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初探

2017-08-23 02:49卢晓莉
开放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智慧社区医养结合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医养结合型的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对未来解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运用网络平台,以社区医疗服务为核心,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文章分析了这一模式的关键环节与推行这一模式目前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老年型社会 社区居家养老 医养结合 智慧社区

[中图分类号] F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7)04-0088-05

[作者简介] 卢晓莉(1977 — ),女,四川乐山人,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与法制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福利、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如何适应老龄化的发展,构建适应老年型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环境改造,成为各国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和每一个个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民生战略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预测,2014~205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由2.12亿增长到4.87亿,老龄化水平将由15.5%提升到34%,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①,社会总抚养比将高达102.5%,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全国大多数地区也基本形成了“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口在自己的家庭中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享受社区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则入住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数的增加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9073”养老格局已不能完全适应家庭社会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发展,单纯的家庭养老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90%的单纯家庭养老概率偏高。第二,社区作为离家庭最近的社会单位,通过为居家老人提供基础的生活照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照顾的缺失,也可以使老年人不離开熟悉的环境与人群,更加契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心理需求。因此,社区养老的辐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扩大为20%~30%,乃至要服务于社会中所有老年人口,才能创造出生机勃勃的宜老社区。第三,机构养老虽然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但目前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认同感较低,无法成为老年人养老的主流形式。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加强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融合,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完善全方位专业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并加强社区老年医疗服务与社区智慧型网络服务,形成“家庭+社区”、“养老+医疗”、“线上+线下”的三结合嵌入型养老服务网络,以老年人多层次需求为依据,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健康、便捷、友好的新型生活社区,以适应老年型社会的到来。

二、相关概念及理念解析

本文所探讨的养老模式融合了多重养老概念,有必要将相关的概念及理念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社区居家养老

我国一直将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作为两种独立的养老模式进行研究与规划。而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和美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是采取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即老年人居住在家里,也可同时享受服务机构提供的护理及照料服务。由此可见,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不应成为两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应该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与家庭的人文关怀优势,两者相结合,成为老年人最能接受的养老模式。

(二)医养结合

虽然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到76.1岁①,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据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显示,75.23%的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疾病②, 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十分旺盛。因此,推动养老与医疗的结合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以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实现养老与医疗资源的整合。英、德、美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了“医养结合”的照护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长期康复患者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我国目前“医养结合”还主要局限于机构养老中,覆盖面有限,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中心服务于养老人群的重要作用。本文所探讨的“医养结合”模式是以社区养老为核心的,需要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服务功能,从而增强老年人享受医疗照顾的公益性、连续性、可及性与主动性。

(三)智慧社区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2014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引导社区从传统的治理模式向智慧社区管理模式转型。所谓智慧社区,指的是将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通讯技术,运用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型社区运行模式,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和智能化的社区服务。由于人口数量众多,我国的社区规模普遍较大,社区内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现象。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可以使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通过网络平台与社区管理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相关服务机构建立起直接的实时联通关系,克服信息屏障,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三、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基本架构

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以最大化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为目标,以智能居家养老平台为核心,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内容,将社区的老年人、老年人家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机构、家政服务机构、超市、餐饮公司、快递公司等信息、资源、服务,整合到智能居家养老平台,把养老服务的需求者、提供者以及服务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连接起来,为老年人提供类似于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结合的实时、健康的身体监护与生活照料服务。

(一)醫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三层结构

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养老服务的对象,即社区老年人,包括老年人的家属,他们通过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与智能养老平台连接,可以实时上传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地理定位等数据,也可以传递服务需求等信息。第二部分即是养老服务的核心——智能居家养老平台,即采用Zigbee、传感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信息处理平台,一端连接社区老人,一端连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服务机构,让社区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与相关服务机构信息对接,从而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平台身兼服务提供者、组织者、监督者、保证者多个角色。第三部分为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物管公司、超市、餐饮公司、快递公司、老年大学、旅行社等,不同的服务机构可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需求,因此,服务提供者的种类且宜多不宜少,应该不断地丰富完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

(二)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主要功能

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将以满足老年人生理、安全、社交或情感、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为目标,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照料。

