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诱因及理性网贷

2017-08-23 13:08罗中亚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诱因

罗中亚

摘要:互联网金融进军校园,挑战了大学生传统消费观念,校园悲剧屡见不鲜。只有究其根本,搞清大学生网贷的诱因,针对诱因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关于网贷的正确认识,理性网贷。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诱因;理性网贷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进军校园,挑战了大学生传统消费观念。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过渡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如:“河南一名在校大学生因无力偿还60余万的网贷而跳楼自杀;绵阳大学生畅畅因欠款20多万,毕业前给同学留下“帮我办理毕业,我走了”后坠楼身亡;泉州一大学生网贷6万赌球输光 宾馆里自杀被救下;武汉一名大学生网贷欠6万无力支付割腕自杀;郧西一大学生网贷买手机还不上家长频被催债;一名女大学生因欠下巨额网贷,宿舍姐妹被经常骚扰威胁......”

网贷渗透校园引发各种悲剧、惨剧,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讨。2016年9月29日,教育部专门颁布“《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参与“校园网贷”的教育引导工作和风险防控工作。”[1]要想做好大学生网贷教育和引导工作,必须究其根本,搞清大学生网贷的诱因,以有效的预防惨剧的愈演愈烈。

一、大学生网贷的诱因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倡导勤俭节约美德的民族,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美德践行和传播的主要群体,但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急切需要发展对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带来冲击,大学生对浩浩荡荡的诱惑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自制力弱等特点促使走上了网贷之路。诱使大学生网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大学生自身不合理的消费观和网贷平台的合力助推了大学生敢于“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一)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

1、攀比心理

大学生是思想独立和生活依赖的结合体,思想上渴望自主支配和生活依赖父母资助,无独立的经济收入来源形成了极大的矛盾。在消费社会里,如何才能构建自身的身份和地位,主要靠消费行为和消费品的数量、价值。2017年1月,南方都市報报道了一份《南都民调中心针对大学生校园借贷现状与认知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受访者使用过校园借贷产品,其中逾五成受访者主要用于改善物质生活”[2]。大学校园集聚来自五湖四海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的学生入住,父母给予的经济资助也囧然不一,为了才能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通过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购买数量多、价值大的物质用品,为了追求一种平衡,必然会产生同学间攀比。在强大攀比需求驱使下步入了网贷的路途。

2、享受心理

人的生活需求分为基本生活需求和享受生活需求,享受生活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生活来源都是父母给予,生活需求只能停留在基本生活需求层次,但同学间的攀比、网购平台的宣传刺激,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享受心理的萌芽。大学生逐渐成为了高档化妆品、品牌衣物、名牌包包、高端电子产品等的追求者。高层次的享受生活需求与囊中羞涩形成了强力的反差,如果解决该问题,网贷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决路径。

3、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响, 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 转变原有的态度, 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3]大学生是接受和掌握新鲜事物最迅速的群体,校园网贷被很多大学生所了解和接受,参与网络贷款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和时尚。2016年10月,天津大学发布了一份《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9.03%的大学生申请过贷款,其中超过六成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贷款”[4];2017年1月,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份《南都民调中心针对大学生校园借贷现状与认知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者一定程度接受校园网贷,近四成受访者使用过校园借贷产品”[5]。网贷成为了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且成为了同学们业余的谈资,如果你还不了解和还未参与过网贷似乎意味着与时代脱节,与同学们脱节。有的同学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避免与同学们脱节,随大流的加入了网贷的行列。

(二)网贷平台的诱因

1、准入门槛低,可贷款额度高

2009年7月1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要求“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附属卡除外),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必须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可见银行信用卡办理条件要求高,且银行信用卡允许大学生的透支额度小(从四大行来看:本科生1000元内、硕士生3000元内、博士生5000元内)。而网贷的申请、办理只需要在电脑或手机等客户端进入相关的网贷平台--输入贷款人的相关信息--上传身份证、学生证照片等就可以办理,无需抵押和担保,也无需查询信用记录和您的还款能力,且贷款额度大,能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欲求。

2、方便快捷

大学生网贷流程简单,无需担保和抵押,只要在网贷平台申请即可,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搞定贷款,方便。大学生对于消费没有一个规划,大多数消费都属于冲动性消费,可能突然的攀比刺激或广告宣传刺激等,立马就作出购买的决定,根本不考虑实用性和购买力,这种希望自己需求能立马满足叫做即时满足。如果即时满足的物品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网贷就是很好的选择。随便打开几个网贷平台都能见到醒目的承诺字样“30分钟到帐、1个小时内放款等”,或者直接在销售平台办理分期付款,网贷快捷,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即时满足。

