名字就显而易见地看出:这部动画电影主要是以“功夫”和“熊猫”两个元素为核心的。“功夫”是中国国粹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讲究刚柔并济,既有外在变幻莫测的招式,又有内在典雅深邃的意蕴,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气质。“熊猫”是中国国宝级的珍贵动物,既有憨态可掬、丰腴富態的外表,又能惹人喜爱、带来欢笑。选取“功夫”和“熊猫”这两个具有国际性象征的中国元素制作动画影片,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更是彰显了美国动画创作的实力。

一、《功夫熊猫》的角色

动画中的阿宝作为主人公,是以典型的中国熊猫形象为造型,这具有深深的中国烙印。阿宝身材胖乎乎,走路比较缓慢,慵懒憨厚的外表轻松地增加了对它的好感。众所周知熊猫是中国的“特产”,运用这一形象作为主人公阿宝的原型,第一时间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正因为熊猫只出自中国,所以制作这部动画需要对中国某些地区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走访。他们在成都熊猫基地细致地观察了熊猫的习性和动作,所以才能把动画中阿宝的一举一动都刻画的如此惟妙惟肖。其次是盖世五侠的角色,包括猴、蛇、虎、鹤、螳螂,这也不是随意选取的动物,在中国功夫里都有他们各在代表的招式,如猴拳、蛇拳、虎鹤双形拳、螳螂拳等拳法,由此可见创作者对功夫的了解不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刚劲柔美,还对其招式分类等细致内容也做了大量考察和研究。再就是动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乌龟大师,它是以乌龟为原型设计的。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贯是长寿、睿智的象征,乌龟大师在影片中的定位也正符合了它的特点,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和豁达的胸襟,遇事沉着冷静、泰然自若,用乌龟的形象作为阿宝的师傅,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老者为尊的理念,是最合适不过的角色。由此可见,《功夫熊猫》中的角色选择都是经过层层推敲和细致斟酌的,角色的选择是影片成功的一半,这点可以看出创作者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下足了功夫。

二、《功夫熊猫》中的场景

对动画电影来说,场景是叙事完整和吸引观众的强大保证,场景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整体效果。《功夫熊猫》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风的场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平谷”和“玉皇宫”。这两个场景分别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中国自然风光和气势磅礴的宫殿建筑。鲜嫩碧绿的竹叶,奇特挺拔的松树,气势恢宏的宫殿,错落有致的楼阁,从视觉上赚足了观众的眼光。这些场景在我们很多国产电影中司空见惯,具有浓厚的中国风。除此之外,松树、竹筏、木屋等细节的运用都让中国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自己国家,无形中增加了亲切温暖的感觉。对于外国观众来说这也是非常新鲜奇特的观影体验,可以在愉悦心情的同时更细致地了解中国风景。在影片中,不仅场景选择处处体现出中国韵味和特色,场景的配色使用也是钟爱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喜好:红色。中国向来喜欢对比强烈、彰显民族热情生机的色彩。影片制作中也是抓住了中国受众习惯的色彩审美特点,不论在场景还是角色设定都符合中国风格。比如影片中的龙图腾用金黄色和红色搭配,中国传统壁画、版画也是黑和红搭配。而且色彩基调也随着叙事结构的不断变化而调整,通过对冷暖色调的调和来展示阿宝的心理变化。影片的大量元素都取材于中国,仿佛是本土创作的动画,这些元素的运用让中国观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对于外国观众来说,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良好契机,慢慢拉近了与中国的距离,让这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也不再如此神秘。