1. 物质保障与生活照料服务

物质保障与生活照料是老年人正常生活的基本需要。老年人或者其家属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将各自的需求发送到智能居家养老平台,平台再通过与社区附近合作的超市、餐饮店、社区养老中心、家政公司等取得联系,为老年人提供送餐、配送日常用品、代办服务等上门业务。

2. 居家安防服务

居家安防服务是满足老年人生理及安全需要的服务,包括紧急救助、居家监测、居家安全警报、实时定位服务等。一方面通过在老年人家中安装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使得老年人的家属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随时了解老年人在家中的情况,并可将家中的水电气开关情况、门窗开关情况与智能平台相连接,发生危险及时报警,以保证老年人居家安全。另一方面,通过给老年人配带智能穿戴设备、智能一键式手机,失智老人进行实时定位追踪,防止其走失。

3. 健康医疗服务

健康医疗服务是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重点内容,包括健康智能检测、健康数据管理、远程医疗咨询、智能保健康复、家庭签约医生、智能送药上门等服务。具体来说,即利用智能检测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老年人每天的生理健康数据,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再传递给智能平台中心,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建立每个老年人的基础健康档案,并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病理特征的分类,为其配备相应的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老年人若是身体有所不适,可通过智能平台预约家庭医生为其提供健康保健、康复指导、医疗护理、送药上门等服务,家庭医生也可随时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咨询等在线服务。

4. 社会交往及老年就业服务

老年人也渴望获得社会的尊重与爱戴,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智能养老平台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为老年人创造对外交往机会,也可为老年人组织线下活动,减少老年人独处时间。对有继续学习需求的老年人,智能平台可为老年人创建网上老年大学,让老年人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教师进行学习。另外,针对一部分“低龄老年人”,可通过与社区外的就业信息中心合作,或者建立社区内就业中介信息网,为其提供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工作,以满足老年人发挥余热、实现个人价值的心理需求。

(三)构建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关键环节

从以上对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架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实现这一养老模式,有几个关键词非常重要,一是技术,二是多元,三是协同。首先,智能平台是整个养老模式的核心,通过运用智能化设备,既可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又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为求解“未富先老”和“无人养老”两个困局提供了思路和实现方式。因此,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运用直接决定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实现程度。第二,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是一个综合系统,必须整合社区多种机构的资源才能达到理想中的养老模式,仅仅依靠政府或者社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养老服务。第三,多元主体的参与必然涉及到相互的协调合作问题,因此,必须以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作为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者、系统组织者。特别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中心在老年人医疗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场所,以解决老年人最为迫切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

养老模式构建的难点与对策

目前,“医养结合”、“智能养老”、“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概念的兴起,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北京、南京、沈阳、武汉、成都等地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型社区养老以及医养结合的模式,但仅处于试点阶段,在试点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现有技术、政策、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新型养老模式的构建形成了阻碍,有待完善与突破。

(一)难点分析

1. 政府主管部门各自为政,难以融合

按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养老事业与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门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卫生部门管理,而社保医保则由人社部门主管。各部门由于职能、机制、政策及标准不同,对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造成了阻碍,在现实中一些养老机构无法申请设立医疗室或是诊所,而社区医生也无法到养老机构进行执业。另一方面,社保对养老机构所进行医疗保健类的服务不给予报销,也导致了老年人无法享受到有利于预防疾病的保健服务。

2. 社区卫生中心服务能力有限,对老年人吸引力不大

社区卫生中心的建立不仅能保证老年人看病的需求与效率,同时也可缓解中心医院的看病压力,优化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但目前社区卫生中心对老年人吸引力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卫生中心与中心医院的双向就诊通道利用率不高。中心医院或三甲医院开具的药品无法在社区卫生中心使用,而现实中,病人一旦生病会自行选择到中心医院就诊,社区卫生中心向上转诊的功能无法体现。二是社区卫生中心药品配备种类有限。社区卫生中心按照国家规定提供基本用药,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慢性病老年人,则缺乏疗效更好的药品,使得老人只得到大医院挂号。三是社区卫生中心医生配备、床位配备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受资金、场地的限制,社区卫生中心一般只配备少量医生和床位,医疗资源紧张。四是社区卫生中心功能单一,没有提供心理保健或心理咨询服务,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新兴健康需求。

