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东风放纸鸢

2017-08-24 07:45薛霞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8期
关键词:图书课外阅读读书

薛霞

叶圣陶先生说过:“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源泉,就没有灵活发达的思维和丰富深刻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书好,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提出了要求:“要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擴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脑科学研究表明,7至12岁是人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这就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鉴于此,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鼓励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他们自主徜徉书海,扩大其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自身发展。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以下是我的几点见解。

一、点燃兴趣火花,使学生想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爱上阅读,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的殿堂。

1.故事激趣

现在的孩子爱看电视,爱上网,爱打游戏,这些课外活动可以直接让孩子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对孩子的吸引力远大于书本。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快乐,并爱上阅读呢?我在向学生推荐读物的同时,有意选取精彩片断,朗读分析,让学生欣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时,可向学生讲述其中的《小红帽》等故事,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可先介绍介绍诸葛亮的故事。当故事讲到精彩、紧张、感人处,戛然而止,创设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课后自己去读。这些故事,学生听后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课后便会争先恐后去阅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很快,学生对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奖励促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读书欲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书读,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读书角,把小朋友的各种书籍集中在一起,给每个贡献书的小朋友一个介绍自己图书的机会,每天的中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读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出借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共享了图书资源,还向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读过的好书,更进一步地激起了相互推荐好书,读好书的愿望。这样让学生每天定期阅读、交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浓浓的读书氛围。

3.背诗获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定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为了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达到日积月累,我安排了让学生每周背两首古诗,但纯粹的背诵较枯燥,学生对古诗也难以理解,我根据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每周回家先让学生自定篇目,自择方法,记住古诗,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古诗,在这样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教的教得认真,学的也学得投入,学生们在教和学的同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还自觉地抢着背诗。

二、拓展读书领域,使学生广读

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

1.课前补充阅读。教一篇课文,最理想的境界是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头”首先要开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李白诗《赠汪伦》导入时,要求学生阅读故事《汪伦请客》,故事讲了泾县农民汪伦十分好客,想请李白来做客,又怕李白不来,就写信“骗”李白说泾县有“十里桃花”(其实是桃花潭),还有“万家酒店”(其实是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这个故事,不但激起了学生学诗的兴趣,且有助于学生对诗意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2.课中扩展阅读。为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适时、适度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择书能力,能使学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如在学习《咏柳》这首诗时,可以再补充两首写春天的诗,让学生阅读时互为对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天的。使学生更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或表达的感情,有些使他们难以理解。为此,我采取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冷眼旁观做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入情入境。

3.课后适当延伸。教师利用一篇课文快要教完的时机,及时推荐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或者主题思想相同的读物,或者写作特点相似的读物,充分利用自读课文。例如:我在本学期上《争吵》后,我引导学生去翻阅亚米契斯作品《爱的教育》,让学生在这些课外阅读中,加深对作者那种富有劝诫启发性的文章的理解。在上《亡羊补牢》后,我让学生去学校的图书室去借阅《中国寓言故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去体会在寓言的小故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上完《和时间赛跑》,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匆匆》。上《太阳》这课后,我让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让学生感到海底的奥秘,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极大兴趣。这些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课内教学的深刻理解,更丰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引领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后,如何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有序指导。

1.摘录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外阅读只读远远不够的,要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我让学生用专门的摘录本,学会做读书笔记。比如读《窗边的小豆豆》,首先写写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我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_____,我最喜欢书中_____,我认识了_____,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的表格形式;然后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最后写写读后的感受。

2.批注法。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比如读春雨杯的《三年级阅读作文》,把自己认为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划下来,在感受最深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评语或者感受 ,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可以看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收获。

3.诵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对精品佳作反复阅读,可以增强语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如:全班共读一本书《日有所诵》,我除了要求学生利用课余主动诵读外,每天的早读必须进行20分钟的“经典诵读”。莫小看这20分钟,它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声韵、节奏之美,感受到了诵读的快乐,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4.交流法。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碰撞和融合,两种思想交流之后或许可以产生更多思想。在“课外阅读课”上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讲对所读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表达的欲望是热情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四、多彩活动展示,让学生悦读

当教师把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大门后,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往往会三分钟热度,最后不了了之。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把活动引向深入,我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1.建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对现今时代来说,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书非借不能读也”,很多家长反应,给孩子买了许多书,可他就是不爱看。而一旦让每个孩子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2.开展图书交流会。书,人类进步的阶梯。孩子们从小养成多读书,爱书惜书的好习惯,学会把自己读过的书和同学进行交流读。学校大队部开展“图书交流活动”,学生们把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按照规划好的区域,把图书整齐摆放,利用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学生了解到別的同学在看什么书,什么书值得看, 使他们在图书交流中沐浴了书香,养成了以书会友、与书为伴的良好习惯。

3.评选读书之星。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在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去阅读。因此,教师可以每月在班级评选一次“读书之星”,获得“读书之星”称号的同学可以担任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同时还把名单公布在班级的黑板。

4.读写相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读与写是相互联系的。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我鼓励学生经常写作,可以写读书感受,也可以写读书故事,还可以写读书趣事。因为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熟练各种写作方法、技巧。于是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白雪公主》读后感受,好书交流会有感,仿写《爱的教育》之《争吵》,《西游记后传》……实践证明,作文有内容、写得好的学生都储存了大量的素材。而这材料除了来自生活,另一个来源就是书籍,来自阅读。因此,喜爱阅读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很强。可见,课外阅读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5.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小学生对参与竞争的热情特别高涨。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乐趣,进一步增强阅读的的信心与兴趣。我们学校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经典诵读表演”“读书故事会”“读书辩论赛”等活动,而且班级里也常组织“读书名片展览”“诗词诵读大王”等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幸福。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活动,最后都要给学生戴上“高帽子”,让他们的阅读激情得到激励和鼓舞,使经典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只有读书才能知天下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让孩子在最好的年华阅读最好的书籍,掌握最好的阅读方法,趁着“东风”,放飞“风筝”,携着孩子们的手一道在书香海洋中遨游。

猜你喜欢
图书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