三、《功夫熊猫》的中国式哲理

《功夫熊猫》这部影片的制作者在人物台词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台词中也是处处彰显中国式哲理,可见对中国文化研究之用心和深刻,让我们在观影之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其中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更是在全世界有深远影响,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其中它的“虚实相生” “天人合一”等富有哲学色彩的内涵都在影片中有所体现。其中山羊对熊猫说:“你人生故事的开头也许充满坎坷,不过这并不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看你后来的人生路,你自己选择怎么走下去。”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放眼未来,不能被一时的坎坷和失败所打败,如果沉溺于你所失去的,而不去立足当下,这对于本身来说都是具有消极意义的。其次在影片中中国思想的最大诠释者是睿智的乌龟大师。他的很多语言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耐人寻味。乌龟大师在桃花树下说:“我不能强迫这颗桃树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我只能等它成熟。”这句话好像在传达给我们一种思想,万事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我们不能反其道而为之,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强加太多的人为因素去干扰它,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具有浓厚的欲速则不达的哲理韵味。另外,浣熊师傅在影片的高潮结尾处说:“我还没有死,我只是在享受平和”,这句话是整个影片的升华,颇有中国道家思想的韵味,道家思想核心就是崇尚自然,反对斗争,任何武术搏斗都不是最终目的,决一高下、称霸世界并不是任何人的期盼,只有安静和谐的状态才是最高的追求。阿宝的鹅爸爸也道出了内心深处想法:“我私家汤的绝密食材,就是什么都没有,想让一件东西特别,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别的就够了”,要实现一件梦想最基本的就是自信,这是成功的基础,因为只有自信了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无限潜能,也只有自信能让自己有信念坚持并实现最初的梦想。纵观上文列出的经典台词,颇具有中国式的表达方法,其中都饱含哲理性和思想性,让人在观影之后引发更深刻的理解和对成功的思考。

四、中美文化阐释的差异及反思

《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运用之巧妙、选材之丰富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影片中极尽所能地运用中国的元素,但是我们在观看影片后却不由得有这样的感受:熊猫、功夫、场景等都是中国的,但是主人公阿宝所传达的精神却怎么也不像中国风格,还是带有浓厚的美国特色。从阿宝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草根人物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走向成功,这是典型的小人物的英雄主义和美国梦的最直接的诠释。这种阐释风格在美国动画创作中处处可见,例如在另外一部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中,木兰是有着中国外貌和美国风采的女子。影片也更是淡化了木兰替父从军、忠君爱国的精神,而是传达出木兰为了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去从军,这与中国式表达是完全不同的。这两部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动画都能说明,美国虽然运用了中国的元素来叙述故事,但是影片深层的内核还是传达美国的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国家,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不乏被传承和保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在这一点上流着200多年新鲜血液的美国是无法与之媲美的。但是在这种文化土壤肥沃的大地中,我们却不能善于发现或者运用本土“特产”,来转换为自己的独特价值产业,这点是值得中国动画从业者深刻反思的。在优秀文化丰富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汲取精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美國动画《功夫熊猫》将中国元素运用得如此淋漓尽致,这不是偶然的,在《花木兰》等众多美国动画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这说明美国动画创作者能善于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合理运用到自己的动画创作中。这种运用是经过大量的考察和分析,找出具有中国代表性的元素来加以运用。相比这点,我们的动画产业虽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做得还不尽人意,往往缺乏新颖的题材和好的思路,自然收视率也不尽人意。由此可见,民族元素符号简单地堆砌是不可能深入人心的,只有那些反映民族精神内核和文化价值的精髓才能值得人们铭记。

五、结 语

《功夫熊猫》的问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鲜的动画血液在流淌,用中国的文化元素来表达美式的人物思想,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动画作品。功夫太极、面条包子、小桥流水等元素的运用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熊猫阿宝的奋斗故事也充分地表现了小人物成功的坎坷经历。动画中的创作手法传承了美国一贯的搞笑诙谐的作风,但这丝毫不影响中国文化元素和美式思想的交融碰撞和深刻诠释。美国动画创作者能将中国文化精髓阐释得如此之精妙,但是我们身在肥沃文化土壤的滋润之中却鲜有如此值得骄傲的作品,这应该值得我们反思。希望我国的动画创作者能够更好地借鉴和发扬传统文化,提炼出文化的精髓,以至于创作出更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魅力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2] 王才勇.中西语境中的文化述微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李怀亮,刘悦笛.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 关伟.功夫熊猫与“中国风”[J].大众电影,2008(15).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文化差异反思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