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全民阅读的响亮“闹钟”

2017-08-30 23:20何映宇
新民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大伟严歌苓书展

何映宇

好像全上海喜欢书的读者都来了,那种氛围,即使最小众的诗歌也有大量读者在聆听围观,像远去的八十年代。这七天,我们不关心金钱与欲望,只想纯粹一点,再纯粹一点,这,也许才是读书的真谛。

人气,爆棚!

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准备,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7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成为书迷的狂欢节。

参展单位500余家,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书展期间举办的各类阅读文化活动超过900场,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汇聚上海,把8月的上海,变成书的海洋,读者的海洋。

上海书展,犹如一只全民阅读的响亮“闹钟”,不光提醒市民“多读书”,更推动“读好书”和“善读书”。

“中国出版”,组团发力

中国出版集团是中国出版界的佼佼者,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个个都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知名出版大社,这次,对上海书展非常重视的它们组团前来,为读者带来8000余种中版优质图书,60余场精彩活动,在上海书展刮起一股“中国出版”的旋风。

严歌苓带着她的新书《芳华》来了。《芳华》今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首印10万册,3个月即加印,严歌苓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在书展上见到严歌苓,和记者去年见到她时相比似乎憔悴了一些,写作也是个体力活啊,何况像严歌苓这样交出的总是长篇力作。已经由冯小刚拍成电影的《芳华》是严歌苓自己特别看重的一部作品,很明显打上了严歌苓本人的人生印迹。1970年,12岁的严歌苓考入成都军区,成为一名跳红色芭蕾舞的文艺兵。那时候她每次去阿坝草地的军马场演出,都会经过汶川地区,所以汶川是她非常熟悉的小城。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兵。“后来去过许多次。写《雌性的草地》我又去过一次,去采访留下的知青。第三次去草地,我就是在那里学会了骑马,跟那些牧马班的女孩子们放过夜牧。写《天浴》的时候,一闭眼睛,草地的味道都回忆得起来,所以我是幸运的,很小就走了那么多地方。”

严歌苓曾作为文艺女兵整整跳了八年舞,演样板戏《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她扮过喜儿;演出舞蹈节目《边疆女民兵》《草原女民兵》《女子牧马班》,扮演英姿飒爽的女民兵;在《小常宝请战》(《智取威虎山》)里演边唱边跳的小常宝……然后,她做了两年编舞,再成为创作員,与文学打起了交道。

从军经历伴随了严歌苓整个的青春年华。当她后来成为了一个作家,这段经历成了她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灰舞鞋》《白麻雀》《爱犬颗勒》等小说都以部队生活为题材,但多是以一个作家的客观视角来为那个时代的军人塑像。而她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芳华》则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以第一人称描写她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隐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旧红楼里、某部队文工团的内景中发生的故事。

她说:“《芳华》是我最诚实的一本书。”

写《天浴》是在祭奠自己的青春岁月,写《芳华》同样如此,在那些少女的身上,寄托的,是严歌苓对遥远过去的追忆。

2017年,“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诞生20周年。7月31日,是书中“哈利·波特”系列的男主角哈利·波特的生日,全球哈迷已开始陆续开展庆祝活动。在上海书展,“哈利·波特”系列中文版责任编辑王瑞琴、译者马爱农亲临现场,与哈迷畅谈与“哈利·波特”相关的难忘回忆,畅想魔法世界的未来。

和电影一起,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文版,在中国掀起一阵又一阵魔法热潮,可以说伴随着一代中国人的成长。

虽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已经终结,但在今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将陆续出版一系列与“哈利·波特”相关的图书。

从2015年10月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陆续推出“哈利·波特”全彩绘本。它的插图由著名插画家吉姆·凯倾心绘制。

2017年下半年,他们还将推出J.K.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美好人生》;以及插图本“魔法教科书”《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的魁地奇球》《诗翁彼豆故事集》;全彩绘本的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也将在2017年底出版。此外,广大哈迷非常关注的“哈利·波特”20周年纪念版也已纳入出版计划,《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后续图书也将陆续出版。相信这一定是广大哈迷的一大福音。

天天出版社是人民文学旗下专做童书的子品牌,上海书展上,他们请来沈石溪、秦文君、谢倩霓等儿童文学作家与读者朋友见面,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少年文艺》主编谢倩霓与一对双胞胎女儿江亦纯、江亦洁呈现了两代人的成长对话。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出版的“成长的对话”书系中,谢倩霓与女儿们创作的《我在你身旁》收录其中。“成长的对话”书系共有5本分册,其中的每一本书都分为蓝篇与青篇,蓝篇为作家父母的名作,青篇则是作家子女的优秀作品。书中展现的父母言传身教之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也给很多家长以启发。谈到家庭教育,谢倩霓也与读者们分享了她的经验与心得。“在女儿们两三岁的时候我就很注意培养她们的阅读习惯,那时会坚持为她们念文字类的图书。这样在孩子们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了独立阅读的习惯。而在小学阶段,我又为她们制定了读书的奖励措施,把阅读作为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来做,激起她们的兴趣。在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也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她们自然会懂得自律并且时刻吸收着性格方面、做人方面等等正面的营养,这样会比家长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好很多。作为家长,我还建议大家放下焦虑的心,将目光放远、脚步放慢。把孩子当做一棵自然生长的小树,让它接受阳光的抚慰与雨露的滋养。总有一天,它会给你满树繁花。”

