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的人造上帝、人以自然为基的学说

2017-08-24 19:31邬焜
西部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自然上帝

摘要: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理想化存在形式,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人和上帝的对立乃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分裂。他的人本主义只是相对于神本主义而言的。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他却坚持了以自然为本的原则。

关键词:费尔巴哈;上帝;人;自然

中图分类号:B51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近代德国哲学中,德国的哲学家、无神论者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是从人与上帝、人与自然、人与其肉身的关系的解读中建立起他的唯物论学说的。虽然,按照一般的评价,他的唯物论是人本主义的唯物论,但是,他却并不把人看作是世界最基础的存在。他的人本主义只是相对于神本主义而言的。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他却坚持了以自然为本的原则。重新解读费尔巴哈的哲学,不仅有助于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西方意识哲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批判。

一、上帝是人的本质的理想化的存在形式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自然是第一性的存在,人以及人的思想都是在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在自然中本来不存在什么上帝,是人把自己的理想化的设计投射到自然,然后赋予自然以理想化的精神形式,并将其命名为“上帝”。

费尔巴哈强调指出:宗教(至少是基督教)不是别的,而是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产物,是人借助于其所虚构的“上帝”的名义映射出来的人对自身的关系。体现神的本质的东西不属于神自身,而属于人,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在费尔巴哈那里,上帝只不过是人的意识的投射物,因而,所谓上帝的意识、精神、认识、灵魂和心,也就是人自己的意识,精神、认识、灵魂和心。由此,人们既可以通过自己来认识上帝,也可以通过人所创造的上帝来认识人本身。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宗教是人的隐秘的宝藏的庄严揭幕”[1]18;“人在宗教中只是和他自身发生关系”。[2]475

這样,费尔巴哈首先把上帝降低为人,同时又把人提升为上帝。

二、人和上帝的对立乃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分裂

在人和上帝的关系上,费尔巴哈还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人和上帝的对立乃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分裂,是人的有限性的存在和人的理想的无限性的追求之间的对立和分裂。

费尔巴哈认为,上帝是人根据自己的理想设定一个与人的存在相对立的存在物。人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有限性、暂时性、相对性和不完善性,并且对人的存在的这种性质感到不满。于是,他们便通过主观理想化的方式构造了一个上帝,并赋予这个上帝以无限性、完满性、永恒性、绝对性、全智全能而神圣的存在论特征。这样,便意味着“宗教是人跟自己的分裂”,“上帝跟人的这种对立、分裂……乃是人跟他自己的本质的分裂”。[1]45

他还说:“纯粹的、完善的、无缺陷的属神的本质,是理智之自我意识,是理智对自己的完善性的意识”,“是理智所固有的,客观的本质”。[1]46

在这里,费尔巴哈对人、人的理智和上帝的关系的论述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辩证的。

三、人存在的基础是自然

费尔巴哈在把上帝还原为人的同时,又把自然看作是人存在的基础。所以,他的人本学唯物论是建立在承认自然物质第一性的基础之上的。他强调说:自然是具有最普遍意义的存在,是一切现实存在的总和。而哲学不是别的,它只是关于真实存在的、现实的整体的科学。“最深奥的秘密就在最简单的自然物里面”,“只有回到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2]457

基于自然的观点,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头脚倒置的哲学,他要把黑格尔以抽象概念的存在为开端的哲学再颠倒过来,并主张建立一种以现实的存在(人和自然)为开端的新哲学。

他说:黑格尔的荒谬之处在于,他仅仅把人的主观认识的表象当作是绝对的客观的真理,而不去探索这些表象产生的原因和根据,这样,在黑格尔那里,第二性的存在便变成了第一性的存在,而那些真正第一性的存在却被他当作可疑的东西抛弃了。[2]455

他还说:“黑格尔是从存在开始,也就是说,是从存在的概念或抽象的存在开始。为什么我就不能从存在本身,亦即从现实的存在开始呢?”“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2]453

四、肉体属于人的本质

在认识发生的根源上,费尔巴哈坚持了从感觉到思维的唯物主义路线,反对将思维和人的肉体割裂,并强调人的意识和理智是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他写道:“旧哲学的出发点是这样一个命题:‘我是一个抽象的实体,一个仅仅思维的实体,肉体是不属于我的本质的;新哲学则以另一个命题为出发点:‘我是一个实在的感觉实体:肉体属于我的本质;肉体的总体就是我的自我、我的实体本身。”“经验论认为我们的观点起源于感觉,是正确的,只是经验论忘了人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感觉对象乃是人自己,忘了意识和理智的光辉只在人注视人的视线中才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唯心论在人里面寻找观念的起源,是正确的,但是唯心论却不正确地要想从孤立的,被固定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固定为灵魂的人中引导出观念的起源,总之,要想从那个并无感性对象‘你的‘自我中引导出观念的起源。观念只是通过传达,通过人与人的谈话而产生的。”[2]501

费尔巴哈哲学的开创性贡献在于:第一次用人的本质说明上帝的本质,第一次强调黑格尔哲学是头脚倒置的哲学。主张建立一种基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哲学,强调人的意识是在类的社会性交往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观点,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重要特色。其中不仅体现了基本的唯物论立场,而且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辩证分析韵味。

正因为是这样,费尔巴哈的哲学才成了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时的基本理论来源之一。

五、几点结论

西方意识哲学的发展,从柏拉图的客观理念到基督教的宗教神学(上帝),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现象学的主观意向活动的意向构造,固守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原则:物质和精神的绝对割裂。最初是客观精神(上帝)与人的精神直接沟通,随着科学昌明的发展,客观精神(上帝)被逐步消解,人的精神发生的原因失去了客观精神源头的支撑,于是,还要固守物质和精神绝对割裂的原则,便只能在人的意识自身之中寻找意识发生的原因。这就是当代西方意识哲学——现象学运动的基本取向。

今天重温费尔巴哈的哲学,其积极意义在于:如何以自然自身现实的存在作为我们哲学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并由此过渡到人本身,过渡到人的意识、人的社会,从而更为有效地消解西方意识哲学中对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自然与人的意识、肉体与人的精神进行绝对割裂的传统。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不应当简单地把对立的某一方直接归结到另一方之中,更不能采取将某一方悬置起来的掩耳盗铃策略。在现实存在和运动的维度上,必须科学而合理地阐明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的中介过渡环节。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已经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方案。这就是,物质和精神可以通过自在信息的中介相互过渡、转化,而人的精神又只能是信息世界进化中发展出来的信息的高级形态。这样,由于信息中介的介入,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便不可能再是孤立的两极对立,其绝对割裂的原则便被有效地清除了。[3]128

如此看来,费尔巴哈当年所强调的从自然到人、到人的意识、再到上帝的构造的基本哲学路径便有了一个合理而科学的清晰阐明。

参考文献:

[1](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商务印书馆,2009.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M].商务印书

馆,1982.

[3]邬焜.信息哲学对哲学的根本变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6).

作者简介:邬焜(1953-),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石鸣)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13AZD096)。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自然上帝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120秒的“上帝”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