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互联网+” 特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现状研究

2017-08-24 07:19高杰廖望科冯宇彤
关键词:大理州互联网+互联网

高杰++廖望科++冯宇彤

【摘 要】精准扶贫是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方式。产业扶贫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云南扶贫的重点在滇西,大理州地处滇西交通要道,对大理州“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现状研究能对国家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way to help poor people to implement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ccurate assistance and precise management by us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ocedures.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thnic areas. Yunnan focu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western Yunnan, Dali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the traffic arteries , studying on the status of "Internet Plu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ali Prefecture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national precise poverty in the ethnic area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ecis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关键词】大理州;互联网+ ;特色农业产业 ;扶贫现状

【Keywords】Dali prefecture; internet plu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status

【中圖分类号】F274;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39-02

1 “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产业经济调整政策不断出台,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也广泛运用于产业转型与发展过程中。2015年3月,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云南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等特点为一体的省份,截至2015年底,云南贫困人口574万人,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要省份。“十二五”以来,云南省出台了《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颁布实施了《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已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4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47元提高到6314元,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推进“双创”工作过程中也制定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八大重点产业方向。其中高原特色农业为滇西大部分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发展路径。

2 “互联网+” 特色农业产业对大理州精准扶贫的意义

大理州白族自治州是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地区,下属12个县市,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个、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

根据云南省提出的八大重点产业方向,立足于大理州产业发展条件与贫困地区实际,大理州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成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全体人民奔小康的扶贫模式。坚持政府、市场、农户、科技、金融“五轮”驱动,扶持贫困农户进行产业技术培训,壮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扶持“一村一特”,建设“一村一品”,形成乡有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推进精准扶贫。因此,在国家与地方政策背景下,大理州通过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模式对大理州精准扶贫目标和效果有着深刻而又现实意义。

3 大理州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的条件与现状

3.1 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大理州位于横断山脉的西南端,国土总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底,大理州总户籍人口为360.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87.40万人,占总人口的51.98%,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71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2元,增长9.7%。

3.2 大理州各县市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的现状

3.2.1 大理州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对大理州12个县市“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大理州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大理市及下辖乡镇的银行网点、公路建设、物流网点、农业基础、国民认知、国民需求等6个指标的综合数据分析,大理州各县市都具有一定的“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实施的条件基础。

3.2.2 大理州现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大理州现有特色农业产业虽然在某些县市已经形成品牌和一定规模的产业,但其地理环境复杂,地形特征多样,各县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政策与发展目标的差异,导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

第一,大理市城镇化率高,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使大理市下辖的各乡镇也形成各自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产业。例如:下关镇的特色农产品牌——下关沱茶。凤仪镇的农产品加工与绿色产品开发成为其特色农业产业的亮点。海东镇是大理州传统农业镇,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太邑彝族乡是大理市唯一的一个山区民族乡,一直以来都是大理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太邑乡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业与家庭特色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使农民脱贫增收成效明显[1]。另外,大理市银桥镇依托在苍山下、洱海畔的天然优势,借助旅游开发,其花卉种植已成规模,不仅对花卉本身进行销售,对花卉的旅游产品系列开发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现在,银桥拥有9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型合作食品企业等产业开发模式。例如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大理牛奶公司、下关沱差集团等知名企业。喜洲镇是大理著名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景区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相互依托和支撑,形成产业链,对农民增收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喜洲粑粑、花甸坝药材场等。[2]花甸坝除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其土壤肥沃、水草茂盛,现已大量种植中草药,纯天然放养牦牛,不仅可以吸引游客,更能通过中草药种植与特色牦牛养殖将原本属于高寒贫困山区的花甸坝变成农民有稳定收益。第二,除大理市外,其余11个县的各個乡镇也纷纷依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农业产业。例如:宾川县特色蔬菜种植与经济水果种植,已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与品牌;漾濞县核桃种植,其规模占据全球核桃种植总面积的1/5,产量居全国核桃总产量第一位,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漾濞县核桃产业对当地扶贫效果明显,成为当地政府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洱源县的奶牛产业成为全省奶牛养殖与乳制品产业发展示范,是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主要代表。剑川县的生态种植、野生菌产业也不断形成规模化与产业化,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扶贫成效显著。祥云县依托其坝区优势,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优势,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产品加工、品牌运营、电商销售等方面。祥云县的精准扶贫压力因其经济发展能力、就业水平、财政状况相对较小,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也较为明显。第三,永平县、巍山县、弥渡县、云龙县、鹤庆县、南涧县、弥渡县等,都有较具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和农副产品,但其产业规模、运作方式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都没有形成产业化,这也是下一步这些地区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的困难与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起到实效。

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大理州现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对像大理市、祥云县等这些拥有传统优势和发展条件的县市而言,通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具有条件[3]。而对于永平、巍山、南涧等在特色农业产业尚不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对“互联网+”实施条件还有欠缺的县,如果实施特色农业产业的精准扶贫,还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搭建平台,给予政策或财政的支持对其进行“互联网+”技术支持,进而通过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其贫困面貌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晓文,何明辉,李玉洁. 基于空间贫困视角的扶贫模式再选择——以甘肃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 6):98-102.

【2】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26-130.

【3】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河北学刊,2015(4):158-162.

猜你喜欢
大理州互联网+互联网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