往年都只在外围虚晃一枪的三联书店今年破天荒在会场内举办三场活动,请来闫崇年、姜鸣和余戈三位重量级嘉宾。三联书店旗下生活书店的作家更大牌,他就是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近千名俞敏洪的粉丝聚集在友谊会堂,场面非常火爆。段子手俞敏洪和同样善于插科打诨的大冰一搭一档,差点把读者见面会变成了相声大会。当然,这并不是俞敏洪的全部,我们或许忽略了他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旅行者、一个读书人、一个父亲、一个朋友。三联生活书店出版的这本《行走的人生》,沉淀了俞敏洪55年的人生沉淀智慧,也展现了其精神力量之所在。

俞敏洪说:“对于人来说,要不就是忙于生存,要不就是赶着去死。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去赴死,而是如何更有希望地生存。”人生都是负重前行的过程,体验生命才是生命的意义。俞敏洪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行走,在西西里岛的旅途中,他与异乡导游酒逢知己;在奥斯维辛,反思生命的尊严与毁灭;因为喜欢大冰的文字,他初识大冰,相见恨晚;他欣赏许知远的独立见解,在罗马人的故事里思考帝国兴亡;陪儿子滑雪以致骨折,在温哥华陪伴家人体验星空与时间的流转;探访伊顿公学,对“贵族精神”保有敬意;面对中国教育的困境,满是忧心;遇到不平的社会现象,仍会愤愤然有赤子之心。俞敏洪的文字诠释着这句话:为君子行万里路,而不忘初衷。

今天我们该怎么读好古诗文?

传统文化,简直和上海的夏天一样,很热,大热,非常热,不是一般的热。

出版行业自然闻风而动,各家出版社都在出版此类图书,也使得图书市场良莠不齐,读者无从分辨优劣好坏。

作为最资深的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是古籍中的头牌,拥有良好的口碑。此次上海书展,中华书局带来的是《魏书》《南齐书》的修订本。作为中华书局的品牌产品,从2013年开始,“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已经是第五次在上海书展开读者见面会,这次与读者见面的《魏书》修订本由武汉大学“北朝四史”修订组承担,《南齐书》由中山大学“齐梁陈”修订组承担,都是值得信赖的专家教授组,其成果也引人注目。

8月18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与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韩可胜同读者分享“怎样读好古诗文”。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这是上海江东书院策划的一套丛书,共三部18册。其中两部由韩可胜编著:《2018诗词日历》和《最美的节气诗词》。诗词与节气的关系非常密切。宋朝朱熹的“少年一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就是朱熹立秋时的人生感悟,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本意。

另一部则是由著名语文教育家徐中玉先生领衔主编的丛书,包括《诗经与楚辞》《先秦两汉散文》《汉魏六朝诗文赋》等13册,涵盖诗文中国三千年精华,体现中华经典诗文之美。

2013年,韩可胜创办了微信公众号“宝宝念诗”,与读者分享古诗词鉴赏的美文、美图,收获了一大批拥趸。今天我们该怎么读好古诗文?有了读诗的心,但在阅读材料和方法上,到底应该如何入手?韩可胜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同时,中国古诗词特别适合“情境教学”:“外出旅游就是很好的机会。我带女儿去庐山,背《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去西北,我们背‘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次旅游四五天,至少能背10首,而且在现场背的诗歌印象特别深刻。

与此同时,陈引驰教授在书展上也带来了自己编的《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和《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由果麦和上海文艺共同出版,与徐中玉的编选可以参照着来读。陈引驰的态度很明确:“古诗词就是要来背的,古文就是要来读的。”

传统文学中,由古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就是古诗的韵律之美,都是靠着口口相传继承下来的文化基因。陈引驰说:“对于孩子来说,不妨从背诵古诗开始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学习古文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读书于堂上,大声朗读古文有助于孩子掌握韻律和意义的节奏,在不断的实践强化中,形成自己写作的文感。”

而什么是好诗歌的标准呢?“就拿古诗来说,文辞优美,感发人心,是我们选取诗歌最主要的标准,”陈引驰说,“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可以作为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诗歌素养和理解,也是我们时时在心中考量的。比如《赠汪伦》中诗人与好友之间真挚情深的友谊,又比如《将进酒》中恣意张扬畅快淋漓的悲欢,抑或《终南别业》中悠然洒脱的人生态度,这些诗歌尽管隔了千百年,但诗中的场景和情感,一样可以拨动青少年的心弦。”

