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72例临床观察

2017-08-25 04:22尚云青杨文华徐天苹曹军闫鸿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尚云青++杨文华++徐天苹++曹军 闫鸿丽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明确中医食疗对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积极作用。方法将144例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72例采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对照组72例单纯用中医药治疗。2组均5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血压、症状变化。结果降压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临床症状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028%,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8-0036-03[HJ1.7mm]

高血压是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病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临床效果,为中医食疗能有效地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应用提供研究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0年8月—2016年5月在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云南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和云南省中医医院就诊的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4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2例。其中试验组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992±1033)岁;病程2个月~27 a。对照组72例,男37例,女35例;年龄18~65岁,平均(4860±987)岁;病程4个月~26 a。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2]。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WHO/ISH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具体见表1。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2]。阴虚阳亢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 ~65岁之间,并获得知情同意书者,可纳人试验病例。(2)以Ⅱ期高血压为主要观察对象。(3)原发性高血压病,1 周内不同日3 次测压,血压达到诊断标准。(4)未用药,或服用高血压药物但停药两周后。

132排除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排除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下或65 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继发性高血压。(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4)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中医药治疗。药物基本组成:钩藤12 g,天麻10 g,川芎10 g,麦冬12 g,龟板2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30 g,石斛12 g,玉竹15 g,桑寄生15 g,川牛膝12 g,夜交藤12 g。隨症加减。

142试验组在对照组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用食物进行辅助治疗。在用食物辅助中医药进行临床治疗时,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的病证、症状特点,制定出该证型的中医食疗原则,再在中医食疗原则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从而达到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的目的。①食疗原则: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低钠、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和热量饮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不偏食,食谱多样化;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限制食盐总量的摄入,[HJ2.3mm]膳食宜清淡;限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补充足量维生素,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并限制动物蛋白摄入,植物蛋白质可占50%;补充矿物质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可多吃含钾、钙、镁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适量饮茶;戒烟酒;多食粗粮,少食甜食,忌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番薯、干豆类、土豆等;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煎炸、炙烤、油腻、肥厚的食物;忌食性热之品,如龙眼肉,荔枝干,以免燥热损伤阴液;养阴兼顾理气健脾;定时进食,不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晚餐应少而清淡,避免夜间进食;食具有促进脂质代谢及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②食物及剂型:粮食类:小米、玉米、燕麦、全麦、黑米、荞麦、薏米、小麦、大麦;肉、蛋类:瘦猪肉、牛肉、鹅肉、兔肉、鹌鹑、鸡蛋、鸭蛋、鸭肉;豆制品:豆腐、豆浆;奶类:脱脂牛奶;水产类:各种有鳞的海鱼、鱼鳔、紫菜、海蜇皮、海参、淡菜、海带、牡蛎、蛏肉、蛤蜊肉、干贝、田螺、鲍鱼、龟、甲鱼、蛇肉、性平的淡水鱼类(鲤鱼、鲫鱼、青鱼、黄鱼、刀鱼、黑鱼、鲢鱼、三文鱼)、鳗丽鱼、螃蟹;蔬菜类:白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菠菜、胡萝卜、萝卜、莲藕、芹菜、茼蒿菜、空心菜、卷心菜、荠菜、莴笋、苋菜、油菜、马齿苋、荸荠、茭白、竹笋、茄子、西红柿、绿豆芽、金针菜、山药、竹笋、百合、豆类;蕈类:银耳、黑木耳、香菇、蘑菇;果品类:苹果、梨、香蕉、西瓜、橙子、橘子、柠檬、山楂、猕猴桃、葡萄、柿子、菠萝、芒果、草莓、荸荠、甘蔗、番石榴、柿子、柚、桑椹、菱;坚果类:花生、胡桃、黑芝麻、莲子、松子;油类:橄榄油玉米油、芝麻油;其它类:食醋、绿茶、菊花、荷叶、葛粉。根据膳食或食疗的需要以及患者的喜好,确定食物的加工和服用方法。用以上食物制成不同的食品类型以供一日三餐及加餐食用。果品、坚果和较少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作为食疗主要有米饭、粥食、汤羹、菜肴、汤剂、饮料等。避免油炸、烟熏、炙烤、盐腌、盐渍等方式制作的食物。

15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判定。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己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 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6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拟订。N值的计算公式为: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667%;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667%>N值≥333%;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333%。

2组均以5周为1疗程。

17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卡方检验,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2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2。

3讨论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與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早在1400多年前,《千金要方》一书就有“食治篇”,之后有《食疗本草》等饮食疗法专著相继问世。“食疗”顾名思义,即以膳食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或称饮食疗法[3]。

阴虚阳亢证是高血压病常见类型,多数中医学家认为,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质偏衰偏盛等易导致脏腑阴阳失调、风火内生、痰瘀交阻而发病[4]。在治疗时宜选用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的食物。

本研究所用各类食物能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对辅助中医药治疗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粮食类中的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肾、膀胱经,平肝利胆的功效。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以及其中丰富的钙,均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其沉积在血管内壁上,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有积极的作用。肉、蛋类中的瘦猪肉甘、咸、微寒,入脾、肾经,有补肾滋阴,润燥的作用[5];鸭蛋味甘,性凉,入心、肺、脾经,有滋阴平肝的作用;豆制品中的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有生津润燥,益气和中的作用;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水产类中的甲鱼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有滋养肝肾的功效。蔬菜类中的芹菜味甘、微苦,性凉,入肝、胃、肺经,有清热平肝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芹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蕈类中的香菇味甘,性平,有平肝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香菇中的胆[FL)][HJ2.35mm][SD1,1][FQ(14*2。175mm,X,DY-W][SQ+1mm][CD=175mm]碱、酪氨酸、氧化酶等以及某些核酸物质,能起到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果品类中的梨味甘,性寒,有养阴清热降压的功效。坚果类中的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脾经,补益肝肾,润五脏,养血益精。油类中的橄榄油所含的w-3脂肪酸可以舒张血管平滑肌,有降压作用,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可以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来辅助降压。其它类中的绿茶味苦、甘,性微寒,入心、肝、脾、肺、肾经,有清头目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有降压、降脂、抗血栓、抗动脉硬化等作用。[JP]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用中药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的同时,食用以上食物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和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治愈率。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和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患者乐意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KH*1D]

参考文献:

[1]廖若夷,谭元生,张稳复方钩藤降压宁片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瘀血阻络证患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30

[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3

[3]倪世美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4]李红霞,李明霞,孟建荣,等清眩降压汤治疗眩晕伴高血压 40 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244-245

[5]谭兴贵,谭楣,邓沂中国食物药用大典[M].重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高血压病
高血压会遗传吗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