3. 智能养老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普遍推广存在困难

智慧型养老的关键就是智能型养老产品的运用,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养老产品种类较少,设计研发能力较弱,功能也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特别是人体体征数据与病理的大数据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移动医疗与远程医疗在国内尚在探索中,要实现智能医疗还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特点,为老年人设计的电子智能产品既要方便携带,又要功能多样,操作简单,设计与制造成本较高,产品价格使得一部分老年人难以接受,造成智能产品的使用推广还存在一定困难。

4. 养老行业微利运营,阻碍了社会资金的进入

要实现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服务功能,需要各类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服务机构、社区O2O公司等作为后台支撑。不少养老企业由于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更是连收支平衡都很难,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因此,还需要政府在引导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大型服务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大型医疗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二)对策建议

1. 由政府主导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构建,打破部门政策与数据鸿沟

鉴于目前政府管理分工体系不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行,建议地方政府打破原有的管理格局,成立专门的养老服务领导小组,促进养老服务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一是推进民政部门、社保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的数据共享,将部门数据端口与社区智能养老平台对接,以有利于智能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二是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建立三部门统一的以满足老年人健康老龄化需求为目标的政策评估标准,为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尽快促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的普遍建立。三是各地政府应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老年福利与老年保健医疗结合起来,减轻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经济压力。2016年,人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正式提上日程,各地政府应加快这一政策的落地,使老年人早日享受到国家的福利。

2. 转变社区行政化倾向,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在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下,社区不再是养老服务提供者,而是组织者与协调者,社区只需要采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公开招标、居民评选、专家论证等形式确定本社区智能居家养老平台服务商,以及各类为老服务机构,与之签订服务协议,并进行日常监督。另一方面,社区也要配备专业的为老服务社工,在社区老年人与各服务机构之间发挥矛盾协调作用,维护本社区老年人的正当权益。

3. 扩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加强社区卫生中心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融合

在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训练、疾病预防的重要场所。建议将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机构合并,成立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一是扩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按老年人口比例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床位。二是建立社区老年人保健康复室,为老年人提供日常保健训练、术后康复训练,将这一训练费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范畴。三是改革社区卫生中心药物配送制度,扩大药物采购目录,为老年人用药提供更多的选择。四是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每位老年人配备一名全科家庭医生,通过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全天侯医疗服务,并可定期上门为老年人诊治。

4. 推动智能养老设备用品的开发与生产

智能养老产品,是指运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的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科技养老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生活辅具、安全监测、医疗健康、数字文娱用品以及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养老产品是科技高度集成的产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在养老产业中大量资本投入到相关设备产品的研发中,将最先进、最适宜的科技集成在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仪器、设备、用品、用具方面,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我国应尽快完善智能养老设备用品产业政策,针对不同企业采取有差别的扶持政策,在财政、金融、投融资、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更大限度地运用税收杠杆和金融杠杆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智能养老设备用品承接商范围,通过定价机制、招投标机制、购买流程、评估机制等,扶持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加大基础科研的投入,吸引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党俊武.老龄社会的革命——人类的风险和前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朱勇.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郭源生,王树强,吕晶.智慧医疗在养老产业中的创新应用[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邹文开,赵红岗,杨根来.中国养老产业和人才发展报告(2014—2015)[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周明明,冯喜良.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6]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06).

[7]陈莉,卢芹.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03).

[8]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09).

Abstract: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a major strategic problem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is paper point out that the mode of combining nursing with medical care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future. The mode of use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s the core,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community service resources to provide multi-level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to meet the various needs of different age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key link of this model and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in carrying out this model,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Keywords: Ageing Society; Community Service for Home Care of Elderly; Wisdom Community;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Nursing

(收稿日期:2017-06-02 責任编辑:垠 喜)

猜你喜欢
社区居家养老智慧社区医养结合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智慧社区”的养老生活
以试点带动打造“智慧社区”助力居家养老
南昌市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