颜值担当,青春无敌

和往年一样,双休日书展迎来大客流,所以双休日的书展,黄金时段都是有号召力的作家和明星。大冰、卢思浩、法医秦明都是百万级销量的畅销书作家,稳居友谊会堂的风水宝地。不过,谁都没有想到,今年友谊会堂杀出的一匹黑马会是她!最重量级的嘉宾是个体重最轻的人——郑爽!上海37度高温,还有几千郑爽的粉丝顶着酷暑在大太阳下等他们的偶像,而郑爽居然素颜登场,也不得不佩服郑爽的勇气。这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郑爽的书》是郑爽的第一本书,俞灏明写文力挺,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度榜第一位,这人气也是没谁了。

“北大最帅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也是颜值担当的人气偶像。虽然学业、事业繁忙,但兄弟两人始终保持初心,在温暖治愈系的创作上走着属于自己的路,并在今年推出了《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大人》这部全新的中短篇故事集。

这里记述的是成长的过程,也是成长的历练。关于成长,苑子文说:“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需要大把的时间去磨砺自己。别怕失败,别怕吃苦。成长是苦尽甘来,是柳暗花明,是先死后生。”

何炅欣然为他们的新书作序:“我们都一样,年幼时渴望长大,长大后忙着彷徨,二十几岁的年纪,我们憧憬未来的无限可能,也总是频频张望着旧时光的单纯美好,于是就这样被‘从前和‘以后反复拉扯,左右徘徊着,自卑困惑着。”

没有经验,不太自信,有时慌张,常常迷茫。这大概就是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吧。而坐在记者面前的苑子文虽然还是小鲜肉的模样,一举手一投足,却已是成熟稳重,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近年來,两人获奖无数:第十届作家榜金奖、第十届年度新锐作家、当当2015年度青春偶像作家榜·最有影响力作家……成长中的少年,在成长中理解和书写着世界,也在这书写中获得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博集天卷旗下的卢思浩、吴大伟也是帅哥两枚。卢思浩被称作“暖文男神作家”,其平实无华的文字感动了无数90后读者。今年夏季推出的新书《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是卢思浩沉潜两年后重新出发的结晶。书中讲述了16个关于青春、成长、爱情的中篇故事。

网红出身的吴大伟近日登上了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精英榜,还在学校的时候,他就自己兼职模特,开了一家服装店,成为了网红。

吴大伟很喜欢的一部外文电影是《穿Prada的女魔头》,安妮·海瑟薇最后被大魔头推荐到心仪的报社,旁白说:“一定是因为她做对了一些事情。”

2013年吴大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朴尔因子”,尝试引进国外的原料和技术回国内自主研发生产,为粉丝提供天然而且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朴尔因子受众群体的不断增多,吴大伟开始意识到,在微博上随便发发日常,已经不足以吸引住大众眼球了。

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智囊团,亲自带出一个新媒体部门,包括摄影师,视频剪辑师,文案策划。他们都是吴大伟的大脑,天天头脑风暴,很多有趣的营销方法都是靠着大家在会议上面红耳赤碰撞出来的,一些线下活动从大范围的策划到小范围的KT板用什么颜色,他们都能解决,这无疑是给吴大伟腾出了一部分时间去做一些工作以外的思考,从而才有了吴大伟第一本书《这世界,缺你不可》。

这次上海书展吴大伟推出了新书《人生电影院》是吴大伟全新的创意故事和暖心随笔集。继《这世界,缺你不可》之后,吴大伟不断用新的创想和故事呈现了另一个温暖世界。

追星其实也无可厚非,记者本人记得很清楚,2013年上海书展,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王文娟老师的自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首发式,铁杆越剧迷闻风而动,在现场拉出横幅,送上鲜花,87岁高龄的王文娟老师一现身,戏迷高呼:“王老师万岁!”从中央大厅转战到西二厅,戏迷一路相随。签售结束时,当王文娟老师从西二厅出来,戏迷们自动列队成行,夹道欢呼鼓掌,其中很多都是没能签上名的戏迷,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王老师的心疼和热爱。想来,这也是他们曾经追过的青春啊!

那一刻站在人群中,被人群的海浪拍打,我能感受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就像在书展的现场那些席地而坐如饥似渴地阅读的读者一样,让人打心眼里的感动。好像全上海喜欢书的读者都来了,那种氛围,即使最小众的诗歌也有大量读者在聆听围观,像远去的80年代。这七天,我们不关心金钱与欲望,只想纯粹一点,再纯粹一点,这,也许才是读书的真谛。

猜你喜欢
大伟严歌苓书展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OF-derived hollow Zn-Co/C anchored 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
“空场”书展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中国移民者形象