3、隐蔽性好

攀比、享受心理促成的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本身就是为了装好自己的门面、搞好自己的面子工程,充分展现炫耀的心理,当然不能泄露,网贷就是绝佳选择。其一,网贷不需要父母的担保和同意,即使要通过父母核实身份发放贷款,贷款方也是以很隐晦的方式与父母取得联系,不会败露;其二,网贷是大学生私自完成,隐蔽性好,能通过此方法实现财富的增加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继续满足自己的炫耀心理而不被揭穿。

二、引导大学生理性网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我国逐渐的由生产型社会步入消费型社会。生产促进消费,消费进一步刺激和拉动生产。大学生是我国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对拉动内需和促进生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需要大学生群体消费,甚至鼓励大学生适当的超前消费,适度网贷,但网贷必须要理性。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理性网贷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

高校应开设专门的美德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帮学生清楚认识错误消费观;利用好高校微信、微博、公共网站门户、公共宣传栏等平台,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展示,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高校辅导员利用开班会、与大学生紧密接触的优势或组织专门的班干对班上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摸底,及时了解学生的消费动态,对消费超前、过度学生要严密监控,通过单独谈话等,及时纠正其不良消费观,对发现有网贷消费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的制止,对已陷入网贷的学生要及时的帮扶,与家长联系沟通,预防出现严重后果。全校上下齐心协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自觉抵制错误的消费观。

2、加强大学生自控力引导

每个人都有欲望,只是大与小的区别,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愿望实现,但这个欲望的满足必须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否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后果。大学生攀比、享受心理作祟,想要使自己的欲望得以满足,恰好网贷平台准入门槛低、方便快捷特征能满足和实現大学生的需求,但是大学生的这种网贷也必须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否则一定要自控,以免酿成严重后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能力的监控,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将自己的消费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的控制物质攀比心理,将其转移到学习的攀比上来,以提升学习能力,控制消费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贷陷阱

1、利率高

诸多网贷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都争相在自己的网贷主页面表现出了贷款的利率计算问题,似乎使客户一目了然,以供更好的参考。但这只是表面的利率计算,还有更大的陷阱必须要通过仔细研究贷款合同才能发现其中之端倪,但恰恰大学生们在实施网贷行为时不注重合同的研究,以至于隐藏着陷阱也浑然不知。从网贷面上给出的贷款支付利率似乎都非常合乎要求,不能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他们都在4被以下,但加上很多隐藏的费用,实际收取的利率远远高于4倍。大学生们对隐藏着的陷阱缺乏警惕性,只要涉足贷款,很容易走上不归路。高校必须邀请专业人士等开展揭示网贷相关真相的讲座,只有真相才能使大学生们敬畏,从而理性网贷;且充分发挥相关宣传平台,使网贷陷阱曝露在阳光下,让大学生们理性网贷。

2、风险大

网贷美其名曰“无抵押、无担保”,但实质上贷款人无形中提供了担保,如填报的相关个人信息就、申请贷款上传的身份证、甚至一些网贷平台在客户申请贷款时,要求拿着身份证上传裸照。这些取得贷款的方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其一,贷款人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这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压力;其二,在贷款人不能偿还高额的利率时,贷款人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其三,在贷款人不能偿还高额的利率时,贷款人的裸照等可能会漫天飞,即时如期把贷款还清,贷款人还是有继续受到威胁的可能,这就是长期的担保。网贷风险大,网贷需理性。

(三)引导大学生认知不理性网贷的后果

只有引导大学生们认识到不理性网贷会带来严重后果,才能在网贷问题上慎重。虽然网贷为大学生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有的网贷利率简直让人无法承受,致使大学生网贷后无法还清的案例俯拾皆是。网贷未能及时还清引发严重后果:

家长频频接到催债电话,并收到威胁和恐吓短信。家长肯定不会坐视不管,放任自己的孩子出事,只能为网贷买单,导致家庭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贷款人也会常常受到威胁催债电话和短信,生活失去了原本的宁静,被催债压迫喘不过气来,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上好学就更无从谈起,严重可能带来生命安全问题。

学校同学和老师也会受到骚扰,网贷事情败露,原先建立的身份和形象一败涂地,没有勇气继续面对。

参考文献:

[1]赵习钧.大学生网贷:人数剧增风险意识差[N].光明日报,2016-12-19.

[2]大学生网贷调查:六成学生不懂高利贷不清楚风险[N].南方都市报,2017-01-17.

[3]宋书文,孙汝亭,任平安.心理学词典[K].西宁:广西人民出社,1984:33.

[4]太雷班实践调研团.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调查报告[R].天津大学,2016.

[5]大学生网贷调查:六成学生不懂高利贷不清楚风险[N].南方都市报,2017-01-17.

[6]宋雁慧.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5).

[7]林明惠.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05).

猜你喜欢
诱因
奥巴马任期内美国与古巴关系正常化诱因探析
图书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海洋中水母暴发的诱因和影响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浅论非典型腐败
大学生安全隐患的诱因和教育管理的对策
基于传播诱因的社会化营销传播研究
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